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法律体系

第八章法律体系

第八章法律体系第八章法律体系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有( A.宪法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j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 )。

A.法规体系B.立法体系C.法律部门D.法律体系3.作为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的法律调整方法,其内容主要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常用的法学研究方法C.最新的科学方法如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D.确定社会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和确定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的方法4.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出现在( )。

A.民法法系B.普通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伊斯兰法系5.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出现的法律体系的新结构要素是( )。

A.社会法B.竞争法C.合同法D.财政法6.,一般来说,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 )。

A.法律的调整范围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D.法律的制定机构7.现代法律体系的结构要素包A.公法B.私法C.社会法D.宪法8.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法律体系指一国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部门法而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B.部门法是指一国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各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C.部门法是指一国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各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D.部门法所指同类法律规范,不仅包括已经失效的法,而且包括现行法9.下列诸项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典及其修正案B.国家机构组织和选举法C.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法和集会游行示威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10.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是( )。

A.主观原则B.整体性原则()。

C.均衡原则D.主次原则11.由一个国家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系上称为( )。

A.立法体系B.法学体系C.法律体系D.法系12.构成社会法的主干部门法包括( )。

A.经济法B.劳动法C.社会保障法D.行政法13.下列诸项中,关于一国的部门法的正确说法是( )。

A.部门法仅指现行法B.部门法不包括国际法C.部门法不包括已失效的法D.部门法不包括将要制定的法14.下列诸项中,关于部门法与法律制度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一种法律制度可以分属于几个部门法B.一个法律部门可以包括许多法律制度C.两者都由同类法律规范构成D.部门法的范围小于具体法律制度15.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B.部门法是表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载体C.部门法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D.往往是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一个部门法16.民法法系国家的民商分立传统源于( )。

A.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B.1807年制定的《法国商法典》C.1881年制定的《日本商法典》D.1900年制定的《德国民法典》17.下列诸项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B.国籍法、国徽法C.授权法D.警察法18.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法律体系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B.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法律体系,就没有立法体系;没有一定系统的立法,也就不会有法律体系C.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统一协调的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每个部门法又是由相对独立、各具特征的法所构成的D.划分部门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和掌握本国历史上和现行的法19.比较法学家达维德在《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中,把世界主要法律体系分为( )。

A.民法法系B.普通法法系C.罗马日耳曼法系D.社会主义各国法系20.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划分部门法时,要注意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程度和法的数量情况B.虽然法是变化的,但作为它的分类的法律体系和部门法则不会变化C.划分部门法时要注意各个法律部门之间保持适当平衡D.部门法的划分是绝对的,各国存在适合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的部门法划分模式二、名词解释1.法律体系2.法律部门3.公法4.私法5.社会法6.立法体系三、简答题1.法律体系的特点。

2.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的区别。

3.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区别。

4.法律体系与法系的区别。

、5.法律部门的特征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6.“一国两制”下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7.法律体系的三大结构要素的区别。

8.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和区别。

9.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

10.中国历史上法律体系的演变。

四、论述题1.划分部门法的标准和原则。

2.法律体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O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A 2.C 3.D4.A 5.A 6.BC7.ABC 8.A 9.ABCD 10.BCD 11.C 12.ABC 13.ABCD 14.ABC 15.ACD 16.B 17.ABC 18.BC19.BCD 20.AC二、名词解释1.法律体系也叫“法的体系”或简称“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指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不同法律规范的总和。

3.公法主要是指关于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

公法调整公共利益,涉及的主体为国家机关。

公法以行政法和刑法为核心。

4.私法主要是指关于个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

私法调整私人利益,涉及的主体为私人、私法以民法和商法为核心。

5.社会法是以传统公法要素与私法要素为基本框架,以传统公法和私法的调整方法为原型混合而成的第三种结构要素。

它是法律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法的确立是以经济法(最早是以反垄断法为代表) 的出现为标志的,由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主干部门法来构成。

6.立法体系又称规范性文件体系或法律渊源体系,是指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系统。

.三、简答题1.法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2)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成体系化的有机整体。

(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4)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2.法律体系是指由-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成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制体系是指法制运行机制和运行环节的全系统,包括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司法体系、守法体系、法制监督体系等。

法律体系着重说明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而法制体系则包括静态的法律规范,更着重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行机制系统。

从相互关系来讲,法制体系包括法律体系,而法律体系则组合在法制体系之中。

3.(1)法学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而法律体系则是指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范畴和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

(2)法律体系具有属国性,一个国法律体系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学体系具有跨国性,在一个国家中会出现多种法学体系并存的局面。

多个不同的国家也可能在法学体系方面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相互间可以学习、交流、借鉴。

4.法系是根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法系的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法律传统,它是跨越历史和国度的;而法律体系指的是一国内的由现行法律规范所组合而成的法律部门的统一整体,是一国法律规范的系统和一国现行法的内部结构,它只能是现实法,而且也只能在一主权国家范围内构成。

5.(1)法律部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部门既是一个法学概念,也是组成法律体系的一种客观的基本要素。

第二,在某一法律部门中,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部门。

子部门的划分一方面说明法律体系的系统化的结构,同时也有助于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三,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即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法律部门是微观的法律规范与宏观的法律体系联系的环节,是众多的法律规范有机地构成统一整体的“中介”,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不同的法律部门彼此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和配合,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法律体系。

是否合理地划分和建立法律部门,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能否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关键。

6.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使中国的法律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并存,以大陆为主体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统一的法律体系内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并存,其相互关系是同时并存,而不是“并列”或“并重”,其中,大陆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法律体系的主体,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受法律体系主体部分的制约和影响。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它既是大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又是特别行政区法律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全部法律不得同基本法相抵触‘,就使得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具有从属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

7.现代法律体系的三大结构要素是指公法、私法和社会法。

三者在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的本位、价值目标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私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个人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公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社会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主体与社会间的关系。

(2)调整方式的不伺。

私法的方式以个人性自行调节为主,公法的方式以国家的强行干预为主,社会法结合了上述两种调节方式,以社会性的平衡为特征形成了“政策平衡”的独特方式。

(3)法的本位不同。

公法一般以国家为本位,私法一般以个人为本位,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4)价值目标不同。

传统公法偏重于秩序与公平,传统私法偏重于自由效益,社会法比较周全地体现社会整体利益和要求,它既追求自由、效率,又以秩序、公平为目标,较理性地体现了社会整体的利益。

8.每一部门法总要由若干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现出来,但部门法并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的名称一般和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名称是不一样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所归属的部门法则称为环境法或自然资源法;少数部门法同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名称上是一样的,如“刑法”这个名称既可以表示作为一个部门法的刑法,也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简称。

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刑法这一部门法中就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包括其他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