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 行政领导

案例分析 行政领导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学-行政领导案例一:湖南农民向温家宝反映问题担心报复出逃3天2010-07-15 02:32:31来源: 新京报(北京)2010年7月1日,湖南宁乡农民陈凯旋坐在温家宝总理身边,带路去看当地的塌陷。

新华社资料图新京报2010年7月15日报道因给总理带路,陈凯旋在当地出名了。

2010年7月1日,温家宝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这时农民陈凯旋向总理反映当地出现塌陷,大家提心吊胆。

随后,温家宝让他带路去了塌陷现场。

那个下午陈凯旋兴奋不已。

事后,他说自己是一时心热,他对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没有任何预料。

不过,生活还是渐渐发生了变化。

7月1日,湖南长沙市宁乡县大成桥镇,阴雨连绵的天空终于放晴了。

这天下午,陈凯旋望着门前的马路,琢磨起心事。

陈凯旋是卖菜的,他的菜店位于镇中心广场,属于镇上的商业区。

40岁的陈凯旋,在这里“知名度”并不高。

邻居们说,陈凯旋不识字,不过卖菜时账算得很快。

他很勤劳,还是个热心肠。

他的心思,则都在供儿子念书上。

7月1日下午,陈凯旋的心思,是想看到温总理。

“总理在峨山坝上视察,车队回来时肯定路过这条路。

”陈凯旋说,他想一定要看看车里的总理。

他希望能站在路边,向总理挥挥手。

陈凯旋决定,在马路边等候总理车队到来。

镇上的人都知道温家宝在当地考察抗洪防汛工作。

车队尚未到来,守候的人群已水泄不通。

陈凯旋觉得,在这里,想隔着车玻璃看一眼温总理都很难。

他决定“另辟蹊径”———在他邀请下,镇上一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带着他,从田间小路,奔向了峨山坝。

陈凯旋的“凯旋路”当地老百姓跟陈凯旋说,他给温总理做向导去看大坑的路,是“凯旋路”约下午5点10分,陈凯旋站在田埂里,距总理车队将要驶过的马路,不足20米。

20分钟后,陈凯旋看到车队驶来。

车队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疾驰而过”,而是停了下来。

陈凯旋看到,温家宝走下了车,与守候田间的农民聊了起来。

“总理一边挥手一边走过来,当时大家把掌鼓得很响。

”陈凯旋在人群中挤,发现自己离总理“可近了,最多三米”。

他听到总理问一名农民,今年粮食有没有减产。

陈凯旋还听到身后有村民小声向自己嘀咕:“你看总理多亲咱农民啊。

要不你把镇上受灾,学校、医院、民宅都掉进坑里的事,和总理讲一下。

”“温总理,我想向您反映一个问题。

”陈凯旋说,他当时心里一热,上前说,附近塌陷出大坑,大家提心吊胆。

陈凯旋说,自己当时是被总理的亲民作风感染,之前没有任何准备。

自己家也并不在灾区范围。

“总理说我反映的是一个大事情,涉及群众的生命安全。

”陈凯旋回忆,温总理问了他一些情况。

他跟总理说“我们想请您去看看”,温总理“马上叫我为他带路”。

陈凯旋上了总理的车,感到“局促不安”,不知坐到哪里好。

温家宝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在车里第一排。

陈凯旋说,路上总理还跟他聊天,问了他一些个人情况。

路两边有群众时,总理会向窗外挥手致意。

“一点架子也没有,有时候他还握着我的手一同向窗外挥呢。

”陈凯旋说,他感觉特别幸福。

他说,总理的手很软,很暖。

约十多分钟后,车到了青泉村口。

温家宝下车步行,让陈凯旋带路。

当地半年来频发塌陷,陈凯旋带总理看的,是一个直径60米深约30米的大坑。

总理视察的过程中,陈凯旋没跟上。

他说,自己想再次回到总理身边时,现场有干部拦住了,不让他再靠近。

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视察完大坑要离开时,四处打量人群,还问了一句:“我的那个向导呢?”这成为陈凯旋的遗憾。

7月9日,陈凯旋说,“当时要是能跟总理告个别就好了。

”那天下午,陈凯旋反映问题和给总理当向导,前后二十多分钟。

陈凯旋说,别看时间短,村民们都说他走的是“凯旋路”。

“误会”与“出逃”事件听到有人敲门不止,陈凯旋以为是来抓自己的,借道邻居家楼梯,跑了陈凯旋上了总理的车后,一些乡亲涌向了陈凯旋家的菜店。

正在卖菜的陈凯旋妻子听说丈夫的事,说:“你们别说笑了,他一个卖小菜的,还能上总理的车?”7月9日,陈妻说,后来她给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打电话,才相信丈夫真的见到了总理。

