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d 8 m E 2 2 dx h
2 2
8 m E 8 m E c1 cos( ) x c2 sin( ) x 2 2 h h
2 1 2 2 1 2
边界条件: x 0 , 0
2
x l , 2 0
8 m E 8 m E c1 cos( ) x c sin( ) x 2 h2 h2
1927年,美国, C. J. Davisson L. H. Germer 单晶 体电子衍射实验 G.P.Thomson 多晶金属箔电子衍射实验 质子、中子、氦原子、氢原子等粒子流也同样观 察到衍射现象,充分证实了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 而不限于电子。
22
氧化锆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
金晶体的电子衍射图
23
n h E 2 8m l
2
n 1,2,3,
nx ( x) c2 sin( ) l
nx ( x) c2 sin( ) l
nx c sin ( )dx 1 l 0
l 2 2 2
* d 1
nx 2 c sin ( ) 1 l 0
l 2 2 2
2 c2 l
25
波粒两相性是微观粒子运动 的本质特性,为微观世界的 普遍现象。
26
-1.1.4-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原理)
x D A e O P
y
Q
A
O C
P psin
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示意图
单 缝 衍 射
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的科学。 电子和微观粒子不仅表现出粒性, 而且表现出波性,它不服从经典力 学的规律。
31
-1- 波函数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假设1 对于一个微观体系,它的状态和 有关情况可用波函数Ψ(x, y, z)表示。
※波函数的自变量
Ψ是体系的状态函数,是体系中所有粒子坐标 的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 定态波函数:与时间无关的波函数.Ψ(x, y, z) 非定态波函数:Ψ(x, y, z, t)光吸收,辐射
正交
d 0
i j
i j i j
归一
d 1
i j
归一化常数的求法
36
-2- 力学量和算符
假设II 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个可观测的 力学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轭算符.
算符:对一个函数施行某种运算(或动作) 的符号。
, ,lg,
d dx
d 2 dx
2
线性算符
Â(1+2)= Â1+ Â2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工具
1
经典物理学理论
机械运动——Newton 三定律 电磁现象和光的波动——Maxwell 电磁理论 热现象——Gibbs的热力学,Boltzmann统计 物理学
经典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质量 >> 原子,分子 速度<<光速
2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实验曲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波长
2. Wien(维恩)
能 量
Wien曲线
RayleighJeans曲线
实验曲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波长
辐射波长的分布类似于 Maxwell的分子速度的分 布 在短波处与实验结果比较 接近,长波处与实验曲线 相差较大
8
3. Planck(普朗克)
假设黑体中的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 时做简谐振动,它只能发射或吸收 频率为ν 、数值为 ε= hν的整数倍 的电磁能。
自轭算符
∫1*Â1 d=∫1(Â1 )*d ∫1*Â2 d=∫2(Â1 )*d
例如, Â=id/dx, 1=exp[ix], 1*=exp[-ix], 则,∫exp[-ix](id/dx)exp[ix]dx=∫exp[-ix](exp[ix])dx=-x. ∫exp[ix] (id/dx)exp[ix] *dx=∫exp[ix](exp[ix])*dx=-x.
2 1 2 2 1 2
(0) c1 cos(0) c2 sin(0) 0
8 m E c2 sin( ) x 2 h
2 1 2
c1 0
xl 2 8 m E
( h
2
) l n
2
1 2
8 m E (l ) c2 sin( ) l 0 2 h
2 1 2
n 1,2,3,
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才有光电 子产生且每种金属有一固定的频率 υ0, 称为该金属的临 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 υ <υ0,无论怎样增加光的强度,延长照 射时间,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 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加 而增大,与光的强度无关,即使光的强 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光电子的动能也 不变。
5
1. Rayleigh-Jeans(瑞利-金斯) 2. Wien(维恩) 3. Planck(普朗克)
6
1. Rayleigh-Jeans(瑞利-金斯)
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原则运用到电磁辐 射上得到辐射强度公式
能 量 Wien曲线 RayleighJeans曲线
长波处接近实验曲 线,短波处与实验 显著不符。
c
i 1 2 i
1
4.2 非本征态的力学量的平均值
ˆ a A
ˆ d a A
*
1.3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
物理模型: 一个质量为 m的粒子,在一维x方向上运动 势能V为: 0 (0<x<L); V= ∞ (x≤0和x≥L)
48
ˆ E H
ˆ T ˆ V ˆ H
p
光强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h

