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动力学课件分解

群体动力学课件分解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卢因及其追随者发现,在欧洲战场上 被德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 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俘虏的美 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 学家薛恩(E.Schein)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 ,认为这种行为反差是由群体组织形式造 成的。在中国战俘营中,看守人员与战俘 的伙食、医疗条件平等,战俘经常调动而 组成新的战俘群,有意识的让被俘士兵管






群体
个人

压力
动机
领导
群体的




结构性

群体
群体
群体

标准
目标
性能
群体动力的存在形式
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4、群体公约动力; 5、群体多数动力。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 、民主型、自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 现也不同。对若干名10所左右的男孩所做 的试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 击性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 “我”而不“我们”的频率、推卸责任、 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满足
2019/10/26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 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 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人是一 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 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Lsp)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 。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
群体动力的技术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专题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敏感性训练 交互作用分析 Johari视窗 创造性摩擦
文献综述
群体(Group)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查到的概念表述是:由许多在生理上发生联 系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整体。而现今社会 管理学界采用较多的是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 芬.P.罗宾斯(StePhen.Robbins)的说法,“ 所谓群体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
频繁互动
群体规模大
人际间吸引 群体间的竞争
增加或减不群愉体少快内的的群经竞体历争 凝聚力的因素
有利的评估方式
由一个或更多控制
生活空间以对人的行为发生实际影响 者为存在标准,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个共
发展历程
30 年代
开始阶段
1945-1955年代
繁荣时期
Kurt Lewin
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
80年代以后
复兴
1960--1980年代
停滞状态
二、研究对象
群体动力学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 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主 要有:
文献综述
沙赫特的实验:凝聚力与群体绩效的
关系
积极诱导
凝聚力
(+) (-)
消极诱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绩效
凝聚力可能是管理者手中的定时炸弹
文献综述
王慧(2002):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
保持在群体内的所有力量的总合,是任何一
个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群体
内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目标而“粘合”
增加
减少
在一认同起组的织目群标 体心理特征不认的同组集织中目标体现。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进 行试验,甲组成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 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生。乙组则是注重 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 ,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 次型群体中的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 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行为取决于个人
群体公约动力
年出版的《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压力
文献综述
张忠秋(1996):巴克(Back)认为,群体凝 聚力是使人们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是一 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非本群体的另一 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韩明玉、吴虹、王薇(2012):社会心理 学家沙赫特的“群体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 影响”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状态 下,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生产效率 就越高,就越有活力。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
《群体动力学》
一、概 述
主要内容
定二、义研 究对象
五要素 四、结

三、文 献综述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即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
式中: 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个
函数关系; 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代表环境的刺激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根据勒温的理论,外部刺激是否能够 成为激励因素,还要看内部动力的大小, 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向,如 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 刺激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 力为负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 相反的作用。
文献综述

张力为(2000):费斯廷格
(Festinger)等人,他在研究中发现,有的群体
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意志力和力量,紧紧的把
成员聚集在一起,付出努力,共同为群体的目
标奋斗,他把这种使群体成员持续待在群体
中的力量的总和称作凝聚力。这是最早对
凝聚力的定义,该定义从成员的角度出发将
凝聚力看作是群体的一种属性。他在1950
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 度的有效性做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 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做菜的习惯 。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般 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群体多数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E.Asch)于50年代 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 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意给出错误 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 误答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 答错,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 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还 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