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空心桥墩实施性施工方案编制:复核:批准:空心高墩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新建闽赣段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及资料、招标答疑等文件。
2.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规则和规章制度等。
3.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则和条例。
4.现场踏勘收集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他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5.我公司所拥有的人力、机械设备资源、施工管理水平、工法及科研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新建闽赣段工程Ⅳ标段项目部二分部管段,起讫里程DK542+424-DK552+754.66,正线长度10.331km,崇阳溪特大桥9#、10#墩空心桥墩。
1.3设计概况本管段内设计有空心桥墩,桥墩设计为圆端型空心桥墩,空心墩高度29m,墩壁内外均变坡,承台以上下实体高度为9.5米。
2工程概况及项目所在地特征2.1工程简述DK542+424-DK552+754.66范围内线下工程施工。
工程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管段全长10.331km。
其中结构物包括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2座、武夷山北站、隧道2.5座(杨梅岩隧道我分部负责出口段)。
崇阳溪特大桥连续梁主墩9#、10#墩为空心墩。
2.2. 气象特征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4~16℃,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4~37℃,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7~10℃。
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mm,5~10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
年均蒸发量约11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3%。
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年平均速度2~3m/s,最大风速>15.0m/s,其中武夷山最大风速40.0 m/s。
2.3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桥位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冲积、沼泽沉积层,残坡积层的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黏土、卵石土;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层粉质黏土;第四系下更新统军舰山玄武岩;第三系上新统张广才岭玄武岩;白垩系下统大拉子组砂岩、泥岩、砾岩;侏罗系长财组砂岩、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煤层。
中元古界达台山组石英岩;太古界甲山组变粒岩和百日坪组片麻岩。
燕山期及华力西期浆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2.4 交通运输情况以省道205为主干道,以各乡村公路及自修的临时便道为支线,构成沿线的公路交通体系。
2.5 建筑材料及水、电等资源管段跨越崇阳溪,临近东溪水库,地表水资源丰富,生活用水和工程施工用水采用及崇阳溪水,铺设供水管路或修建沟渠供应。
个别工点取水运距较远,可采用自打简易水井或其它形式取水。
用水量较少时可用水车送水,蓄水池蓄水以保证施工用水。
根据京福客运专线闽赣Ⅳ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本桥管段设置永临结合的变压器供电。
前期做好自发点准备。
沙、石料主要由前山隧道出口破碎场供应,经过205省道及施工便道运至施工现场,运距1公里。
经调查其有效供应量及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2.6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350km/h线间距:5.0m速度目标值:350km/h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轨道类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2.7 工程特点、难点及重点2.7.1工程特点1、本工程是福建省境内第一条开通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桥梁穿过地段地形起伏大,质量标准要求高,工程量大、施工管理水平要求高。
2、地质条件复杂、桥梁所在地区属高地震烈度区、安全风险大,建设工期紧张。
3、与站后工程接口多。
桥梁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声屏障基础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统一施工,以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
4、本标采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测量及定位控制等精度高,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
5、桥区所在地区每年3-8月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大大降低了桥梁施工的有效施工时间,工期压力大,加大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
6、主要桥梁位于武夷山市旅游保护区附近,修建环保铁路任务艰巨。
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边坡防护、污水排放及边坡还绿、水土保持的工作量大。
7、空心桥墩高度高,分布且位于河道中,需要投入两台塔吊设备,施工难度大。
2.7.2 工程难点及重点墩身线型控制、施工测量与墩身轴线、高程测量控制、墩身外观质量的保证是本工程的难点。
空心桥墩施工均属于高空作业,危险性较大,要绝对保证施工质量及人身安全。
3施工总体安排3.1重大危险性施工领导小组为保证高墩施工的绝对安全和质量达标,我项目分部成立以分部经理为队长,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的重大危险性施工领导小组,保证高桥墩施工安全高效。
组长:副组长:组员:项目经理为空心高墩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领导责任,其他成员对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领导小组负责空心桥墩施工安全生产检查督导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3.2项目总体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六位一体”管理目标,一次开通运营时速250km/h,完成云南境内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任务。