Einstein的光子学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电子动能mv 2/2
斜率为h
纵截距为-φ
光频率ν
1 2 h W Ek h 0 mv 2
光本质
光是由光子(微观粒子)组成的光束 光电 效应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具有波粒两象性,即一些场合光的行为 象粒子,另一些场合光的行为象波。 光本质:微粒说 (Newton) 波动说 (Huygens,Maxwell) 光子学说 (Einstein)
M. Born为此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4
Born的统计解释
采用弱电子流实验,让电子先后一个一个地到达 底片,只要时间足够长,也能得到同样的衍射图 形。 电子衍射不是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电 子本身运动所固有的规律性。 对大量粒子而言,衍射强度大的地方(波强度大) 粒子出现的数目多。衍射强度小的地方,粒子出 现的数目少。 对一个粒子而言,衍射强度大的地方(波强度大) 粒子出现的几率大。衍射强度小的地方,粒子出 现的几率小。
n( x)
2nx l 1 cos 2 l 1 c2 2 0
2 nx sin l l
n 1,2,3,
讨论
粒子有多种运动状态
2 nx n ( x ) sin l l
2 x 1( x ) sin l l
2 2x 2 ( x ) sin l l
n 1,2,3,
M. Planck
频率为ν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可以为: 0 hν,1 hν,2 hν,……,n hν 几率比: 1 : e- hν/kT: e- 2hν/kT: ….. : e- nhν/kT
9
频率为v的振动的平均能量
E
nhe e
n n
nh / kT
nh / kT

h e h / kT 1
那么对Ψ所描述的这个微观状态,其力学 量 A 具有确定的数值a,a 称为力学量 算符 的本征值, Ψ称为 的本征态 或本征波函数 ,上式称为 的本征方程。
Schrodinger 方程
ˆ E H
-4-态叠加原理
假设IV 如果用Φi (I = 1, 2, 3)描写微观 客体的n个可能状态,则它们的线性组合 叠加所得的波函数ψ也描写这个体系的一 个可能状态.
18
-1.1.3- 实物微粒的波粒两象性
微观粒子: 光子(无静止质量) 电子,质子,原子和分子(静止质量不为0)
实物微粒
19
得布罗意(de Broglie)关系式:
E h
p h
L.V.de Broglie

20
粒子 电子 电子 氢原子 氢原子 枪弹
质量(g) 9E-28 9E-28 1.6E-24 1.6E-24 ≈10
速度(cm/s ) λ=h/mv(cm) 108 10
10
粒子近直径 》 10E-13 》 10E-13 > < 10E-8 10E-8
波动性 较显著 较显著 较显著 不显著 基本没有
7E-8 7E-10 4E-8 4E-11 6E-33
105 108 105
《 1
21
实物粒子波粒两象性的实验证实 —电子单缝衍射实验
(1) 时空的算符就是他们自己:
(2)动量的算符定义为:
40
其它物理量的算符表示法:
41
例: 经典力学动能算符的写法
其中
叫做拉普拉斯(Laplace)算符
42
43
3 本征态,本征值和Schrodinger 方程
假设 III 若某一力学量A的算符 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后,等于某一常 数a 乘以Ψ ,即
实物微粒的波代表的物理意义
1926年,M. Born(波恩)提出实物微粒波的 统计解释。 他认为空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振幅绝对 值的平方)和粒子出现的几率成正比。这种 波又叫几率波。 Ψ*Ψ代表时刻t在空间q点发现粒子的概率密度, Ψ*Ψdτ是时刻t在空间q点附近微体积元dτ内发 现粒子的概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