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7个调研小组,对全省十四个市州投资额在1亿元、占地0.1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含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进行了实地摸底调查,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现将有关报告情况报告如下:一.物流园区发展现状我省投资1亿以上且占地0.1平方公里以上的已运营、在建、规划中具有我公共会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共67个,其中已营运的19个,在建25个,规划和首期工作中的23个;总投资1-10亿元的45个,10-20亿元的12个,20-30亿元的4个,30亿元以上的6个;占地0.1-1平方公里的43个,1-2平方公里的13个,2-5平方公里的5个,5-10平方公里的5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1个。
从物流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情况看,态势好,动作快,各级政府重视程度高,对经济我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大。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协调。
长沙市、湘潭市、郴州市、怀化市四个市的书记、市长高度重视物流业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把物流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把物流园区看作是物流市场运作的载体、物流网络的节点、物流资源整合的平台、物流服务的窗口、区域物流的超市、现代物流企业成长的摇篮,自觉地将物流园区的建设纳入议文日程,摆到重要位臵,亲自抓规划的制定,亲自协调建设中的矛盾,亲自监督优惠政策的落实。
因此,这四个市的重点物流园区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管理得也不错。
2.省级重点园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湖南省物流调整和振兴落实规划》确定的八大省级物流园区,多数建设初具规模、营运趋于正常、管理基本规范、效益初步呈现。
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区位优势明显、功能定位准确,市场辐射作用较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大。
目前该园区已初步打造成长沙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长沙铁路货运中心、长沙内河港口航运中心、长沙出口加工中心等重要物流平台。
园区引进并培植了物流企业32家,形成了粮食物流、钢材物流、医药物流、重型机械物流、日用生活用品物流等产业集群。
2010年上半年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达到382万吨,实现全营运多收入41.64亿元,利税4.32亿元。
湘潭市的九华物流园、郴州市的湘南国家物流园、怀化市的鹤城商贸物流园等省级重点物流园的3.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办物流园区。
一些比较成功的物流园区重要经验,就是坚持遵循依托优势产业,整合资源推进发展合理优化布局的原则来建设区域物流园区,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园区的效益、示范效益和联动效益。
长沙市一力钢材物流园,是为制造业和建筑业提供钢材采购、加工配送服务的物流园。
目前入驻钢材生产厂家、钢材经销商、物流服务商共810多家,今年钢材运输吞吐量680多万吨,钢材交易量240多亿元,入年税收1.8亿元,物流业多收入10.8亿元,安排1.2万多人上岗就业。
郴州市的湘南国际物流园、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入园企业31家,公路口岸已经运行,供港溪及出口农产品集中牧场初具规模,铁海联运基本形成,今年又实现物流收入20多亿元,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撑。
二.物流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有偏差。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一些地方政府的部分分管员在物流发展,不是实事求是地鼓实动、办实事、求实效,而是偏重地方发展,互相攀比、随波逐流,盲目竞争,层层申办物流园,处处冒烟建设物流园,以此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从而造成了仓促上焉、布局混乱、资源浪费现象。
个别地方不仅市里、县里建设物流园,而且连乡镇也要建设物流中心。
一些投资商以建设物流园为名,不择手段圈地囤地,以占少量的土地建设物流项目来掩饰大片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的真实面目。
2.规划布局欠科学。
有的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在物流园区的布局与规划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在节点的设臵、资源的配臵、市场的辐射等方面没有形成整体规划,甚至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些脱节,与城市发展规划不配套,造成了同一地区的有限辐射范围内重资建设,同资过度竞争的格局。
同时也使园区未来情景充满了风险。
3.功能定位不准确。
部分物流园区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缺乏科学论证,对建设什么类型的园区、重点的服务功能是哪些、有哪些市场需求等情况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工,造成园区招商引资困难,甚至造成有场无市的空壳园区。
个别园区由于定位不准、服务功能不配套、特别是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跟不上、政府相关部门没跟进,因而入驻企业少,物流业务需求不旺,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益。
4.资金筹措困难多。
物流园区基础建设投资大、土地成本比较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困难重重。
在政府投入有限、社会资本一时难以引进的情况下,园区建设受资金的困惑。
有些园区项目已经受到征用土地的困扰,还是不能开工;有的已经遇到资金的困难,许多项目不能按期投入营运。
5.高端管理人才缺乏。
多数物流园区的管理者大都是党政机关调入的真正懂得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端人才并不多,少数物流园连个工程师、物流师也没有。
有的物流园区的管委会领导班子,组织部门单从安臵干部、照干部级别待遇出发,配备一些外行人员担任领导职务,很难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
三.物流园区发展整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一)物流园区发展的整体思路根据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和省委、省发改委“四化两型”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产业布局、商品流向和道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条件,以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为目标,规划和建成一批以交通主枢纽、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园区。
逐步形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示范效应、联动效应和科技效应的特色物流园区,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二)物流园区发展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建成20个物流收入过5亿元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其中50亿元以上的升级重点物流园区5-8个。
