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_课件ppt

中药炮制学_课件ppt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
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 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 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 熟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 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 制的雏形(火制)。
7.唐代苏敬等修定的《新修本草》是世 界最早的药典,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 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
现代使用的方法宋代大都已出现,至今仍 沿用的很多。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药物炮制,最初多着眼于解毒,后世逐渐注意 到药物经炮制处理后功效的变化。
1.金元以来,对中药炮制的作用,逐步有了理 论上的归纳总结。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SUCCESS
THANK YOU
2019/12/31
3.酒的发明与应用
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 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 (辅料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 条件。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炮制理论——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科技。 如炭药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工艺——原理清楚,可改进工艺。 如川、草乌等。
规格、标准——南、北差异或标准不客观。 如阿胶等。
方向——现代化、机械化、程控化。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
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着重说明中药 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使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在 操作上,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 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在炮制方法分类 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内 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 具体ຫໍສະໝຸດ 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
一、基本概念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 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药物自身性质
乌——水煮
子—砂烫 毒性药物

米炒
天南星—辅料(如甘
川 马钱 藤黄——豆腐 斑蝥— 半夏、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
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炮炙十七法”。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1.清代受元明炮制理论的影响,把一些炮制原
则推广到其他药材,使炮制品种不断增多。但亦有 学者对某些药物制法是否妥当提出不同看法。
2.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著 (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基本内容 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作了进一 步的归纳、整理。并在《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论 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制抑苦 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 去燥烈而清润……”等。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 用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 制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 制方法。
5. 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 一部炮制专著。
6.唐代药王孙思邈把炮制提到一个更高的地 位,称“药有烧炼炮炙,生熟有定……顺方者福, 逆之者殃。”这种认识被历代医药学家奉为临床用 药的准绳。
子等。
2.改进炮制工艺
科学、简单工艺———— 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
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 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三、炮制学特点
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 甘草(生、蜜炙品)、厚朴(生、姜炙品)
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 白术(生、炒焦)、黄芪(生、蜜炙品)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 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 简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 的医方书如“止血者燔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成药。 药材——饮片——中成药——患者——康复。
汤药 中药饮片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 缺少的中间环节。
中医用药的特点
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复方,另一个是 炮制。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可根据临床需要 制备不同炮制品,以适应不同的病症。药材 通过炮制产生饮片。虽然饮片和成药都能直 接用于临床,但因为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 施治、灵活加减的要求,所以,目前饮片仍 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 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
四、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理论指导——中医药理论。 2.质控——理化、薄层、含测等。 3.应用——制剂、调剂等。 4.发展——与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间的联系, 如
分子生物等。 因此,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 科。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制的作用。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 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 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 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历史上对炮制原理的解释: 如炒炭止血——红见黑止。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
现代部分已研究清楚药物炮制的原理: 如醋制延胡索、煮川乌、草乌、附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 明 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 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 制的内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