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浇梁作业指导书

现浇梁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哈尔滨西客站工程现浇梁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联合体2012年2月12日新建哈尔滨西运客站高架桥工程现浇梁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西广场高架桥第四联及匝道桥现浇箱梁梁体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钢筋钢筋骨架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运送到现场进行焊接组拼。

钢筋骨架外侧绑扎同级混凝土垫块,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钢筋接头所在截面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

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混凝土1)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2)混凝土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采取滑槽、减速串筒等设备,使混凝土在规定降落高度内均匀降落。

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30cm左右),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但应控制混凝土的灌筑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

4.3)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

养护期间,不得中断冷却水及养护用水的供应,要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保3温养护措施可采取在混凝土面表面覆盖棉被并加盖一层尼龙薄膜办法进行。

5. 3.3其他6.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拌制、浇注,到承台混凝土灌筑结束后的养护等各项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层层严格把关,严肃施工纪律,加强质量意识。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7. 工艺流程现浇梁施工工艺流程图↓→←8.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机具设备要及时进场,并将各种机具设备安装调试。

施工人员要提前进场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后方可上岗。

5.2施工工艺5.2.1地基处理及支架搭设地基处理及支架搭设按照专家论证的《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哈尔滨西客运站支架、模板方案》进行处理5.2.2支架预压支架预压严格按照编制的专项方案进行,派专人进行沉降观测以得到准确的数据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有效的数据。

5.2.3模板安装底模板采用1.5cm厚高强度竹胶板。

底板横坡同桥面横坡,横向宽度要大于梁底宽度,当侧模采用木模部位梁体底模两侧模板各超出梁底边线不小于5cm,以利于在底模上支立侧模,采用钢模部位梁底两侧模板边缘不得超出设计线,否则钢模板无法安装。

模板之间连接部位采用海绵胶条以防止漏浆。

模板拼接缝要纵横成线,避免出现错缝现象。

当侧模采用木模时箱梁圆弧模板采用铝塑板制作,外部辅以木板制成圆弧状模具,固定在模板支撑方木上。

底模板铺设完毕后,进行平面放样,全面测量底板纵横向标高,直线前段每5m检测一个截面,曲线桥段每2m检测一个截面,每个截面取三个点,分别为线路中心点及底板与腹板相接处点,根据测量结果将底模板调整到设计标高。

底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再次检测标高,若标高不符合要求,进行二次调整。

割机沿着墨线将底模模板切除,底模铺设完毕且标高无误后在模板上弹出腹板边缘线,用砂轮切再在翼缘板范围内立杆上铺设10*10cm横向方木,间距同支架纵距,横向方木上纵向铺设10*10cm 方木,间距不得大于40cm,并将标高调整完毕后直接将翼缘板模板吊装至方木上,校正好位置并调整模板接缝,然后对拉模板底部,对拉杆使用Ø14钢筋焊接两端焊接拉杆。

因圆弧造成的模板缝隙使用原子灰或玻璃胶封堵,亦可用铝塑板进行封堵,铝塑板后必须使用木模板作为胎体,以避免由于刚度太小而造成混凝土浇筑时变形。

箱室内模安装在底板及腹板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箱室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体系布置同底模,模板支架采用钢管支架,间距为0.9m ×0.9m,钢管支架在箱梁底板支撑处采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焊成“十”字架,十字架底部垫与箱梁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垫块,中间支撑于箱梁底部结构筋上,钢管直接套在“十”字架的上部。

5.2.4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顺序①安装绑扎箱梁底板下层钢筋网;②安装腹板钢筋骨架和钢筋;③安装中横梁和端横梁钢筋骨架和钢筋;④安装和绑扎箱梁底板上层钢筋网及侧角钢筋;⑤安装和绑扎箱梁顶板及翼缘板钢筋;钢筋加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尺寸进行下料、成型,钢筋安装时控制好间距、位置及数量。

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须采用机械连接,要求绑扎的要绑扎牢固,要求焊接的钢筋,可事先焊接的应提前成批次焊接,以提高效率。

焊缝长度、饱满度等方面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应注意以下事项:a、钢筋在场内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规格、牌号及生产厂家5分别挂牌堆放。

