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性疾病
➢PD患者黑质区存在明显的脂质过氧化 ➢PD患者黑质区还原型谷胱甘肽明显降低
4.年龄老化 ( Old age )
➢PD主要见于中老年人 ➢30岁后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 脱羧酶(DDC)活力、DA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 少
病 理(Pathology)
黑质神经元丢失:The substantia nigra shows a loss
➢首发症状:震颤 (60%-70%),步行障碍 (12%), 肌强直 (10%),运动迟缓 (10%)
➢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然后波及同侧下肢、 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型进展,约25%-30%从一 侧下肢开始
辅助检查
1.生化检测:
➢ CSF中DA的代谢产 物高香草酸(HVA) 含量降低
➢ 尿中DA及其代谢 产物HVA含量降低
Movement Disorders
运动障碍性疾病
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组成(广义): 纹状体系统(狭义锥体外系 ):基底
概 念 : 核及与其相关联的重要结构
➢锥前体庭外小系脑系: 统锥体苍系白以球外gl的ob所us有p的all下id行us(—运旧动纹)状传体
➢导脑通干路网,状结统构称锥壳体核外p系utamen——————新纹状体
多巴脱羧酶 (DDC)
单胺氧化酶 (MAO-B)
儿茶酚氧位 甲基转移酶 (COMT)
高香草酸 (HVA)
排 泄
多巴胺(DA)
黑质纹状体束
壳核 尾状核
生化病理( Biochemical Pathology)
黑素神经元丢,TH 和DDC活性下降
DA产生减少, Ach 作用相对亢进
基底核抑制 性输出过多
1.皮质-皮质环路
corticocortical loop
2.黑质-纹状体环 路nigrostriatal loop
3.纹状体-苍白球 环路striatopallidal
loop
皮质-皮质环路是基底节实现其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结 构基础,其两条通路的平衡对实现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基底核的神经递质 ( neurotransmitters )
运动减少 hypokinesia 肌强直 rigidity 震颤麻痹 trembling palsy
部 位 纹状体和/或苍白球
locus striatum and/or pallidus
黑质 substanti nigra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路径
1.详尽的病史
① 发病年龄
➢常可提示病因 ✓婴儿幼儿期起病可能为脑缺氧、产伤、核黄疸或 遗传因素 ✓少年期出现震颤很可能是Wilson病 ➢有助于判断预后 ✓原发性扭转痉挛在儿童期起病远较成年起病严重 ✓老年发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较成年发病更严重
➢ 纹状体系统— 尾状核caudate nucleus—新纹状体
—E基xt底ra核py:r豆am状idal丘sy脑st底em核isnucbltuhdaelsamaillcdneusccelneudsing
( 核m,ot尾or状)核tr,ac丘ts ot黑he质r tshuabnstcaonrttiicaosnpiignraal and cortico
➢多巴胺(dopamine)——易化皮质的运动功能
黑质-纹状体DA通路变性→基底节抑制性输出过多→丘脑皮质反馈活动受到抑制→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剥弱→ 产生少动疾病如PD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抑制皮质的运动功
能(此类递质尚有GABA等)
纹状体神经元变性→基底节抑制性输出减少→丘脑-皮质反 馈活动增强→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发作用增强→产生多动疾 病如HD
病 因(Etiology)
1.遗传易感性 ( Hereditary predisposition ):
➢ 多为散发,10%有家族史 ➢ 发10个单基因Parkin1-10与PD有关 ,其中已确认三个基
因产物与FPD有关(α突触核蛋白P1-4,Parkin P2-6,泛素 蛋白C未端羟化酶-L1P5-4) ➢ 细胞色素P4502D2基因和某些线粒体基因突变
➢1987 Benabid 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 开始, 90年代推广应用 ➢2000 Carlsson 诺贝尔奖三个得主之一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Parkinson’s disease afflicts 1000/100000 people in people older than 65
Parkinson disease
定 义 (Defination)
➢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 、肌强 直(rigidity)、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和姿势步 态异常(abnormal gait and posture)为特征
➢病理上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路易 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特征
