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主要公共支出分析
• 财政性教育支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分布;生均公 用经费差异明显。
西部 地区
中部 地区
东部 地区
•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差异是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的最 突出表现。随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差距有所缩小,但 依然明显。
25
4.教育财政效率不高,要不断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 – 要将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与提升教育质量结合在一 起。 – 教育生产函数研究关注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能够在 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对制定和评 价有效率的教育财政支出政策有重要启示。
29
7.2 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基础设施:通常指永久性的成 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 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 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部 门提供服务时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
狭义的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
电力、电信、自来 水、垃圾处理、管 道煤气等
公共工程
公路、大坝、灌溉 渠道等水利设施
市场化指数=2.0
• 基本适合在市场上出 售,政府宜采取混合 提供的政策,即政府 经营,通过适当收费 和政府补贴,达到收 支平衡。 • 如:城市自来水管道 网络、港口与机场设 施、铁路路基与火车 站、水净化处理设施
市场化指数=3.0
• 最适合在市场上出售, 对此类基础设施宜采 取市场提供的政策。 • 如:电信增值服务、 电力或天然气运输
3
• 资金来源
– 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 各级政府用于征收教育的税费 – 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 – 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 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4
7.1.1 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论依据
很多教育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收益
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5
外部性
• 尽管教育具有明显的个人收益,但是教育对全民 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对整个 社会技术进步的推动等都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 这些商品对生命和公民权利是至关重要的,应予以保 障。且这些商品的平均分配不仅有助于改善未来人力 资本和收入分配,在实践中往往还易于操作。
9
• 3.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 虽然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应由个人及家庭支付部分成 本,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要大大高于有形资本。
有形资本可以抵押,人力资本不可抵押。
• 少数民族转任教师比、专任女教师比、生均公用经费等人力、 财力资源对学生成就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物力资源对学业成就 基本没有显著影响。 • 教学经验、生师比、教师工资等与教师相关的投入要素对教育 质量的提升显著为正。
26
7.1.3 进一步思考
• 不同教育层次的外部性程度不同以及在促进社会公平上的 作用不同,决定了政府在不同教育层次上承担的责任并不 相同。
• 多数国家的财政承担了大多数的基础教育经费, 而高等教育的公私负担结构存在两极分化。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基础教育 公共财政
基础教育 私人支出
高等教育 公共财政
人力资本回报较高,但不稳定。
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契约的有效性以及管理费用 均不同于有形资本投资。
10
• 经济困难家庭很难获得人力资本投资所需的贷款, 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或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补 贴,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也成为政府介 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11
7.1.2 教育支出的负担结构
18
我国中央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总支出的比重(%)
2003 普通高等 教育 普通中学 普通小学 2005 2007 2009 2011
42.23
0.15 0.02
35.85
0.10 0.02
33.44
0.63 0.20
33.53
0.46 0.36
30.65
0.72 0.57
•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其他交通设施
铁路、港口、航 道、机场、市内交 通等 30
7.2.1 政府介入基础设施的原因
1
2 3 4 5
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有些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显著,具有自然垄断性
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外部效应,难以通过收费弥补成本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减轻贫困,促进公平
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31
7.2.2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及介入方式
• 高等教育教育经费的政府责任以省级政府为 主,中央和地市级政府为辅。
19
7.1.3 我国教育支出分析
在校 人数
入学 率
高等 教育
• 各级各类学校在 校人数3.18亿
• 小学学龄儿童净 入学率达到99.7%
• 高等教育学生规 模增加 • 研究生规模增加
• 初中阶段毛入学 率达到104.1%
•高中阶段毛入学 率达到86%
• 高等教育大众化
20
评价教育财政的好坏存在三个标准
充足 公平
效率
21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总量、结构和效率所呈现的特点
•1. 财政教育支出绝对总量虽然逐年稳定增长,但是以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衡量的相对总量仍不足
–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2006年,97个国家平均水 平4.7%,2009年,OECD国家平均值为5.4%。
• 实践:2001年夏,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长兴 县教育局关于教育券使用办法的通知》
– 2001年9月起,凡就读民办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新生, 可获得一张面额为500元的教育券;
– 2002年秋季,长兴教育券的受益群体扩展为贫困家庭 学生。
28
关于教育经费支出的总结
• 1.教育属于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政府应承担一定的经费支 出。但不同教育层次的外部性程度不同,因此,政府在不同教育层 次中的出资责任并非完全相同。初等教育的外部收益更加明显,政 府在初等教育中的责任相应地也更大些。
公共产品
32
允许市场经营程度的指标
市场竞 争潜力 商品或服 务特点
外部性
基础设施的市场化 指数
收费补偿成 本的可能性 公共服务 的责任
33
• 公共产品程度越高,财政需要承担的财务责任越大。一般地, 排他成本越低,私人付费的可能性越大。 市场化指数=1.0
• 不宜在市场上出售, 应采取政府公共提供 方式。 • 如:农村及城市道 路、管道排污与处 理、一级与二级灌溉 网络。
具有较强的私人产 品性质的教育
1.家教 2.兴趣班 3.补习班 4.企业对员工进行的 培训 ---------------------------市场运作
------------------------财政拨款
教育产品具有外部性。根据外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以上三种类型。
7
外部性弱
政府补贴份额小
第7章 主要公共支出分析
Contents
1 2
3
教育支出 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2
7.1 教育支出
• 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教育事业方面的财政支出。 • 教育支出在各国政府的公共支出中都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并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支出占 GDP比例越高的现象。 • 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绝大多数超过 4%,发达国家超过5%。
• 2.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的教育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进行 教育支出的另一重要原因。公共教育投入不足以及投入结构不合理 是我国公共教育支出面临的两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教育投入比 例,缩小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三级教育支出的差 距,是我国教育投入领域未来改革的一个重点。 • 3.发展私立(民办)教育,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学校的新途 径、新方法,在我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投入不 足;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 爱尔兰、新西兰( 100%由中央直接承担)、法国等。
• 中央政府是资金的主要最初提供者,但通过转移 支付划拨给省级和地方政府。
– 韩国(中央负担68%,但99%的资金最终是由省级和 地方政府支付的)、墨西哥和智利。
16
基础教育政府负担结构的四种类型
• 省级政府是基础教育主要提供者,但通过转移支 付拨付给地方政府。
普通小学 初中 高中 高等学校
财政性教育经费
其他经费 14
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在政府间的负担结构
• 实行集权制的国家,中央政府所负担的教育支出 比例较高;
• 实行分权制的国家,地方政府承担了较大比重的 教育支出。
15
基础教育政府负担结构的四种类型
• 中央政府既是基础教育资金的最初提供者,又是 主要的最终支付者。
• 教育对于社会的贡献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 外部性是政府从效率角度承担出资教育责任的重 要依据。
6
教育的外部性
基本上具有公共产 品性质的教育
1. 义务教育 2. 特殊教育 3. 工读教育 4. 以广播电视等形式 进行的公开教育
具有准公共产品 性质的教育
1.高等教育 2.高中教育 3.中等职业教育 4.成人教育 ---------------------------政府补贴
– 如:加拿大(省级政府提供了74%的资金,但将大部 分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美国
• 地方政府负担了主要的基础教育资金。
– 如:挪威、波兰等(地方政府承担90%以上经费)
17
• 在高等教育阶段,绝大多数国家存在基本 相似的分工格局:
– 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资金;
– 中央对省级和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很少。
高等教育 私人支出 12
• 从OECD各国的平均趋势来看,政府对基础教育 的干预力度要大于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