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心理学》
期终考核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101班
姓名:曹园
安徽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心理学》期终考核
要求:请将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共100分,要求详细阐述。
)
一、你是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中所讲的个体“个性”的?(15分)
答:个性,就是指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生长环境不同,人生的经历也不尽相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二是个性的品质倾向,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我认为个性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因素、知识层次、接受教育的形式、生活方式等。
但是一个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江上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名片,这张名片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并且一直影响着人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你认为职场中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什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
于什么?请提供几个切实可行的减压方案。
(15分)
答:我认为职场中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与同事的人际关系,自己的工作业表现,个人提升,领导给与的厚望,同事之间的竞争与对比,薪酬待遇等。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各种考试、人际关系,就业与考研的选择,同学之间的落差,家人给与的厚望,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等等。
减压方案:1、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
2、听听音乐,看看杂志,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使身心能够得到放松。
3、找闺蜜,较好的朋友倾诉,说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受。
4、看一部比较喜欢的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看到感人的地方可以放肆的大哭,可以把心中的压力哭出来,第二天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三、请列举一个态度改变的实例,并分析态度改变的途径有哪些。
(10分)
答:实例: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坐落于沙漠的陆军基地。
丈夫奉命到沙漠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的令人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身边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不会说英语,没有人可以陪她聊聊天.她非常孤独也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就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的心里:“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后来,她成了世界著名的沙漠专家。
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感受到的也会不同。
态度改变途径:
(1)参与改变,参与改变是指通过引导目标对象参与各种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传递信息,以改变态度的方法。
(2)宣传改变,宣传改变是指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报纸、电视、广播、讲座)把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以形成新的方法。
(3)说服改变,说服改变也是一种广义的宣传改变,只不过是劝导者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交换意见从而改变态度的方法。
(4)规范改变,规范改变是利用群体规范的强制力,约束力或者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迫使目标对象去了解劝导者发出的信息,促使其逐步改变态度的一种方法。
四、归因和逻辑推理的区别是什么?个体归因中为什么普遍存在自利偏好?
(10分)
答: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而逻辑推理则是指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
归因是依据一些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与归纳,而逻辑推理是依据人脑中的意识进行推导和判断,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个体归因时,每个人都有一套从自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和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看法和观念。
个体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有利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五、分别列举一个社会助长、社会抑制和社会惰化的例子,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5分)
答:社会助长:在邢台有这样一群中学生,他们冒着暴雨用自己的小伞为一位老人撑起了一片晴空,虽然他们身上都被大雨淋湿了,但是他们仍然等到暴雨结束
才离开。
他们这种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爱护老人的行为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共鸣,他们的行为就是一种社会助长,因为他们为许多人树立了榜样,将会有更多的人关心老人,爱护老人。
社会抑制:同样是关于老人问题,现在有一些人”见死不救”,当然他们是以保护自己不被冤枉为出发点的,因为很多乐于助人的人因为帮助受伤或突发疾病的老人而被反咬一口。
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这种潜意识,所以他们宁愿袖手旁观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一种社会抑制,抑制了好人干好事。
社会惰性: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但是当人说到达临界点时便会形成一种惰性,例如,一个工作小组,由于人数较多,相互之间互相推脱工作,都认为自己偷懒不会引起整体工作进程,自己不干的事,还有其他人可以干。
这就是一种社会惰性.这种惰性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资源的浪费。
我的启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要能够准确判断有利的社会助长和不利的社会抑制,不能完全因为他人的原因就改变自己的初衷,对于社会抑制,主要体现在工作中。
那么,如果以后能成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实行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确,工作量与薪酬比例制等,采取各种手段避免社会抑制现象的出现。
六、你认为团队的作用是什么?分析一个你熟知的团队,指出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10分)
答:团队的作用:吸取优秀人才、整合员工智慧、强化优质基因、提升整体绩效、创造团结精神(集体精神)、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提高决策速度。
我最熟知的小团队就是我的”温馨小家”,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在几次寝室评比与作业展示中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小成功,主要是因为1,我们都彼此熟知各自的优缺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最终做到个体最优,集体最强。
2,我们六人分工明确,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3,我们六个人都能够相互采纳其他人的观点,虽然经常在意见会有分歧,但是最后都能有效地解决。
七、请结合组织文化的五大要素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建议。
(15分)
答:(1)、经营环境: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坐落在现成的高校,深受着凤阳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的影响,小岗村是土改的先锋,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有积极影响的楷
模。
但是学校地处小县城,交通不是很便利,信息闭塞,与外界的联系深受此不利因素影响。
因此,我觉得学校应该提高知名度,不是因为凤阳而知道安徽科技学院,而是因为安徽科技学院才知到凤阳。
(2)神话,价值观与愿景: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安徽科技学院的学生老师职工都应该都自己做起,保护校园环境,遵守校园规则,爱护校园公物。
(3)、模范(英雄)人物:苗娟等同学独立创业的事情已经被无数人熟知,她们敢为人显得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实现创业梦想,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初创者资金支持。
可以扩大创业园规模,提供更多的创业场地。
(4)、仪式与典礼:各种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为了让老师同学们拥有一次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想让老师同学们能够明白举办活动的意义所在,所以增加老师同学的参与度也尤为重要。
我建议在举办活动前应该做好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参与者共同分享每一次活动成果。
(5)、文化网络:对外,学校设有网络主页,各种信息能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及时,准确的向外部发布,这对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非常有利。
对内,学校设有各种展板,板报等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将学校学院班级的文化风采一一展现。
但这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对外可以多办一些交流活动,如,校校交流、校企联合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了解到其他单位的优劣,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对内,我认为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咨询部,配备一些高素质的专业老师为同学们答疑解难,让更多的同学多我们学校的核心精神、文化面貌等更加了解。
八、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收获是什么?(10分)
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和揭示人在各种管理活动中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为管理工作科学化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除了学习到管理心理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另一种活泼的教学方式,老师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给了我一片别样的学习天空,这种教学方式以及老师的生活经历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与我很强的正能量。
这门课上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并辅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了解了个很多知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第三篇的群体
心理和群体行为,尤其是对那群猴子印象十分深刻,那群猴子是我们人类的真实反映,通过它们的各种想法、行为,使我对群体效应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后,希望李老师能够在自己热爱的教学岗位上去的好的成绩,能用自己的热情和能力感染一届又一届学生,同时还希望老师够将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经验制作成视频、写成书本等,展现给没法听你讲课的学生,让更多同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