抗菌药物基础知识培训
抗菌原理:大环内酯类能不可逆的结合 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阻断转 肽作用及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蛋白 质合成。
注:由于大环内酯类在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相
以克拉霉素(clarithronmycin)、阿奇霉 素(axithromvcin)、罗红霉素为代表的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服了红霉素 的胃肠道刺激、抗菌谱狭窄、半衰期短 等缺点,具有更好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 度,更佳的组织穿透力和更长的半衰期, 在组织和细胞中的浓度比红霉素更为增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 辜庆彦
1
抗菌药物的概念
2
抗菌药物的分类
3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的关系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概念
应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 进行预防或治疗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 疗。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螺 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 菌、病毒等)、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 化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称化疗药物,包括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
β内酰胺类
头
青
孢
霉
菌
素
素
类
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β
其
内
他
酰
β
胺
内
酶
酰
抑
胺
制
类
剂
β 内 酰 胺 类 复 方 制 剂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的特点:不耐酸碱、不耐霉、抗菌谱窄。对G+球菌、杆菌 和G-球菌及各种螺旋体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G-杆菌较弱。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如青霉素V。耐霉青霉素,如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抗绿脓杆菌光谱类:羧苄西林。 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 以注射用美西林和口服用匹美西林为代表。
抗菌后效应(PAE)将细菌暴露在浓度 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物后,再除去培 养基中的抗菌药物,去除抗菌药后一定
抗菌药物分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 影响蛋白质合 成(氨基糖苷 类、大环内酯 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类、制 霉素、两性霉素B)
细菌结构图
抑制DNA合 成(奎诺酮
抗菌谱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 范围。抗菌范围小的称为窄谱抗菌药, 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对多数细 胞甚至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有 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抗菌谱是抗 菌药临床选药的基础。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化疗指数 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 物实验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 值表示。
过敏原因:青霉素属于半抗原物质,进 入体内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 烯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 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 和性,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 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
2、头孢菌素类 是由真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多种抗菌成 分之一 :头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 接上不同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 素。
头孢类分代原则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对G+菌作用 强,主要用于 耐青霉素的金 葡菌感染。
对G+菌作用 减弱,对G-菌 作用增强。
头孢拉定 头孢氨苄 头孢硫脒
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头孢孟多
对G+菌作用 继续减弱,对
G-性菌作用继 续增强。
对G+及G-菌 作用均强
头孢克肟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菌素类 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曲松(罗氏芬)
抗G+球菌 抗G-
3、其他β-内酰胺类: 包括碳稀青霉素类 (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 孢美唑)、氧头孢稀类(拉氧头孢、氟氧 头孢)、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不同于哺乳动物细胞,外面有一 层坚韧而富弹性的细胞壁。细胞壁主要由 肽聚糖(亦称粘肽)构成,决定细菌的形 状,保护细菌不被菌体内的高渗透压(革 兰阳性菌的渗透压较高,是血浆渗透压的 3-4倍)破坏。
一、β内酰胺类
作用原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 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能与细菌胞浆膜 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胺类抗生素细菌产生的一类能使药物结 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 活性的酶。 2.与药物结合 β-内酰胺酶可与某些耐 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迅速结合,使药物 停留在胞浆膜外间歇中,不能到达作用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以下特点: 细胞及组织穿透力强,组织中浓度高于 血药浓度,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 在肺组织、扁桃体、鼻窦、前列腺、胸 腔积液、痰及支气管分泌物中可达较高 浓度;有明显的PAE;抗菌谱基本覆盖 院外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细菌谱,对一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包括克拉维酸和舒 巴坦类。
5、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①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与β-内 酰胺酶抑制药:如哌拉西林他巴唑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③第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
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β-内酰胺酶是耐β-内酰
抗菌药 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 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些抗菌药也可 用于寄生虫感染。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 类、咪唑类、奎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
抗生素 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 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5000),低浓 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抗生 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会产生耐药性,本类 各药之间亦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耐药 机制可能是: ①抗生素进入菌体量减少和外排增加, 如革兰阴性菌可增强脂多糖外膜屏障作 用,药物难以进入菌体 ;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排泵作用增强,药
三、奎诺酮类抗菌药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仅对 革兰阴性菌具有十分显著的抗菌活性, 而且对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好活性,其中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司 帕沙星(sparfloxacin)对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 在内的非典型的难以治疗的呼吸道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