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锌矿采选工程项目掘砌工程主斜坡道施工组织设计

铅锌矿采选工程项目掘砌工程主斜坡道施工组织设计

广东省云安县高枨铅锌矿采选工程项目掘砌工程主斜坡道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一、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13-90)2、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04-92)3、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程(YSJ415-93)6、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规范(YSJ019-92)7、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1990.06)8、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SJ413-93)二、其他1、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招标技术资料:广东发恩德公司高枨项目采掘工程招标书。

3、温州建锋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发恩德公司高枨项目采掘工程投标书。

4、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云安县高枨铅锌矿采选工程项目初步设计(GD1371CS)》5、本公司具备的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等。

1.2 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1)切实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基本建设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2)方案选择要经过科学的技术经济比较,要以可行、可靠,有成功经验,实现安全、快速、优质、高效为首要原则。

(3)施工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线,配套装备是成熟的,配件来源充足可靠。

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4)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能工人,组织精干和善打硬仗的队伍。

减少中间环节,实现高效运行机制。

(5)工程进度指标在满足业主工期要求的基础上确定,通过合理配置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狠抓关键项目及关键工序施工,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6)积极合理地推广和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组织管理经验,积极推行技术进步。

尽可能降低业主成本和施工成本。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项目简介高枨铅锌矿是一个以锌为主、共生银、铅、锡、伴生硫的中型规模矿床,矿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高村镇高枨村,矿区以前有民采活动,大部分为开采浅部的矿体。

广东省地调院在2001~2002年的矿产预查工作中正式发现了高枨铅锌矿,并于2004~2005年对矿区开展了普查工作。

安徽扬子矿业有限公司在取得探矿权后,为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完成探矿权向采矿权的转化,于2006年5月~2007年8月在普查找矿的基础上,投入勘查资金委托广东省地质调查院进行详查探矿,2007年10月提交了《广东省云安县高枨矿区铅锌矿详查报告》,探获资源量(332+333+334)类矿石量1173.23万t,其中(332+333)类矿石量859.83万t、金属量主矿产锌263741t、共生矿产银1128.67t、铅122134t、锡11192t、伴生矿产硫98.11万t,同年12月详查报告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并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进行了登记备案。

2008年安徽扬子矿业有限公司继续对高枨矿区开展补充勘查工作,目的是在详查的基础上,提高详查报告资源量级别,同时新增资源量、扩大矿区远景,2009年5月安徽扬子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广东省云安县高枨矿区铅锌矿床补充勘查资源/储量说明书》,该说明书按照加拿大国家NI43-101矿产项目披露标准,由加拿大独立地质师签字审核,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对其资源储量负责,补充勘查获得资源量(Measured+Indicated+Inferred)(相当于331+332+333+334)类矿石量2160.51万吨,其中提供作为设计依据的资源量(Measured+Indicated)(相当于331+332)类矿石量1003万t、金属量银1050t、铅114611t、锌269224t、锡17359t。

2010年11月国土资源部向安徽扬子矿业有限公司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10113210083333,开采矿种为铅锌矿、铅、银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3万吨/年。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矿山资源,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4月8日委托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该矿的设计,设计内容为1000t/d(33万t/a)采选工程,把矿山建设成为一个中型规模采选联合企业。

2.2 地理位置、交通及自然概况2.2.1 地理位置高枨铅锌矿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210°方向约15km的高枨村旁,行政区划隶属云浮市云安县高村镇管辖。

矿区地理座标:东经111°53′45″~111°55′30″,北纬22°54′45″ ~22°55′45″,面积约5.5238km2。

2.2.2 交通矿区交通条件便利,有乡村道路到达矿区,矿区主矿体分布于道路侧边。

矿区所在的高枨村距高村镇为4km的水泥路,高村镇距云安县县城为23km的水泥路,云安县县城距云浮市为17km的省道及县道,云浮市距广州市为170km的高速公路,云浮—广西梧州高速公路经过高村镇(正在修建、但没有出入口)。

高村距云浮火车站约45km,距离云浮码头约30km,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

2.2.3 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概况1)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地处丘陵-中低山区,海拔标高最低78.0m,最高378.0m(鸡笼顶),一般150~250m,地形切割一般,相对高差多为50~150m。

区内沟谷、水系发育,地表多被坡残积粘土、粉细砂土所覆盖,岩石露头多见于切割较深的沟谷中。

区内土壤为黄土、红土和沙土等,植被发育,草木茂盛,通行通视条件较差。

根据《中心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2)水系:区内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山涧溪沟发育,大部分溪沟水均汇入蛤水河,蛤水河围绕贯穿矿区,可满足未来矿山生产、生活用水之需求。