历 史(History)
➢1817 Parkinson 描述临床症状 ➢1919 Tretiakoff 黑质有固定病灶 ➢1960 Carlsson, Eringer, Cotzias 多巴胺信号传 导功能及在控制运动中的作用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症状
Symptom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s
肌张力降低-动作增多综 合征
hypotonia-hyperkinetic syndrome
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综合 征
hypertonia-hypokinetic syndrome
表 现 舞蹈症 chorea
manifestation 手足徐动症 athetosis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of at least 50 per cent of its melanin-containing nerve cells, maximal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zona compacta (See Fig )
病 理 (Pathology)
Lewy小体:Remaining cells is degenerated, Lewy
丘脑对皮质运动功 能的易化作用减弱
肌张力增高— 运动减少症状
➢DA 递 质 减 少 程 度 与 患 者 症 状 严重程度一致
➢代偿期(早期):突触前、后 的代偿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失 代 偿 期 ( 晚 期 ) : 典 型 PD 症状
➢基 底 核 其 他 递 质 或 神 经 肽 在 PD中也有变化:NE、5-HT、SP、 ENK、SS等
② 起病方式
➢常可提示病因
✓儿童青少年肌张力障碍急性起病可能药物不 良反应,缓慢起病多为原发性扭转痉挛、肝豆 状核变性等
✓严重舞蹈症或偏侧投掷症如急性起病提示可 能为血管性病因,缓慢隐袭起病可能为神经变 性疾病
③病程
➢对诊断有帮助,如小舞蹈病通常在起病6个月 内缓解,与儿童期起病的其他舞蹈病不同
body is present(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y,胞浆内 嗜酸性包涵体) (See Fig )
生化病理( Biochemical Pathology)
多巴胺代谢途径(Pathway of DA metabolism)
左旋酪氨酸 (L-Tyrosine)
摄 取
酪氨酸羟化 酶(TH)
3.适当的辅助检查
➢有助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如血铜、尿铜和血清CP测定,CT/MRI示双豆 状核区信号异常,对W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PET或SPECT显示纹状体DA转运载体(DAT) 功能降低,DA合成减少和D2型DA受体活性改变, 对PD诊断颇有意义
➢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有决 定意义
➢铅管样肌强直
(lead-pipe rigidity)
➢齿轮样肌强直
( cog-wheel rigidity)
➢与锥体束受损导致的肌强直鉴别:
折刀样强直,常伴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
3.运动迟缓 ( bradykinesia )
➢常感肢体乏力和僵硬
➢随意动作减少,主动运 动迟缓,尤其是始动困难
➢面具脸 masked face ➢小写症 micrographia ➢声音低沉 hypophonia ➢吞咽困难
临 床 表 现(Manifestation)
1.静止性震颤 (static tremor )
➢常为首发症状 ➢常起始于一侧上肢远端 ➢频率4-6Hz ➢静止时出现,情绪紧张时 加重,随意动作时减轻,睡 眠时消失
➢“ 搓 丸 样 ” 动 作 ( “ pillrolling” maneuver)
2.肌 强 直 ( rigidity )
脑底核,红核,
-n黑u质cl等ear tracts
红核red nucleus
大脑皮质4、6区
大脑横切面
中脑横切面
锥体外系的功能
Function of the extrapyramidal system
➢调节肌张力
Regulate muscle tone
➢协调肌肉活动
Coordinate muscular activities
④ 药物史和疾病史
➢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可引起运动障碍 ➢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甲状腺疾病、SLE、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等可伴有舞蹈样动作
⑤ 家族史
➢亨廷顿病、良性遗传性舞蹈病、特发性震颤、扭 转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有遗传性
2.详细的体检
➢可了解运动障碍症状的特点 ➢可明确有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如静止性震颤、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强直提示PD ➢角膜K-F环提示肝豆状核变性 ➢亨廷顿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等除运动障碍外,常 伴精神和智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