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不同水平不同的产物,是发生在多级心理水平的心理现象
2,情绪成分分为三部分:
主观体验表情行
为生理反应
3,情绪的xx:
是指情绪固有的某些特性,主
要指动力性机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4,情绪的功能{简答题}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
心理工具二是活动的动机三是心理活动的
组织者
5,看情绪诱发的方法:1感染引发情绪2记忆
引发情绪3表情引发
6,情绪心里发展阶段1情绪研究开拓时期2飞
速发展时期3延续和深入
7,情绪分类:
基本和复合xx情绪
8,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和愤怒9,快乐:
是指心理上的愉快和xx,是个体
达到期盼的目的或紧张解除时一种情绪体验
10,爱是一种复合情绪,它具有原始性,
爱是由母婴依恋发展来的,爱在进化过程中
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
11,激情爱的作用:
一,使个体体验到幸福
感二,有助于个体的身体健康三,激情爱
还可以表现在群体中,产生群体共有的强烈
情绪。

12,陪伴爱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
心境,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二,可以建立良
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助于下一代的
抚养和教育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夫妻关
系,利于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四陪伴爱
在特定的情景下可以在群体中激活平时难以
发生的崇高的爱。

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划分标准:1按从愉快到不愉快的案首程度来进行划分2按照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即情绪的动力作用来划分3按照客观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进行划分
14,情绪状态的种类:
心境(弥散性和长久性)激情()应激
15,道德情绪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16,人类情绪与动物情绪的最大区别是人类具有社会感:
是指人们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准则和规范的主观感受,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17,关于xx情绪的界定有两种途径:
一,首先界定道德定义在说明道德情绪是那些对违反道德的行为或者激起道德行为时而产生的情绪二,是按情绪构成成分来界定的。

18,海特将道德情绪划分为四种情绪家族:
谴责他人的情绪,包括轻视愤怒和厌恶;自我意识情绪包括羞愧尴尬和内疚;他人的痛苦的家族情绪;称赞他人的情绪家族
19,社会道德意义上的厌恶指当人们故意违背了特定的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要求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如厌恶体验、回避20,自我意识情绪:
羞愧、尴尬和内疚21,羞愧、尴尬、内疚都是中药的道德情绪,它们的行为倾向都会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内疚是这三种情绪中唯一可以激发出直接助人行为的情绪,羞愧和尴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潜在地发挥作用
22,他人痛苦的情绪家族中真正的道德情绪是同情。

23,移情:
把别人所有情感转移到一个人身上。

行为或优良道德品质(美德)诱发出的情绪,这类情绪包括感戴、敬畏和崇敬。

25,(看书)早期情绪学说: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阿诺德的情绪“评定——兴奋”说拉扎鲁斯的认知——平价理论的弗瑞达的评价理论26,“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结构,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外侧下丘脑、背部神经核团以及腹侧黑质等部位27,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声调表情。

28,艾克曼等人最初设计的面部情感计分技术(FAST)是一个关于与具体情绪相联系的面部运动设计,FAST包括六种基本情绪面部运动的照片样式。

29,相似编码系统是伊扎德制定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整体辨别判断系统。

MAX把面孔分为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三个部位30,面部表情的情绪表达观点:
又称“情绪表达观点”、“读出观点”或“输出假设”,这个观点认为面部表情与情绪体验一致,因为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一个先天的情感程序,这些程序会对面部肌肉产生神经输出,形成不同情绪的表情模式。

31,情绪发展理论的不同阶段:1华生的学习理论2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3伊扎德的情绪发展理论4斯鲁夫的情绪发展组织观点5刘易斯的认知—情绪发展观点6坎波斯的机能主义情绪发展观点。

32,克林纳特提出婴儿的表情知觉经过了四个意义的情绪反应(5—7)4在因果关系参照
中运用表情信号(7个月以后)
33,(简答题)婴儿微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1自发性的微笑(0—5周)2无
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个月)3有选择的
社会性微笑(3个月以后)
34,(重点看)恐惧的几个方面:1陌生人
焦虑2分离焦虑3xx恐惧4碰撞恐惧
35,依恋:
是一种对于母亲或养育者的亲近
xx,是一种心理行为的亲近和依附,是一
种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

