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哲学及其历史演变
1、哲学及其特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总体性;哲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4页)
3、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两方
面内容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9-11)
4、哲学的党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它们的区分标
准是什么?唯物主义有哪几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12-13)
5、什么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6-17)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有哪些?(27)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三节的内容。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
答题思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一样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是他指出旧唯物主义哲学“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与唯心主义哲学一样承认人的能动方面,但是他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它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一样,也不知道现实的实践活动本身。
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动了一场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看来,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要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的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的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形式存在,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实践犹如一个转换器,通过实践,社会的人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使之成为社会的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为社会中的一个恒定的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
换言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与社会“一体化”,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即感性世界。
人类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一门历史科学,它既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因为,现实的人类历史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而理解辩证唯物的历史的关键是人类实践。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以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40-41)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9-40)
第三章物质与世界
1、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的惟一特性。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时间、空间及其特点。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当代意义。
(简答)
4、如何理解“外部自然的优先地位”?(61-62)
5、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自然”。
(62)
6、生产方式及其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67)
7、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70-71)
8、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意义。
(72-73)
第四章实践与世界
1、什么是实践?如何理解实践的科学内涵?(81)
2、如何理解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七节)
第五章社会与实践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分两个方面讲:一是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真正发源地;二是实践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什么是社会经济结构。
3、生产力及其构成。
4、生产关系及其静态构成。
5、什么是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
6、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
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7、什么是国家?
8、什么是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结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9、社会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章个人与社会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人的类本质是劳动?
4、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本质是劳动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联系与发展
1、什么是联系?
2、发展、新事物、旧事物。
3、什么是规律?
4、如何理解辩证决定论?
5、必然性、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
6、质、量、度。
7、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指导意义。
8、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辩证否定观及其指导意义。
第八章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时势造英雄)
第九章认识发生的过程及其规律
1、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3、如何看待“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4、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5、如何实现感性认为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6、为什么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
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如何看待实用主义真理观。
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绝对性、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意义。
4、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什么是价值?如何理解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
第十二章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1、如何理解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2、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3、简述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