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今义:延伸,延长 今义:不够,不充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这种景象感到惊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 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竹子之类。
(2)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语气词 此中人语云:说
(4)可 (5)端 (6)绝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端正 佛印绝类弥勒:极、很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4.词类活用 (1)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 (5)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
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
三、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说明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赞美了 他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艺术的卓越成就。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B.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
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D.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7)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8)其船背稍夷:平 (9)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2.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的
3.一词多义
(1)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从这里 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 朝了。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 叹惋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
核舟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模拟 (2)尝贻余核舟一:赠 (3)水波不兴:起 (4)如有所语:说话 (5)佛印绝类弥勒:像
三、内容理解 1.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 开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做客及辞去 的经过。(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及刘子骥先 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乃记之而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潭西南而望
面山而居
C.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邪
D.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 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 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 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 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缘溪行:沿着,顺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6)悉如外人:全,都 (7)黄发垂髫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8)具答之:详细 (9)咸来问讯:全,都;消息 (10)便扶向路:先前的 (11)诣太守:拜访 (12)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3)后遂无问津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实社会的不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美酒饭菜款待他。
小石潭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隔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凉 (3)卷石底以出:翻卷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 (5)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6)以 (7)而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把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 (3)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皆若空游无所依: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5)日光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6)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7)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今义:食物的滋味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 (6)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9)便扶向路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2.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3.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舍弃,丢弃 屋舍俨然:房屋,客舍
(2)志
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3)寻
寻向所志:寻找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4)遂 (5)作 (6)为 (7)乃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竟然 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设酒杀鸡作食:作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三、内容理解 1.课文内容 第1自然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并描写了小石潭全貌。 第2自然段:描绘潭中游鱼,并侧面烘托潭水之清。 第3自然段:描绘小石潭源流的形状和岸势特点。 第4自然段:写潭中气氛及作者感受。 第5自然段:记录同游人。
2.中心思想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 凄苦的情感。 3.写作特色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④情景交融。
(6)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7)佁然不动:静 Nhomakorabea不动的样子
(8)俶尔远逝:忽然
(9)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0)悄怆幽邃:凄凉
(11)不可久居:停留
2.一词多义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2)清 (3)乐 (4)环 (5)可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玩乐 如鸣珮环:玉饰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可以,能够
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 子。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楚明白。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5.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长
今义:修理
(3)矫首昂视
古义:举
今义:纠正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 姿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小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 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形容词作动词,消失 (5)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6)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7)未果,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