36,依恋发展的阶段:1非社会性阶段(0-6
xx)2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xx-
6、7个月)3
分化的依恋阶段(约7-9个月)4多重依恋阶
段(约9-18个月)
37,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38,婴幼儿的情绪调节行为主要有四类:安慰行为、分心行为、工具性行为、和认知重
评。

39,情绪理解的发展:
一情绪识别二情绪
语言
40,自我意识情绪主要涉及尴尬、羞愧、自
豪、内疚、嫉妒、移情,这些情绪一般被认
为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则和标准的获
得而出现的。

41,移情是一种社会性情绪,移情的出现意
味着儿童习得了区别自我和他人,能够认知
他人的情绪状态。

42,基于情绪发展的组织观点,斯克提等人
认为幼儿的情绪调节有两个主要趋势:
一调
节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概括化二随着发展,情调节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婴儿依赖于养育者来理解情绪信号和对痛苦的反射信号做出应答,以获得稳定性,完全是养育者导向的情绪调节二,儿童情绪表达的更具体形式调整着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儿童开始紧张的控制,尽管仍然是养育者导向的。

三,与养育者建立了明确的依恋关系后形成了新的表征、情感、认知和行为系统,保证了儿童与养育者的亲近得到维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四,自我调节的出现与成熟。

幼儿的情绪调节是从第三个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过度。

44,情绪掩饰的特点:
一,情绪掩饰的第一个方面涉及文化上的表达规则的运用。

二,情绪掩饰的第二个方面是策略性欺骗的运用45,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的自主性与消极情绪体验增加二,情绪表达由外在冲动性内在掩饰性转变。

46,情绪调节:
强调结构或成分的定义、强调机能的定义和强调过程的定义。

47,情绪调节的性质:
一,情绪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的对象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外部调节三,情绪的随意调节与不随意调节四,情绪自我调节中的努力控制盒反应控制五,情绪效价和情绪强度等动力性的调节六,正性情绪调节和负性情绪调节七,稳定的特质性情绪调节与暂时的状态性情绪调节八,情绪调节中的冲动控制
48,萨洛维三维情绪调节结构模型,萨洛维对情绪调节结构的考察都是在研究情绪智力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他更倾向于认为情绪调节就是情绪智力。

49,情绪调节策略:
一,回避和接近策略二,略50,(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论述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与影响的一般结论。

答:1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方面来看:
首先,从情绪——认知关系的机制上看,认知加工过程对情绪的影响是在认知从低级的,无条件刺激或说感觉水平上到高级的、意义评价水平上发生的,其中包括知觉初级加工、记忆提取、语词概念分析等不同等级的加工方式。

这些认知加工的不同水平制约着情绪的等级水平,受年龄、感性/理性差别的制约。

认知与情绪二者的发生统一在它们整合的神经结构的操作之中,以及发生在不同的神经结构的操作之中。

其次,从刺激物的性质上看,刺激物与个体的关系之间的影响上制约着所发生的情绪的本质。

2从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方面来看:
首先,情绪作为一种脑中持续存在的状态,从整体上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

这意味着情绪的适应性价值和组织性作用随着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发挥作用。

其次,情绪随时通过心理的各种操作方式监视着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实现着人类的基本生理满足和社会活动需要。

个人的一般行为、接受文化熏陶与道德教育、艺术欣赏或经济活动,均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之中实现。

由此可见,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是通过在进化和实践中形成的脑实现的。

脑的独特的心理功能是人类的主宰;情绪监控与认知加工是脑的心理功能的核心机制。

51,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
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和自我。

52,情绪与人格的关系:53,情绪在人格中的地位和影响:56,快乐的功能:
57,(重点)焦虑:
是由潜在威胁所引发的
以不安、担忧、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情绪反应。

58,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包括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
59,(重点)如何调节过度焦虑?
60,(重点)抑郁:
是指以心境低落为主的、
自感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61,(重点)如何调节过度抑郁?
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