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开题报告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明朗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者们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最终持比较统一的态度。葛家澍(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基于现行交易的主体估计价格;其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会计模式改进的意义。具体而言,如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与定量将趋于高度一致;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更会关注一家企业的价值的事实,可能会为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计量提供参考。
侯晓红,陈华(2012)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金融工具分类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和真实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还验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2.国外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研究
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研究公告和报告方面,
最早的公允价值定义出现是1970年在APB公布的报告书4号(APB Statement No. 4)中,该报告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含有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或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易价格的近似值。
卢香君(2010)选取沪市少数上市公司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其数据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债务重组利得对部分公司当期利润影响很大,公允价值计价资产在公司总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得经营利润不稳,随证券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唐凯,桃赵琳(2013)通过交叉持股公司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分析得出交叉持股公司无论是将交叉持股列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净资产均会虚增,若交叉持股公司将其计人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会推动持股公司的股价形成股市泡沫,若交叉持股公司将其计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价值重估计入所有者权益,对股价波动影响较小,但在处置时,将多个期间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累积盈余转入当期损益,若其股票增值较大,转入到当期损益的数额极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利润堰塞湖”,左右当期净收益。作者建议能够加强加广信息披露制度。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公允价值研究
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对于欧美国家而言,起步相对比较晚。黄世忠(1997)是我国最早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及其准则应用引入到中国,其指出,已沿用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极可能被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公允价值将成为2l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并将导致会计计量发生一场大革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使用的的不足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于2007年在对原会计准则修订的基础上,实施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此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公允价值,上市公司在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计量时需按准则要求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一,公允价值日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5月,国际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更是同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为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我国财政部从2012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经过长达18个月的准备期,终于在2014年1月,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新准则的发布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和模式,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可靠数据,所以其应用仍会导致许多问题,如放大了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夸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地运用有效地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保全企业资本,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分清金融机构的良莠。如是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影响越来越大,论文将新准则的内容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提出问题和相应的建议。
在肯定公允价值的计量之后,公允价值相继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对财务报表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了许多研究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影响以及对策的文章
刘永泽,孙翯(2011)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信息有相当的价值相关性,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信息质量。
针对早期的公允价值的应用,却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刘玉廷(2001)认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且缺乏规范,超前引人公允价值,很可能出现利润操纵现象,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应尽可能规避公允价值,而按账面价值人账。冯淑萍(2001)认为,由于某些领域缺乏活跃市场,致使公允价值难以获得,给公允价值的应用留下了空白。
武冰(2010)针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进行分析,认为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会提高公司资产的价值,另外金融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归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公允价值的计量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操纵的机会,其建议能够引入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中,除了可以归结出净收益外还可以归结出其他收益,比传统的收益表更加全面。其中,其他收益就包括了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及损失并建议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