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韶山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韶山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年月
一.调查背景:红色之旅爱国精神
二.调查准备过程:
网上搜集资料,进一步增进对调查地点的了解和认识。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

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

1950年按原貌修复。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

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参观过程
毛泽东故居中国共产党有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

进入室内里面陈列的都是那个时期湖南农村家庭的典型用具和摆设,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锄犁、水车此外还有猪栏,牛栏和谷仓各室想通,还有好多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工具。

从室内出来映入眼帘是葱葱郁郁的绿色植物,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毛主席的故居前面是开满荷花还有好多活泼小鱼的池塘,叫南岸塘。

相传毛主席的好水性就是从此练出来的。

导游跟我们说,毛主席之所以会在南岸塘里练出好水性,是因为少年时候的他特别调皮,每当主席父亲被他气得要揍他时,就躲到池塘里面。

故居后面是高耸的青山,所以故居可谓是“依山傍水”,听导游说这种地理位置属于风水宝地。

在附近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南岸,共有10多间房屋。

故居里满是圣地的灵气和岁月的记忆,虽然主席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会被人民永远铭记和传颂。

故居既是主席的诞生地又是主席亲手缔造中国农村最早的韶山党支部的地方,主席时时刻刻教自己的亲人要有“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的博大情怀。

在之后的革命战争里主席先后六位至亲牺牲:他的夫人杨开慧被敌人残忍的杀害,并残忍的割下头颅悬挂在城楼门三天三夜,只因她是毛泽东的妻子。

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相继被害,英勇献身,年仅十九岁的侄子毛楚雄也被反动派活埋。


人怎能忍受失去六位至亲的痛苦,而毛主席却只将痛苦深埋心中,转而转化为悲愤,继续投身革命中。

正是主席这种情怀才建立了新中国的千秋功业,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毛泽东故居
毛主席铜像广场
据说立铜像那天上午十点多,天空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自然景象,市花杜鹃花也提前三个月傲雪盛开的人间奇景。

铜像红褐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五湖四海的人民都怀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和钦佩汇聚于此。

我们带着对主席的敬仰、感激之情向主席进献花篮虔诚鞠躬许愿,并且绕着铜像瞻仰一圈。

铜像高六米,基座高四点一米,通高十点一米,重三点七吨,四点一象征毛主席执政四十一年,十点一象征“10.1”国庆。

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面带微笑,正视前方,魏然挺立,再现人民领袖出席开国大点的风采,铜像下面有五十四棵松树象征五十四个民族。

流传许多关于铜像的故事,当年从南京运输来韶山的时候经过江西的井冈山,好好的车子无故抛锚使得铜像在那里待了一个晚上,都说是主席想看看当年自己曾经战斗的地方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

滴水洞
别墅滴水洞建在两个小山峰之间的沟壑处,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父一山峰埋葬的是主席的祖母,环境清幽十分凉爽是个风水极佳的宝地。

据说自1932年起国民党曾派特物三次来掘毛主席祖坟,均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未得逞。

滴水洞一号楼毛主席因曾隐居于此住了11天而闻名,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方别墅。

一号楼有办公室、卧室、会议室、娱乐室还有最厉害的具有防震、防毒、防弹的防空洞。

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其中砚台是主席的最爱的,主席特别节俭还留一张竹椅在办公室,据说主席曾坐做下去出不来,因为主
席晚年发福了。

会议室里有一架大型的放映机,主席偶尔在吃饭的时候用来看电影来放松自己。

娱乐室摆放着以前主席打乒乓球的球桌是两张小桌子拼起来的,听导游说毛主席打球从来不捡球,主席以前穿的中山装有四个大口袋每次打球前他会在口袋里装满乒乓球,所有的球打完后主席就不打了,因为主席从不向别人弯腰的。

主席其实还是个性情中人他为江青做了很多事,还特意修建了属于她独一无二的浴室用的是江青最喜欢的绿色瓷砖。

但江青却从未来过韶山,只因江青曾向毛主席提了要求,其中一个让毛主席把杨开慧的东西全扔了的要求让毛主席震怒,说:“你不去就不去!”由此可见主席对杨的深情。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防空洞,厚厚钢板门还有体现百姓智慧的就地取材的墙等等。

毛泽东纪念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同志生平业绩的纪念性博物馆,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同意后,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即择定距毛泽东故居0.5公里的引凤山下为馆址,着手筹建。

馆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城市建设局、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设计院联合设计。

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担施工任务。

1964年5月10日破土动工,同年8月20日竣工,建筑面积2707.05平方米。

9月15日,陈列布展就绪。

馆名“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郭沫若书。

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遗物馆的布展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休息椅的设置满足了年迈观众群体的需求,而且在休息椅旁也可通过电子触摸屏等科技展示设备进一步了解展陈内容。

展厅配备升降电梯并设置了自动语音发射
系统,观众可通过租赁语音导览器实现自助式参观,也可通过讲解员运用64通道无线讲解播放系统、无干扰讲解系统实现导游讲解。

毛泽东遗物馆的建成,进一步展示了伟人的人格风范,将更好地发挥毛泽东遗物和相关文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使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四.实践感想
一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一天的旅程里我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

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

“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和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