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l 文言文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5.请你结合文中画线句描绘一下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
然后在结合内容谈谈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第三篇:【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②强记书传()③生有神力,未冠()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B.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C.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D.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4.甲、乙两文同样写了人物,甲文写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和平,而乙文写岳飞年少有志,但写人物的手法不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甲】林尽水源……不复得路。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
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1. 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佛须摈落形骸(剔除)B.朗多赍干粮(准备)B. 我等不胜其弊(折磨)D.处处志之(标志)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得其船,便扶向路C.此处是何世界D.随蒙恬筑长城3.给下列正确的断句。
(限画三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宁有人形骸如此?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5. 甲乙两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试从文章的主题方面再比较这篇短文与《桃花源记》的不同。
(4分)第二课《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曰奉壹。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水尤清冽()佁然不动()西折纤秀长曲()如钩;色如鉴()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限画三处)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分)第二篇:【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③——《钴鉧潭记》注:①亟(qì):多次。
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
③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
④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则崇其台,延其槛,()斗折蛇行()流沫成轮()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B.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C.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D.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4.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印证了这句话?请作简要分析。
(3分)5..以上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__________,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秀;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 的情感,后者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的生活境况。
(3分)第三篇:【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落入)(4)伐竹取道()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B.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C.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D.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4分)第四篇[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④不可名状名: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B.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C.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D.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