她觉得“还是很自豪的”,不过听说丈夫反映了问题,她又有些怕。

给温总理带路后,陈凯旋带着“幸福和兴奋”,回到了菜店。

妻子说,“见总理是好事,可你不该乱讲话,你又不是塌陷户。

万一今后生意做不成了咋办?”陈凯旋没太在意。

这时乡亲们三五成群到来,纷纷说,陈凯旋把总理带到现场了,问题一定会很快解决。

大家都乐呵呵的。

后来,不知谁说了一句:不对啊,你这是给政府惹麻烦了,你要小心些。

当晚7点钟左右,一名在政府工作的亲戚来访。

亲戚训斥了陈凯旋,认为他随便向总理反映问题很冒失。

亲戚建议他出去躲躲。

陈凯旋紧张了。

店里的人走后,他关上了卷帘门。

坐在板凳上,陈凯旋越想越害怕。

陈凯旋回忆说,在他向总理反映问题和带总理去看大坑的途中,曾先后两次有人在身后拽自己的衣服。

此外,陈凯旋称,在总理视察塌陷现场时,有一个穿衬衣的中年人低声对他说,你把总理带到这里,今后你没好日子过。

还有一名穿警服的人也凑过来,说了同样的话。

7月1日当晚,镇上流传说,派出所要抓陈凯旋。

夜里约12点,菜店的门被敲得叮咚响。

他跑到店面的二楼,透过窗户看到楼下是镇上的干部,旁边还停着一辆小车。

敲门声让陈凯旋心惊。

妻子楼上楼下地走,眼泪汪汪,说“你看你这闲事管的”。

“我当时对我老公讲,不能开门,一定是来抓你的,你看车都来了。

”7月9日,陈妻说。

见来者敲门不止,陈凯旋借道邻居家的楼梯,跑了。

陈凯旋后来说,干部们半夜来,敲门时屋里没回应还敲了半个小时,“架势和抓人一模一样”。

7月10日,大成桥镇一名朱姓干部说,陈凯旋出逃是个误会。

“他多虑了,我们当时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是怎么见到总理的,不是抓人。

”这名干部说,因知道陈凯旋在,就多敲了一会儿门,不过没敲半小时。

出名后的烦恼陈凯旋不想接受采访了,一听有媒体要来,立即从家里跑掉了,夜里都没回陈凯旋出逃后,三天没敢露面。

这期间,镇上的干部频繁给他打电话,叫他到镇政府一趟。

陈凯旋在电话里吼:“你们把我的门都砸烂了,你们一定是来抓我的。

我不回去!”后来陈凯旋又说“要回去我只见张书记”。

张书记在电话里说,敲门事件是个误会。

三天后,陈凯旋走进了镇政府,“书记说了一些安慰我的话,让我放心生活”。

之后,陈凯旋回了家。

陈凯旋的日子,发生着变化。

“你看总理在这里,我在这里,这张是我在向总理汇报情况。

”如今,有客来访,陈凯旋会用手指戳向报纸上的照片,讲自己的故事。

不断有电话打来,很多记者要采访他。

开始,陈凯旋很高兴。

他开始收集报纸,并让人念给他听。

陈凯旋的儿子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考了300多分,他担心儿子上不了大学。

在接受采访时,他总提到自己的心愿是儿子能上大学。

陈凯旋以为,或许能帮儿子完成大学梦,不过他每次提完心愿,没看到有什么发生。

他也就不想这茬了。

有一天,他听说新闻里说他告诉总理塌陷是挖矿造成的。

陈凯旋说这话他没说,他觉得这样会让很多人恨自己。

“电话一个接一个,接受采访,搞得我嗓子都说哑了。

”陈凯旋不想接受采访了,他又怕得罪人,白天干脆不在家待着。

陈妻说,有一次县委宣传部来电话,说一家中央媒体要来采访。

陈凯旋听后马上跑掉了,夜里都没回家。

除了记者,不断有周边村民来找陈凯旋。

他们带着材料,希望能够替他们向总理反映情况,“解决问题”。

“收人家的材料吧,我压根没能力办。

不收吧,又抹不开脸面。

”陈凯旋说,现在一想这些事情“就冒火”。

改变的生活陈凯旋还是感到压力。

他把菜店转让了,他打算回家种地向来早睡早起的陈凯旋,最近开始失眠。

有一次,街坊们看见,陈凯旋一晚上都在屋子里喝茶。

陈凯旋的一个朋友说,陈凯旋最近变得小心翼翼。

“以前说话大嗓门,现在说话低声低气,还四下张望。

”县里干部也注意到了陈凯旋的情绪。

宁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国华说:“坊间的传言很多,各式各样什么都有。

”袁国华说,县里已注意到各种传言对陈凯旋的影响。

为此,县委还开了会,要求大成桥镇党委书记务必与陈凯旋面谈一次,希望陈凯旋不要有思想包袱,希望他重新过回正常生活。

“谈了两个多小时,不过陈凯旋的情绪一直挺激动。

”大成桥镇一名干部回忆。

7月11日,位于塌陷区的村民获悉,新的受灾补偿标准即将推出了。

这一天,陈凯旋以五万元的价格,将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菜店转让给了别人。

他认为至少赔了五万。

不过,他觉得有五万也好。

尽管镇干部给他做了工作,陈凯旋还是有压力,仍担心被“报复”。

他担心菜店继续经营下去,被有关部门“找茬罚款罚到一分钱不剩”。

陈凯旋说,他已经决定离开大成桥镇中心商业街。

他想回家种地去,他觉得“这样活起来安生”。

问题:1、领导的作用有哪些?2、领导应该肩负哪些责任?3、从本案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领导是群体的代言人,代表整个群体的利益,是群体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贯彻执行目标及任务的组织者,是维护组织持续的管理者、核心人物。

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构成。

具体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3、本案例反映了中央行政领导亲民、为民的扎实的工作作风,也反映出平时工作中基层行政领导对群众利益的忽视和工作作风的飘浮。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行政领导者的应尽之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