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轧钢厂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
轧钢厂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
触电
作业区名称:冷床、精整作业区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冷床作业
信息不准确,信号不明
人员伤害
高温作业
人员烫伤
冷床窜钢
撞伤、 烫伤
氧气、乙炔气带距离高温太近 气带回火、爆炸
精整作业
过钢时有人在冷床下作业 处理现场乱钢 用天车吊运冷床乱钢 输入输出辊道顶钢窜出 未执行停送电挂牌制度 劳保用品穿戴不全 噪声 操作人员误操作 高温辐射 操作台面漏电 操作时抽烟、玩手机 指挥不明确作业 剪切推钢尾,与操作工配合不 到位 平台油质太多 对齐挡板处,处理不齐
现场安全确认、 加强联络
行走安全通道, 严禁跨越辊道
确认车辆停稳后再操作, 加强互相之间联络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严格执行挂取牌检修制度、 做好现场人员安
严格执行设备点巡检、 警慎操作、 及时处理故障 确认好指挥手势或口令并确认处理故障人员站位安全站位后方可操 作 确认辊道设备周围人员站位安全后方可操作 严执行挂取牌检修制度, 确认转盘辊道设备周围人员站位安全后 方可操作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剪切飞溅、 飞钢伤人、 跌 落
近距离接触、 测量红坯
烫伤
堆钢、卡钢、顶钢飞出
飞钢伤人
正常生产时外单位人员进入轧机区 域正常过钢时3米以内站人, 背对轧
人身伤害
机作业, 或站位不当
飞钢伤人
天车吊物下行走、 停留
坠物伤人
正常过钢时, 坑
清理一号、
二号剪
砸伤、
烧烫伤
生产现场雾气大
各种伤害
切割装易燃物的密闭容器
机械伤害
搬运导卫、 扭转辊、 导槽等备件 砸伤
用锤敲击导卫、 扭转辊等备件 铁块飞溅伤人
生产时在轧线周围拆装导卫等备件 飞钢伤人
地面备品备件杂乱、 地面有油脂 绊倒、 滑倒摔伤
使用电气焊、 砂轮机、 角磨机 各种伤害
使用天车、 单人吊
坠物伤人、 绞伤
轧线飞钢 按指定路线通行
撞伤、 烫伤
操作台电器、 开关漏电
轧钢厂危险源辨
作业区名称:加热作业区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日常作业
未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人身伤害
在煤气区域睡岗、 串岗
煤气中毒
在煤气浓度超标的环境长时间作业 煤气中毒
直接接触高温钢坯、 设备、 火焰 烫伤
在生产现场不按规定行走安全通道 人身伤害
地面坑洼不平、 结冰
有油污、
积水、 摔伤
上下梯子确认不好
确认好指挥手势或口令并确认处理故障人员站位安全后方可操作
防护品齐全、 保持距离, 按规程操作 按规定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确认站位安全, 注意与回炉热钢坯保 持距 使用专用工具, 站在炉口侧面, 注意避让炉口火焰
确认好指挥手势或口令并确认处理故障人员站位安全后方可操作
两人以上巡检保持3-5米距离, 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携带煤气报警 仪 两人以上巡检保持3-5米距离,及时处理设备漏点; 排水器阀门警 防误操作 确认现场环境、 行走安全通道, 上下梯子要踩稳扶好 两人以上巡检保持3-5米距离, 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携带煤气报警 仪; 上下煤气管网, 确认站位安全, 严禁跳越 安全站位, 操作时注意保持距离
人身机械伤害 红钢伤人、烫伤 人员伤害 物体打击,烫伤 误操作设备伤人 烫伤 耳朵伤害 机械伤害 身体伤害 触电伤害 误操作设备伤人 配合不到位机械伤人 机械伤人 摔倒碰伤、烫伤 夹伤、烫伤
冷床吊短尺
碰伤、烫伤
剪切取样
挤伤、 剪伤
检验作业
挑乱尺时没观察周围环境
碰伤、烫伤
输送非定尺时站在非定尺辊道上 跌倒、烫伤、刺伤
辊道盖板顶钢
红钢窜出辊道伤人
处理辊道故障时误操作
挤伤、 绞伤、 摔伤
跨越或站立在运行辊道及辊道传动 部位
挤伤、
绞伤、
摔伤
人员进入运行的转盘辊道区域检修 挤伤、 绞伤、 碾伤
注意力不集中, 误操作
各种伤害
处理上钢辊道、 操作
推钢机故障时误 挤伤、
绞伤、
摔伤
高温钢坯
烫烧伤
处理出炉辊道卡钢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员工休息不好及酒后上岗
摔伤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厂房四周有浮置物,地面有水,结冰 安全通道堵塞
摔伤、物体打击
上下梯子楼梯确认不好
摔伤
安全装置有缺陷,躲避吊车不及时
摔伤、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检修煤气管道及附属设备 登高作业
作用电气焊作业 指挥天车作业
