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

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

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

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

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

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

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

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

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肥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断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B.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同的耐抗生素病菌。

D.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泪珠与珍珠(台湾)琦君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

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①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

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

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①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①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①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①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

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①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①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

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①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

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①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4.阅读①①①节中划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5.第8节中作者写到“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眼泪呢!”这与本文题目相照应,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6.全文三次出现“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在不同位置,其作用意义也各有不同。

请分条说明。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写“少女情怀”不懂“泪与愁”,是为了突显后文对“泪”的诸多体味。

B.写青年时代对“老泪横流”的一番解释是为了讽刺年少无知,强作结论。

C.作者写到七十老妪仍具有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D.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E.本文文思驰骋,古今中外,文学材料丰富,特别是结尾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更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禄秩.优厚秩:秩序 B.固.非谬言也固: 本来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5分)(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4分)(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分)四、其他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3)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五、选择题1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刎颈之交创.(chuàng)伤夙.(sù)兴夜寐B.瞻养溯流而上菲.(fēi )薄殒.(yǔn)身不恤C.赎罪放浪形骸包扎.(zā)不绝如缕.(lǚ)D.愀然义愤填赝肄.(yì)业载.(zǎi)笑载言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