2)经济条件矿区所在地云安县辖区面积约1800km2,人口约40万。

高村镇居民多为汉族,居民点较多,经济水平总体比较落后,经济以农业、林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

高村镇工业不发达,仅有少数小型乡镇企业,居民闲赋时间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3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2.3.1 水文地质2.3.1.1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矿区属低山丘陵构造侵蚀地貌,地势总体呈东部高,西部低,山体标高一般为200-300m,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的鸡笼顶,标高为375.90m,侵蚀基准面为矿区西北部,标高78.00m,相对高差297.90m。

山脉总体走向呈东西向,地形切割较深,多形成“V”型谷,坡降大,山坡陡,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

区内山涧溪沟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均严格受分水岭控制,矿区内大部分溪沟水均汇入蛤水河,由于溪沟坡降一般较大,在雨季时易形成山洪。

地表水主要为蛤水河,蛤水河从东南部流入本区,迂回流经矿床北部于矿区西北角流出区外汇入高村河。

河床宽一般为10~15m,水深一般为0.2~1.0m,流量季节变化大,据观测:雨季流量为69267m3/d,旱季流量为10756m3/d,河流中段(高枨村处)最高洪水位约105m。

2.3.1.2 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3℃,多年平均降雨为1493mm,日最大降雨量为144.4mm,降雨量多集中在4~8月,占年降雨量70%,旱季多集中在11月至翌年2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常年多刮东北风,平均风速1.1m/s,瞬时最大风速23.3m/s。

本矿床属直接充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

矿坑地下水涌水量预测表中段标高地下水涌水量(m3/d)正常最大150 422 845100 1512 302450 2085 41710 2458 4917-50 2830 5661-100 2941 5882-150 **** ****-200 3033 6066-250 3056 6111-300 3081 61612.4 工程地质云浮高枨铅锌矿矿体均赋存于构造岩带中,矿石为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碎裂花岗岩及构造角砾岩,顶底板围岩多为碎裂花岗岩或构造角砾岩及绿泥石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个别为花岗伟晶岩脉及泥质板岩等。

根据矿体和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松散土类,软弱岩类,半坚硬岩类和坚硬岩类。

2.4.1 松散土类:由第四系冲洪积,坡残积层的砾砂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及强风化花岗岩组成,散体结构。

2.4.2 软弱岩类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为碎裂结构,岩心多较破碎,以块状为主,局部碎块状,风化裂隙或构造裂隙发育。

2.4.3 半坚硬岩类主要为微风化花岗岩、泥质板岩及矿(化)体,岩石以块状、层状结构为主,岩心较完整,以短柱状为主,局部破碎呈块状、碎块状,裂隙较发育。

2.4.4 坚硬岩类主要为新鲜的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块状结构,岩心较完整,以长柱、短柱为主,裂隙多为充填闭合状,岩石总体较坚硬致密,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frk)22.5~130.4MPa,平均65.2MPa,岩石质量指标(RQD)55~98%,平均87%,属质量好的Ⅱ级岩石,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指标(M)0.189,岩体质量中等。

工程地质条件类型:矿床地层及岩性较简单,但浅部风化作用较强,上部岩(土)体稳固性差,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中深部以半坚硬岩层为主,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多较完整,一般稳固性较好,但区内地质断层构造发育,矿床内中深部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或强蚀变带等软弱层,其工程地质条件差,稳固性差,开采时易发生片帮、冒顶、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坚硬-半坚硬岩非层状矿(脉状),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2.5主要工程内容一期开拓运输工程由主斜坡道,措施井,中段运输平巷,采场回风天井,回风平巷及一期东回风井等开拓运输系统构成。

主斜坡道位于矿区西端部10线附近,硐口坐标:X=2535330.476,Y=37593581.233,地表井口标高175.8m,井底至-50m,全长约2500m;斜坡道方向角为N18.7°E,坡度-12%,转弯半径20m。

斜坡道采用三心拱断面,净宽4.2m,净高3.6m,净断面13.88 m2。

斜坡道作为主运输通道,内设人行道和排水沟,作为一期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斜坡道每隔100m设置一个装载硐室,长度为10m,水仓布置在装载硐室的尽头(详见设计图纸)。

斜坡道掘进至各中段水平后,分别开掘斜坡道联络道与100m、50m、0m和-50m中段运输平巷连接,100m中段为回风中段,+50m、0m和-50m中段为生产中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