3.3质量目标1、杜绝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遏制工程质量重大和较大事故,减少工程质量一般事故2、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设计、施工资料、竣工文件做到真实、规范、完整、整洁统一,实现一次交接合格。
4、实车最高检测时速达到设计速度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目标值。
3.4安全生产目标杜绝因生产安全责任引起的重大死亡及以上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因安全责任引起的重大铁路交通及以上事故;遏制较大铁路交通事故,减少一般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设备、火灾、爆炸等责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达标。
3.5工期目标计划2010年12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不含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12月30日梁部以下主体、附属工程及相关环保工程全部完工。
3.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1、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
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土地利用节约资源,节能、水保措施到位,工程绿化一次达标。
3.7文明施工目标建设项目现场达到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及《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要求。
3.8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从业人员上岗健康体检合格率10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检测合格率100%;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知识普及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从业人员上岗健康体检频率符合有关规定,无职业病发生。
3.9施工组织结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经项目分部研究决中铁二十四局京福客专闽赣Ⅳ标项目二分部崇阳溪特大桥的桥梁高墩施工第2桥涵架子队负责施工。
4临时工程及过渡工程4.1大临设施布置总体原则标准化原则:场地布置时,隧道临建设施达到工厂化、机械化要求;施工便道尽量在沿线路一侧征地范围内设置,以减少租地;根据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到现场规范化、布局科学化、管理标准化。
适用性原则:现场临时工程布置规划设计尽量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数量及规模以满足工期、环保和整体施工组织的要求,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临时工程安全可靠。
环保性原则:根据现场调查获得的当地有关施工环境的资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利用现有地形、地物及山坡荒地进行平面布置,少占耕地,临建设施建设永临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当地群众创造便利,并得到当地政府认可。
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保水保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
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区域现有道路、场地设施,加以利用拓宽改造,以节约土地。
4.2临时工程及过渡段工程建设临时工程及过渡段工程在工程开工初期进行,详细建设方案不在复述,由于高墩施工需要的临时工程及过渡工程按“4.1大临设施布置总体原则”实施。
5施工方案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5.1施工方案5.1.1总体施工方案墩身外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板,外模直板采用翻模,圆端模板为一整套。
为了提高模板的利用率,每节模板高1.0~2.0m不等,内外模直板部分今后可用于黄墩大桥5#空心墩的内外模直板。
内外模采用钢模分块拼装使用。
采用吊机、塔吊、墩内碗扣脚手架施工平台与爬梯联合施工。
混凝土浇筑随模板支立进行。
整个墩身分四次浇注,第一次浇注下实体部分9.5m 高,第二次浇注下半空心部分7.5m高,第三次浇注上半空心部分8.0m高,第四次浇注墩帽及垫石。
图1 薄壁空心墩砼施工工艺流程图墩边安装搭式起重机进行模板、钢筋及其它材料的垂直运输,翻模外搭设施工平台,墩身内部搭设φ48钢管脚手架施工平台,所有施工平台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采φ50钢管,高度不低于1.2m。
用依附内部钢管脚手架设人行爬梯供施工人员的上下,爬梯两边设置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分节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浇注速度不得超过模板设计允许的浇筑速度。
5.1.2施工准备1、塔式起重机选用外墙附着式自升塔机,塔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工作幅度、起升高度、起重量和起重力矩均能满足施工覆盖面、供应面等供应能力的需要。
同时满足提升高度、水平运输和构件装配条件的需要。
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模板安装前应将塔式起重机安装调试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另选用一台25t汽车式起重机进行机动吊装。
2、墩身模板在施工前进行预拼装检查,保证配件齐全,安装正确。
3、施工前准备空心高墩施工机具,详见表1。
表1 空心高墩施工机具5.1.2墩身施工5.1.2.1空心墩身外模墩身外模圆端模板采用整体形式,模板节高1.0、1.5、2.0米,直板循环翻升施工,第一次浇筑高度9.5米,第二次浇筑高度7.5米,第三次浇筑高度8米,第四次浇筑高度4米。
浇筑速度控制在2米/小时以内。
5.1.2.2空心墩身内模板内模翻升原理与外模相同,只是直板重复利用,圆端模板整体做一套。
墩身内模圆端模采用桁架结构,桁架由[6.3槽钢焊制。
5.1.2.3施工作业平台墩身内部作业平台通过内部搭设的满堂脚手架提供,能够保证安全方便。
墩身外部作业平台依靠每节外模板上端的加宽解决。
高度不低于 1.2米,作为防护栏立柱。
加宽桁架选择楔形模桁架,加宽后上铺竹排作为行走通道,同时将立柱用钢管在顶部联成整体,外挂双层密目网作为防护,防护网底部兜至最底端模板上形成封闭。
为协助外模底节拆除,在外模上挂设一挂篮作为人员施作平台。
挂篮挂设在第二节模板上,挂篮底板主要由50×50mm角钢焊制而成,长200cm 宽90cm,底铺1.5cm竹胶板,外设Φ20钢筋围栏扶手,高度不低于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