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定义
一、IDA定义
•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 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 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
IDA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形态
铁缺乏是一过程:
贮存铁耗竭(iron depletion, ID)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注射铁剂适应症:
• 胃肠道反应严重 • 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 • 妊娠后期、急性大出血
补铁途径 优点
缺点
口服
方便、无明显副 有胃肠道疾病患
作用
者,吸收不良
静脉
吸收好
两种途径补铁的优缺点
不方便、易过敏、 静脉炎
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护理措施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教学目标
识记缺铁性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
要点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缺铁性贫血中“营养失
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进行护理 理解贫血的有关检查及诊断要点
缺铁性贫血
• 定义 • 铁的代谢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 • 治疗要点 • 护理(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 健康指导、预后 • 课后作业
二、发病率
•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育龄妇女和成长发育的儿童发病率 较高。
• 铁缺乏为什么会引起血红蛋白减少? • 为什么是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
缺铁为什么会引 起Hb减少?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衰老红细胞 食物来源
铁+转铁蛋白 幼红c线粒体 +原卟啉 珠蛋白+ 血红素
2.骨髓象: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T)↓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当SF低于12ug/L可 作为缺铁的依据。骨髓铁染色(单核-吞噬细胞中储 存铁) 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异常
诊断要点
• 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结果
• 正常男性每日约丢失1mg
• 正常女性每日约丢失1~1.5mg,一次月经丢失
40~80ml血液,大约失铁20~40mg
返回
四、病因
1
铁摄入量不足
2
铁吸收不良
3
铁丢失过多
铁需要量增加
哪些群体母
儿亲
铁摄入量不足
单纯素食、挑食、偏食易引起IDA
铁吸收不良
肉类、肝、蛋黄、豆类、
紫菜、香菇及海带
Hb
返回
为什么是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时,Hb合成减少,红细胞胞浆不足, 细胞变小,颜色变淡
三、铁代谢
• 铁的分布 • 铁的来源和吸收 • 铁的转运、贮存、利用和排泄
铁的分布
分类: 功能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转铁蛋白、乳铁蛋 白、及酶和辅因子结合铁 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治疗要点
• 病因治疗: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 • 补充铁剂:(铁剂的服用注意事项)
– 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 首选口服铁剂如速力菲、力蜚能 – 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过敏试验 • 中药治疗:
1周
10天
2周
1-2月 3-6月
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
开始上升
达到高峰
开始上升
升至正常
持续服药直 至 血清铁蛋白 >50 μg/ml
粗面内质网
H+ Vit C
主动转运
食物Fe3+——————— Fe2+ ————— 进入肠粘膜细胞内————————
核糖体 扩
还原剂
被动扩撒
去铁铁蛋白 氧化为Fe3+—————— 结合为铁蛋白
铁的排泄
• 铁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少量通过尿、汗液、 哺乳妇女乳汁排出,育龄妇女主要经过月经、妊 娠、哺乳而丢失
饮食护理
原发病治疗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取 促进食物铁的吸收
口服铁剂
• 注意事项: 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饭后或餐中服药,小剂量开始 与维生素C、果汁、稀盐酸等同服;避免与咖啡、牛奶、浓茶同时服 用;避同服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 液体铁剂,可使牙黑染,应用吸管或注射器或滴管 服后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应说明其原因 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治疗有效的表示是自觉症状 很快好转,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后1周左右达高峰,其高峰作为铁剂治 疗的有效指标。约8-10周HB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目的是补 充体内储存铁,防止复发
1、胃肠道疾病: 胃大部分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空肠吻合术、长期 不明原因的腹泻、慢性肠炎等
2、药物 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等
3、其他 转运障碍(无铁转蛋白血症、肝病)
铁的丢失多
消化道溃疡、肿瘤 肠息肉
成
人
缺
铁
性
贫 血
钩虫感染
主
要
原
因
月经量过多、痔疮
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 白、总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等指标的异常。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缺铁性贫 血。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含铁酶活性下降,粘膜和 外胚叶组织受损;影响精神、体力、智力、发育。
六、临床表现 1 缺铁原发病表现
一般贫血表现:苍白、无力、头晕
2 、眼前发黑等。 3 组织缺铁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皮肤:干燥皱缩、无光泽; 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脆薄易裂,反甲(舟状指 ) 粘膜损害: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其它:免疫力降低,易合并感染
反甲
口角炎
实验室检查
1.血象:Hb和RBC↓,以Hb↓为主。为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蛋黄、豆类、海带、木耳、 香菇等
乳类如牛奶含量最低
铁的吸收、贮存
•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 贮存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 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 • 正常男性体内贮存铁约为1000mg,女性约为300~400mg
返回
铁的转运
血红蛋白铁占67%,贮存铁占29%,其余4%分布于肌 红蛋白、转铁蛋白及细胞内某些酶类(过氧化氢, 单胺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铁的分布
总量: 男性 50—55mg/kg 女性 35—40mg/kg
分为: 功能状态铁 储存铁
铁的来源
1.需铁量:20-25mg/日 2.来源:衰老红细胞
食物(1-2mg):动物食品铁20% 植物食品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