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为了推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根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基础部“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各专业特色及我部课程建设基础,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开设及建设概况
我部承担学院各专业《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三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及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我部还承担了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及“工程应用数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及建设任务。
《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现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建成院级重点课程。
(二)教材建设现状
为建设适合我院学情及专业特色的课程,我部要求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为止大学语文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现已编成《大学语文》教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经过了三届学生的使用后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现已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为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结合该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以及专业就业方向,我部教材主编了《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和《工程应用数学》两部校本教材,已于2016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三)教学团队现状
我部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管理人员8人,教辅人员1人,外聘教辅人员1人。
专任教师中,院级教学名师
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9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现已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从职称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7人,占比30.9%,讲师25人,占比45.5%,助教13人,占比23.6%;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
我部教师不断提高个人学历,目前为止,我部教师中博士在读1人,占比1.8%,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
从年龄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7人,占比12.7%,35-50岁22人,占比40 %,50岁以上26人,占比47.3%。
由此可见我部中老年教师比重较大,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教学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够更为有效的实现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
(四)存在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部分专业对公共基础课不够重视,甚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删去了部分公共基础课;二是课程信息化水平较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还不广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课程改革与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相关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创新公共课教学模式
组织教师开展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并赴兄弟院校学习公共课教学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思路,到2020年必须形成符合我院专业及学生学情的公共课教学模式。
(二)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
争取到2020年至少有3门课程建成我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加快互联网+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微课、慕课,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范式的变革,到2020年争取获得院级以上信息化大赛或微课大赛奖项3-5项;教师制作微课至少20个,录制教学视频至少15个。
(四)推进基础课教材开发
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高等数学及大学英语教材,到2020年申请院级规划教材3部、出版校本公共课教材5部。
同时在公共基础课教材的基础上以个别专业为试点开发适合其专业特点,能够为专业课服务的公共课教材,力争编成出版为专业服务的公共课教材至少1部。
(五)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注重对学生动手、动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加强总结性考核,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到2020年,争取在公共基础课考试中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推出真正能够反应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试模式。
(六)提升教学团队水平
到2020年,双师素质教师人数达教师总比例的65%,培养教坛新秀3人,骨干教师人数达10人,学科带头人3人,教学名师人数达3人;教师培训比例达到90%;增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
(七)培育教学研究成果
到2020年,培养骨干教师至少5人;力争获省级教研课题立项1项、院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8项;培育院级或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课程负责人制
课程负责人要根据课程建设指标和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
(二)不断学习,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教学文件及专业学情,科学制修订课程标准,让整个课程教学及建设有据可依。
(三)不断探索,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科学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推动师生网上交流与互动,提升学校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应用,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
(四)以生为本,加强教材建设
立足学情,注重特色,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鼓励教师编撰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并出版。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求编撰配套的
教材讲义、指导书、实践教材等,覆盖全部独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五)稳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实现课程考核形式多元化;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做好过程性考核记录,严格命题、审题、考核方式、试卷分析等考核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在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
(七)强化教改立项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
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通过“以教研促科研,以教改促教学”,加快课程建设步伐,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并形成教学成果,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课程建设,由课程负责人推动、课程专家团队指导,骨干教师实践、校内外兼职教师协同推进课程建设,明确责任人及具体工作任务,全体
成员全力以赴,推动课程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制度保障
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制度、优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标准、教材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考试管理制度、成绩预警制度、课程标准制定制度等,都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财务经费计划进行预算,并逐年提高经费比例,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的经费保障。
附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书
附件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课程建设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书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