煤气中毒,火灾,爆炸 摔伤、物体打击
触电烫伤、火灾爆炸 人身伤害,损坏设备
更换升降臂突然升降转动
摔伤、损坏设备、挤伤
巡检设备时上下梯子加油润滑
摔落煤气中毒 滑倒 滑倒
更换转子轴承时吊装
损坏设备
更换泵壳及转子时
损坏设备
上下楼梯确认不好 液压稀油系统高压油喷出
地面油污
摔伤 人身伤害 滑倒伤人
明火作业
火灾爆炸
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摔伤、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使用磨损超限, 绳
严重变形的钢丝 吊物掉落砸伤
天车操作失误
挤伤、 砸伤
液压马达压放料
砸伤、 摔伤
进出口导卫安装不合适或松动 飞钢伤人
换辊、 换槽时
踩空 摔伤
换辊换槽后电焊轧槽未进行安全确 认
触电
换辊完后盖板未恢复
跌落
电焊、 业
打磨轧槽站位不当、
误作 夹伤
装卸万向接时工具使用不当
砸伤、 摔伤
轧机试样时出口端人未离开
轧制过程中远离轧机、 面对轧机跨越轧制线或隔轧线传递物件 做好轧机区域安全防护设施, 严格执行禁行区域安全监管 严禁背对轧机作业, 在轧机旁站立观察是要站在能迅速躲避突发 危险的 注意观察, 互相提醒, 及时避让 正常过钢时, 禁止清理剪坑 加装风机吹扫雾气, 做好互联互保、 区域监管 使用气割前, 做好清洗、 气体置换吹扫 气带应常检查,枪保持完好 气割作业前必须安装回火器 配置专用减压表、 回火防止器, 正确使用割枪 接地线严禁搭接在易燃易爆的物品及容器等上面 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保持身体干燥, 站位处绝缘 处理故障、 更换部件必须关闭总电源 使用大锤时禁止戴手套并提醒周围人员避让 专人指挥, 确认指挥手势清楚准确后再操作
清理出炉口氧化铁皮
烧烫伤、 燃气中毒
处理出炉辊道、 出钢机故障时 误操作 挤伤、 绞伤、 摔伤
汽包区域作业 汽包区域巡检 冷凝排水器区域巡检、 作业
摔伤、 烫伤、 气压伤人煤 气中
摔伤、 煤气中毒
软水泵房区域巡检、 作业
跌伤、 摔伤
煤气管网巡检、 作业
摔伤、 煤气中毒
压缩空气储气罐巡检、 作业
气压伤人
可能导致的后果 烫伤、摔伤、损坏设备
绞手、伤人、夹手 撞伤 挤伤 机械伤害
剪子及附属设备
补焊辊道更换轴承座紧固减速机联轴 器
巡检时脚底打滑
烫伤、摔伤 摔伤红钢窜出伤人
临时停车注油减速机联轴器润滑油时
绞伤手指,损坏设备
高处作业时红钢窜出
烫伤、伤人、跌落、损坏设备
和天车工配合不到位
伤人、损坏设备
更换剪子刀片时,剪臂机构误动作 调整离合器,刹车制动器 地面有油污和杂物
作业前检查平台盖板、 护栏是否完好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严格执行停送电挂牌制度, 信息畅通, 信号准确无误
防范控制措施
穿戴好相应劳护用品
必须待轧机停稳后进行检查 在轧机运转和没停稳时禁止进入轧机连接轴区域检查或进行其它作 业 现场安全警示, 区域安全防护、 监管, 管理人员日常检查
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保持安全距离, 做好互联互保
地面油质太多
不带手套打标牌
焊机漏电
指挥不明确作业 处理成品长短不齐 不注重起吊作业 没有人指挥入垛 吊具、吊物损坏 物体掉落
入库指挥不明确作业
作业区名称:维修作业区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热送辊道区域
辊道突然转动
接链条时突然转动
转盘作业范围转动
焊接辊道挡板
摔倒碰伤、烫伤 烧伤、烫伤 触电伤害 机械伤害、碰伤 碰伤、烫伤、砸伤 摔倒碰伤、烫伤 摔倒碰伤、烫伤 机械伤害、碰伤 砸伤 配合不到位机械伤人
轧件伤人
现场人员作业不规范, 指挥混乱 物体打击 烧伤
轧机未停、 站在钢套内处理
绞伤、 烫伤
用挂钩直接吊
滑落烫伤 砸伤
飞剪处理飞钢
飞剪动作伤人 机械伤害
主控台误操作
机械伤害
更换高温导槽、 导卫
烫伤
压放料站位不当
摔伤
压放料没档钢或不避让钢头
飞钢伤人
粗轧作业
导槽、 喇叭口顶钢
飞钢伤人
活套起套未落到位或未起 人
严格执行钢丝绳报废标准 天车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指挥人员指令进行操作 及时取下马达上的压料工具, 避开轧机轧辊, 并确认 按要求安装好进出口, 并对正轧制线 确认作业现场, 踩实走稳 使用焊机前, 进行安全确认 及时恢复盖板 电焊、 打磨轧槽必须在出口方向 站位安全、 用力适中, 提醒周围人员避让 确认轧机出口端没有站人后试样 合理安排人员, 注意周围环境 要求轧机停止运转, 站在侧面处理, 有人监护 严禁直接用钩吊钢, 提醒现场人员避让 断电, 挂牌 严格按规操作并听从指挥
阀门操作平台安全防护缺陷
坠落伤害
注意力不集中, 误操作
各种伤害
机、 电检修配合不当
机械伤害
作业区名称:轧制作业区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日常作业
未穿戴防护用品
烧烫伤
轧机运转时调整导卫, 安装水
管, 轧机未停稳检查导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