(三)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的举措1.端正建设物流园区的思想认识。
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现代物流理念,增强“一盘棋”的全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各种错误认识,改变部分物流园区面临的“需求不清、定位不准、功能不齐、布局不顺和实施不力”的现状。
2.强化物流规划的引导作用。
正在编制的全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要遵循“着力整合资源、推进集聚发展;防止同质竞争,推动产业升级;依托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专业物流。
”的原则,合理调整全省物流园区的布局,优化省内物流园区的结构,促进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防止各种资源的浪费。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统筹各部分对扶持物流发展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社会资本投资物流建设的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逐步缓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
4.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的建设。
加快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货运配载信息平台和物流行业门户网站等公共信息平台。
积极推广应用国家颁布的国家标准逐步规划物流管理活动,努力发挥省物流标准会委员会的作用。
积极研发地方性物流标准,促进物流园区建设管理上水平。
5.完善物流园区建设扶持政策。
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完善物流用地,物流营运税费、投资融资、口岸通关、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国土、交通、建设、海关、财税、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努力形成合作共建物流园区的强大合力,不断改善物流发展的环境。
6.加强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
着力加强园区领导班子建设,,富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园区领导班子。
积极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海外高层次人员到园区工作,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高支质人才队伍。
四.关于物流园发展的建议1.尽快制定我国物流园区设立的标准和条件。
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要求的物流园区设立标准和条件。
要明确多么大的要求量,设立多么大的物流园区;要设臵居民自费、生产配套和中移物流量的核算标准;要有多种配套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的硬件规定;要有节能环保的具体要求把这些标准和条件,作为规划布局、批准立项的依据。
2.抓紧构建我国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议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结合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特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减少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建立社会化的物流园区评价体系和方法。
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从行业自律层面强化对物流园区的管理,引导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3.加强地区和部门间物流园区的合作与协调。
为防止同类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有效辐射范围内的重多建设,导致土地、人力、财力和相关资源的严重浪费,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层面,应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制定有关的规划与政策,加强对物流区域发展的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
各级各类物流园区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要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应纳入全国统一规划。
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物流园区规划、立项及专项资金投入的后评价工作,对于改变土地用途,挪用专项资金的,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4.开展重点物流园区示范创建活动。
建议按照各经济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城市物流组织化水平,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管理,选择规范化经营、服务水平高的重点物流园区,开展国家层面的重点物流园区的示范创建活动,在土地、投融资以及税收关键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共快速发展,为其他物流园区建立标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5.继续完善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
建议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在土地、税收、投融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用地方面我们建议: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应该妥善处理用地问题。
对纳入国家规划的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保障,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核用地时,要充分考虑到物流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优先计划安排。
对于资金短缺而成长性又较好的物流企业,应当允许其租用物流园区土地进行项目建设,租金应适当优惠、租期适度放宽。
要鼓励物流园区节约使用土地。
例如,对重点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优先、优惠;重点物流企业异地搬迁。
原土地拍卖所得可返还用于搬迁安臵;建设多层库房时,应减免相关规费。
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规费按照下限收取或减征、免征、先征后返。
在保证消防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容积量及单位库房面积的限制,消防设施的配备也要区别不同的情况。
投融资方面我们建议:第一,建立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的专项资金。
对于纳入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
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参与符合发展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租赁给物流企业经营,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