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诗歌

汉代诗歌

汉代文学之汉代诗歌●一、汉代骚体诗歌●二、汉乐府●三、五言诗的兴起●四、古诗十九首第一节汉代骚体诗歌骚体诗歌是汉诗中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诗体形式。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汉王朝的建立,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也就进入了以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时代,文学艺术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加之当时大赋流行,而五、七言诗尚未成熟,文人抒情写意遂大都采用骚体形式,骚体诗歌乃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

●汉代最早的骚体诗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宋萧岩肖《庚溪诗话》云:“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颇值一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鲁迅评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汉文学史纲要》)●到东汉时期,虽还有骚体诗出现,但已出现了楚骚的变体,如梁鸿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诗》。

先看《五噫歌》:●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

”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

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踯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第二节:汉乐府●一、解题:●“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

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二、汉乐府诗歌的内容:●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1)对战争的控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对苦难生活的描绘: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妇病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孤儿行》)●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

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3)思念的痛楚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4)爱情与生命的体味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上山采蘼芜》的对话也很成功。

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

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三节五言诗的兴起●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

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五言诗起源于民歌。

《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卫风·木瓜》、《小雅·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民歌《沧浪歌》。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时的民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

如: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李夫人歌》,载《汉书·外戚传》)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古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民谣)但五言诗的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都是成熟的五言体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其一云: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幻灯片42第四节《古诗十九首》一、关于“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

汉代诗歌,除少数如上述有主名的作品和骚体作品之外,主要是一些无名氏的乐府和“古诗”。

幻灯片43这些古诗,据钟嵘《诗品》说,有“陆机所拟十四首”,“其外《去者日已疏》四十五首”,总数至少也有五十九首。

今存者尚有:《文选》所载《古诗十九首》,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子卿诗》四首,《玉台新咏》卷一所载《古诗八首》中的“四座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兰若生春阳”四首,《古诗类苑》所载“橘柚垂华实”、“新树蕙兰葩”、“步出城东门”三首,●《古文苑》所载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李陵诗》三首,《古文苑》所载孔融《杂诗》二首(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考证,此二诗应属李陵《录别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