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导言部分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3、语言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大致有三个阶段:(1)语文学阶段(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成为边缘的、交叉的学科)。
4、语言学的分类:(1)描写语言学或共时语言学;(2)历史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语言。
掌握这个社会的语言才能真正进入这个社会。
(2)语言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语言还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使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的手段,是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其他方式?与语言有何关联?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1)人们自身的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可以在人际交往时传递一些信息。
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迎,等等。
(2)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体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字符号等。
在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但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可见,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3、思维和思想二者有何不同?思维就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及认识现实的能力;而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成果,这二者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思维是运用大脑的过程,而思想是通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4、如何理解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和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左右分工的时间是一致的。
如五、六岁前的孩子大脑左半球受损,右半球还可以部分代替左半球的功能。
但过了语言习得临界期的孩子,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损害,丧失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恢复了。
这说明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时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也已经完成了。
儿童语言习得临界期的存在,既体现语言能力具有先天的自然生理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具体语言系统的社会属性,离开正常的语言社会,先天的语言潜能无法实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和说话有何关系?语言和说话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言存在于说话之中,说话是语言的存在方式;(2)说话也离不开语言;(3)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从说话开始的。
语言和说话的区别,有两点最为重要:(1)语言的有限性和说话的无限性;(2)语言的社会性和说话的个人性。
2、什么是符号?符号具有哪两方面的要素?其基本性质是什么?(1)符号含义: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简而言之,代表某一事物的记号、标记就是符号。
(2)符号的要素符号有两方面的要素:形式和意义。
(3)基本性质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这是符号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性质。
也就是说,符号的产生,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源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这使符号具有社会属性。
3、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1)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是一种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
如语言中的词就是一种能代表和指称某一种现实现象的符号。
词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可表示某个事物的记号。
(2)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也就是说,语言这种符号是通过声音来代表一定的意义的。
每一个语言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体。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1)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完全在于社会的约定俗成。
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最初创立语言符号时的情况来说的。
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它就不再任意了,而具有规定性,任何人都得遵守。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方式出现,符号只能是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也就是说,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话很象一条线,因此可称为言语链。
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层级体系?语言系统的二层性(即“二层三级”)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它是一种分层装置,依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种装置构成了语言的层级结构。
(1)语言的下层(即底层):音位层。
音位层的任何成员都不是符号,因为它们只有声音而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语言的上层——符号层。
语言的上层是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组成的,这一层叫“符号层”。
上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6、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7、人类语言能力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具有人类那样的语言,既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人类之所以有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两个条件:(1)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类大脑的功能。
人类大脑能够把具体的事物,经过概括,使之成为一般的抽象的东西。
词义便是从无数特征各异的具体事物中概括出的共性,使之抽象化,形成概念。
如果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人们便不能掌握语言这种思维和交际工具。
(2)是灵活的发音能力人类的发音器官很灵活,能发出一个一个的清晰的声音,产生出无限多的句子,这是动物不具有的。
8、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有何根本区别?与动物的“语言”相比较,人类的语言具有七个特点,这就是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之间的根本区别。
(1)任意性;(2)单位的明晰性;(3)结构的二层性;(4)能产性(或开放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9、如何理解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所有的动物都没有人类那样的语言。
这是因为:(1)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
动物的大脑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没有灵活的发音器官,因此动物不具备足够的意义要素和声音材料。
(2)动物不具备产生语言的需要。
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能够有目的的组织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能。
人类的劳动是一种集体的劳动,劳动中必须交流思想,配合行动。
这样,共同的劳动便决定了人类创造语言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有没有语言,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语言是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什么是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
2、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定义的。
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定义的。
3、语音有哪几个要素?音质的不同又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语音有四个要素,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音质不同的决定因素:A、发音物体的不同,即声带振动还是不振动。
例如,[p]和[b]的不同,就在于后者[b]声带振动(即浊音),而前者[p]不振动(即清音)。
B、发音方法的不同,指气流遇到阻碍时用什么方法来克服。
例如,汉语“搞”găo[kau214]和“好”hăo[xau214]中的声母,发g[k]时使用爆破方法,发h[x]则使用摩擦方法。
C、发音时共鸣器大小形状的不同。
如发i[i]和a[A]的不同,是口腔这个共鸣器不同的原因。
4、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元音和辅音有何区别?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第一,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音器官不形成阻碍,发辅音时则在某一发音部位上形成阻碍。
(即:气流不受阻/受阻)第二,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在形成阻碍的那个地方紧张。
(即:发音器官均衡/不均衡)第三,发元音时气流较弱,而发大多数辅音时,气流较强(发边音、鼻音,气流也较弱)。
(即:气流较弱/较强)5、元音分为哪几类?舌面元音音质的差别有哪几个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ɿ]、[ʅ])和“卷舌元音”([ɚ])三类。
舌面元音音质差别的决定因素:①舌位的前后;②舌位的高低;③嘴唇的圆展。
6、归纳不同音位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对立和互补。
7、什么是音质音位?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
以音素作为其变体的音位就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就是建立在音高、音重、音长基础之上的音位。
8、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9、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哪几种?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而发生的不同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第四章语法1、什么叫语法组合规则?什么叫语法聚合规则?二者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语法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如:我看电影在“我看电影”这句话中,它由“我”、“看”、“电影”三个语法单位组成。
我们可以把这种组合关系归纳为:“主—谓—宾”。
语法聚合规则:凡是能够出现在同一位置上的语法单位,组成一个聚合群,它们所遵循的规则,就叫语法的聚合规则。
如:“车、小说、房屋、报告、足球、人、鱼、大地”组成了一个聚合群,叫“名词”。
二者关系:说话时,由语法组合规则提出要求,从一定的聚合群中选择具体的语法单位(如词),以供组合的需要;而语法聚合规则则依据组合的需要,从一定的聚合群中去选择适当的语法单位(如词)去参与组合,构成更大的语法单位(如短语或句子)。
2、语法单位有哪些类别?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句子、词组、词、语素。
3、何为词、语素、词根、词缀和词尾?词缀和词尾有何差别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词根:一种构词语素,它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体现出来。
词缀:粘附在词根上的其本身不能单独成词的构词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