钢筋存放采用下垫上盖的方式避免钢筋受潮生锈。

b、钢筋在加工场内集中制作后运至现场安装。

c、钢筋保护层采用提前预制与主梁等标号的砼垫块,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d、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及时对设计的预留孔道及预埋件进行设置,设计位置要正确、固定牢固。

e、钢筋骨架焊接采用分层调焊法,即从骨架中心向两端对称、错开焊接,先焊骨架下部,后焊接骨架上部。

钢筋焊接完毕后,将焊渣全部敲除掉。

钢筋焊接完成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钢筋加工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5混凝土浇筑梁体原则采用一次浇筑。

浇筑时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

其工艺斜度宜不大于5℃,纵向分段长度控制在3-5m,水平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浇筑总的原则为:先底腹板连接处及部分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纵向总从一段向另一端或组织多台泵车从多个断面开始浇筑直至结合上。

为防止底板混凝土超厚,浇筑时使底板两侧混凝土超过内模下倒角后,稍作停顿(但已浇筑混凝土不得初凝),再从内模顶部预设浇筑腹板混凝土。

浇筑中不得使用振动棒推移混凝土,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两侧腹板浇筑速度保持同步,以防止两边混凝土高低悬殊而造成内模偏移。

在腹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用小锤敲击内外模,通过声音判断腹板内混凝土是否密实。

当两腹板槽灌平后,开始浇筑顶板混凝土。

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桥面须进行拉毛处理。

注意事项: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时,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混凝土性能检测及养护混凝土浇筑前,由试验室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塌落度、含气量、水胶比、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并填写《混凝土性能检查记录表》,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模板温度控制在5~35℃。

分段或(同段)分层浇注时,应注意浇注段与段的间隔时间,避免造成冷缝或施工缝。

为了保证本桥的质量,本桥分层或分段间隔时间不超过40分钟。

混凝土浇筑完后并做好收面工作后,表面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或彩条覆盖,使得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期间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5.2.6模板拆除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MPa以上,且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拆除不承重的外侧模即端头模;承重模板的拆除,钢筋混凝土箱梁须待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拆模步骤(1)拆端头模步骤梁端部与内外模连接拆除后,拆除端头模与预应力锚垫板之间的连接,然后从上往下拆除端头模,以确保安全。

(2)拆内模步骤7松开内外模拉筋,卸下内模横撑,拆除内模框架,从下向上顺序拆除内模腹板。

拆除时亦从两端向中间拆。

拆除时,施工人员一定站在要拆模板的外侧,严禁站在内侧,以保证安全。

(3)拆外侧模步骤逐段松开内外模拉筋,连接好外模保险绳和起吊钢丝绳,逐段解开外模拼接螺栓,调整外模升降螺栓降低外模;取出外模背楞楔块,将外模逐段吊离支架。

拆除外模时从两端向中间拆,一次拆除一片外模,以保证安全和方便拆除。

拆除时由专人负责指挥协调,严格按要求操作,在拆模前一定先装安全绳,除要拆的模板外严禁拆除不拆模板上的各种螺栓。

(4)拆底模步骤拆底模板要在梁预张拉后进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底模拆除顺序与外侧模和内模不同,从跨中和边支点向主墩依次拆除。

为了操作安全,只将与每次要拆底模相关联的支架承托松开(不关联的承托暂不松开)。

拆除底模时同样要统一指挥,拆除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观测梁体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梁体混凝土,防止损毁或碰伤混凝土。

对有缺陷的部位经监理批准后按要求予以修补。

9.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业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材料质量并满足工程要求:7.1做好进货的检验和标识工作。

按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在进货、检验、试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7.2 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数据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做到各种证明、合格证、验收、试验单据齐全,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7.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试验与检验。

8.设备机具配置25T吊车1台,混凝土泵车2台、混凝土运输车7台,空压机1台、弯曲机2台、调直机2台、木工锯2台等。

9.质量控制及检验99.1质量控制措施9.1.1钢筋质量控制措施钢筋骨架在加工车间集中加工,汽车运送到现场进行焊接组拼。

钢筋骨架外侧绑扎同级混凝土垫块,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钢筋接头所在截面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钢筋骨架尺寸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1.2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2)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30cm左右),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但应控制混凝土的灌筑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

3)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

保温养护措施可采取在混凝土面表面覆盖棉被并加盖一层尼龙薄膜办法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