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一)(二)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一)(二)

1.宗教、神学色彩;“原罪”的人性说; 2.教育思想衰微; 3.教育目的:培养信徒,扩大教会势力; 4.教育内容、方法单一;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文化革命运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歌颂人的价值和尊严;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反对禁欲、尊重儿童天性) 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 提倡学术、尊重理性;
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主要课程”;
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5.教师要德才兼备、宽严相济;
古希腊罗马教育特点品析:
1.西方教育思想的开端; 2.浓厚的哲学意蕴; 教育终极问题、本质问题的追问; 3.精英化;
4.一般社会问题的追问,没有专门的教育问
题意识;
二、中世纪教育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公办教育替代私人教育:“教育是政府的事”;
2.“灵魂三分”与“和谐教育论”;
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体育、德育、智育;
3.教育分段:
胎教、婴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
(四)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1.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2.先研究儿童的天赋、年龄、才能,再进行教学;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19世纪,英、法、德、俄、美等国政治经济发生 巨大变化,发展进程不一,提出了不同的教育需 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
六、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西方教育思想
现 代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流 派
课程内容目录:
第一讲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第二讲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第六讲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第七讲 终身教育思想
课程考核:
平时(20%)+考试(80%)=期末总成绩; 缺勤两次,取消成绩;
第一讲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轨迹:
二、中世纪教育思想(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四、17-18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六、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西方教育思想 七、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一、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公元前2000年-公元5世纪)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
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 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 ; 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 ; 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4.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而非未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而不 是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他说:“教育是生活 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 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 勃的生活。”
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2.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地位确立;
3.欧洲教育从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 转向注重科学实践; “知识就是力量”
主要教育思想: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化; 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最高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道德”;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四段教学法”;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为人的来世做准备;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万物秩序”、“屠宰场”
3.“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教学原则:直观性、巩固性、量力性、循序渐进 5.分科教学; 6.“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7.班级授课制;
四、17-18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2)“教育即生长”
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
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去为遥不 可及的未来做准备。” 主张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 生长:儿童与外部条件、内外条件相互作用,持 续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尊重但不放纵;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对待儿童,
尊重是儿童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随着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更多人才、解 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重建; 2.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人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 3.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变革 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4.各种教育研究和实验开展,试图建立“科学的教 育学”;
(2)“教育即生长”
·“教育决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 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 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 ·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 “一切社会和政治的检验标准,应该是它们对社会 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所做的贡献。”
一、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关注道德、政治问题(“美德即知识”、“美德 可教”);==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2.苏格拉底讽刺:产婆术(早期的启发式教学) 3.“有教无类”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政治与教育的结合:《理想国》的“哲学王”;
2.教育的根本目的:“灵魂转向”; 3.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
理想的学校生活:
(1)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 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校园成为儿童乐园,而非囚笼 和监牢; (2)学校生活应与外界社会生活相契合,而不是脱 离社会生活。
(“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有实效,既利于儿童发展,又益 于社会改造”)
“学校生活应该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 (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合乎儿童发展的雏 形的社会)
5.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激烈
变革的时代,而当时美国的学校教育却因
承袭过去,立足学科教学,强调记忆和训 练,不仅脱离了儿童自身发展特征,将儿 童置于被动地位;同时也脱离了社会生活, 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
主要教育思想:
1.实验教育学; 2.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教育改革和实验 3.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