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1
主要著作
• • • • • 《启蒙辩证法》(1947) 《新音乐哲学》(1949) 《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 《否定的辩证法》(1966) 《美学理论》(1970)等
阿多诺哲学
•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 否定辩证法 • 大众艺术批判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 辩证法是探查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力场。 • 关于主客体何者为第一性的争论(1)1923—1929孕育期 1918—1919年德国革命和 1919年匈牙利革命起义失败,马克思主义运动中以伯恩斯 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以列宁为代表的社会革命理论 分歧深刻。第三国际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萌生。在此背景下,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立,格律恩 堡出任所长。他站在讲坛社会主义立场,主张以从事社会 主义与工人运动史研究为该所的发展方向,把该所办成东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结点。 • (2)1930—1939为创立期。1930年霍克海默接任所长, 吸收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 和文艺理论家进所。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主要从 事社会哲学研究,出版《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学派 就此诞生。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研究所被迫迁往日内瓦、 巴黎,并于1934年迁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大众文化批判
• 现代的大众文化不仅是通俗文化,而且是 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文化与强迫性文 化。 • 当今大众文化的真正作用是使人民大众丧 失批判意识与反叛精神,让他们沉溺、麻 痹于庸俗、低下的消遣中,以逃避对现实 的反抗,因而是一种“欺骗群众的启蒙精 神”。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
• • • • 阿多诺生平简介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否定辩证法 大众艺术批判
灌输与操纵
• 大众传媒参与制造的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和传媒 文化本身,是包含着某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 • 比如媒体曾经公开报道的天津一家日资软件企业, 开发了一种二战游戏,其中详细地标示了当时日 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城市和港口。游戏本身是带给 人娱乐享受的,但这个游戏中包含的明显的反华、 歧视中国人以及拒绝反思战争罪恶的心态是有良 知的中国人不能接受的。后来,在这家公司打工 的两名中国青年揭露了这个游戏的实质,并愤而 辞职。这家公司也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撤回了 这款正在开发的游戏。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比 如一些儿童玩具,也包含着不良社会意识。
(3)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
• 德国本雅明用语。 • 作为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 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 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使 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 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艺术的全部功能颠 倒过来。
主要哲学著作
• • • • • 《工具理性批判》(1967) 《批判的理论》(1968)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70) 《社会哲学研究》(1972) 《启蒙辩证法》(1974)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 “传统理论”的研究方法是立足于经验实证研究的方法, “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立足于对社会制度和文化 进行整体反思和观照的方法。前者微观,后者宏观。 • 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 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 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 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旨在推翻这 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 “传统理论”实证主义地从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出发,得 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主义”的结论。而“批 判理论”则认为自己主要的目的是破坏一切既定的、事实 性的东西,证明他们是不真实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否 定的理论出现的。创新常常和否定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有关。
法兰克 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 •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特征
• 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要概念和 内容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 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 “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 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 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 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 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 中。
强迫性消费
• 马尔库塞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消费 控制”。在他看来,文化工业的先进手段使得 “那些为了某些特殊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 个人的需求”不断大量生产出来,特别是所谓 “强迫性消费”。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诱导下,人 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人 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 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 生活的灵魂。”[1]在马尔库塞看来,追求物质享 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 里,人拜倒在物面前,物成了人的灵魂。
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 要概念和内容
• • • (1)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2)大拒绝(Great refusal) (3)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 • (4)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文化工业
• 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 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 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精神文化产 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 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 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这就 是“文化工业”。 • 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 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今天流行于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畅销小说、商业电影、通俗电视剧、流 行歌曲、休闲报刊等,都是这种文化工业的产物。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
• (3)1940—1949年为发展期40年代初,研究所又迁到加利福尼亚大 学。此时,该学派以法西斯主义、大众文化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写 了大量著作,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 • (3)1940—1949年为发展期40年代初,研究所又迁到加利福尼亚大 学。此时,该学派以法西斯主义、大众文化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写 了大量著作,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 • (4)1950—1969年为昌盛期,1949年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回到法兰 克福大学,重建社会研究所,出版《法兰克福社会学丛刊》,马尔库 塞、弗洛姆等留在美国,创立了发达工业社会理论。60年代起,该派 成为西方哲学社会学重要流派之一,并在美国和西欧的知识青年中得 到较为广泛的传布,对1968年的“五月风暴”起了先导作用。 • (5)70年代起为衰落期。随着老一代成员霍克海默、波洛克、阿多 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相继去世,学派内部理论分歧加深,分为左 右两派,并导致哈贝马斯、奥菲等人离开社会研究所,学生造反失败, “新左派”运动趋于沉寂,法兰克福学派整体上已经瓦解。
否定辩证法
• 辩证法是的同一性是排斥一切差异的绝对 同一; • 反对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反对否定之 否定规律; • 在“否定辩证法”指导下,阿多诺对西方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进行了 否定和批判;
阿多诺生平
• 西奥多· 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 1969.08.06),德国哲学 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 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 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 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生 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 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 假时猝死于心脏病。
单向度的人
• One-Dimensionality,就是平面化、千篇一 律、整齐划一、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单向 度的人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 不去把现存制度同应该存在的真实世界相 对照,也就丧失了理性、自由、美和生活 的欢乐的习惯。人变成“单向度的人”是 对人的本性的摧残 • 半张脸的神话.pdf
(2)大拒绝(Great refusal)
• 马尔库塞用语。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文化进行斗争的一 种策略.。大拒绝是进行抗议的年轻人对不必要的压抑的 本能拒绝,是为争取最高的自由形式,创造一种无压抑秩 序的斗争,是一种抵制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现代文明的斗争 策略。它要求人们拒绝使资本主义统治永恒化的资产阶级 的自由和民主制度,拒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包括拒绝使 用死气沉沉的语言,穿戴整洁的服装,享用富裕社会的精 巧物品,接受为它服务的教育,生产反对人民而保护统治 者的物质工具和思想工具等等。 • 60年代末,美国一些“新左派”,把马尔库塞的这一个斗 争策略具体化为不事生产、留发蓄须,穿着破烂,聚居生 活的“嬉皮士”(街头人)运动,以示对现存秩序的不满 与反抗。
反科学技术的浪漫主义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人类的幸 福和进步的增长,而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 的统治力量的增长,以及对人性的压制和 异化的增长。它不仅为现代的野蛮提供了 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崩溃提供基础。 知识不仅是征服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是毁 灭人类的力量。进步与倒退想连结,文明 与野蛮不可分。 • 批判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区分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特征
•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出来,要解释传 统理性主义难以解释的问题; • 以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 理论及其早起的著作为理论源泉提出批判 理论;(卓别林经典影片片段.flv) • 看到意识形态具有制止和平息一切批判的 危险,他们用批判理论鼓励人们保留并发 挥说“不”的权力;
霍克海默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 • • • • 霍克海默简介 主要哲学著作 批判的社会理论 批判理性与工具理性 大众文化批判
霍克海默生平简介
•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是德 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在 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 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 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 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 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 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 多方位的研究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