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摘要】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美丽的、健康的品质。

”新教育下的教学提倡学生自主、轻松、愉悦地学习。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增进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摆脱逆境的力量。

而幽默艺术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有了它,课堂如磁石般具有吸引力,有了它,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有了它,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
幽默数学课堂教学气氛
【正文】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幽默是一个智慧,机灵,学识,风趣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经常与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繁琐的计算打交道,需要拐弯抹角的思考。

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疲倦、反感等消极心理。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数学课气氛活跃,学生活泼起来,但是想让数学课风趣起来实在是不好办,因为数学本身就是门严肃认真的科目。

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魅力呢?教师把幽默带入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

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

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

在这种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一、幽默引趣,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我认为与数、形打交道的数学课堂必须注重课堂气氛,不应该死气沉沉,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而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乐园;有了它,数学课堂将更精彩。

教师应是幽默的驾驭者,教师只有树立幽默意识才能自觉地追求和创造幽默,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
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我们的课堂就成功了,
在讲《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对学生说:“随便一个数,不管有多大,我都能马上说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信吗?”“不信!”“想看看老师的绝招吗?”学生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神秘地笑了笑,然后投影上陆续打出几个数,我都非常肯定地说出它们是否是2或5的倍数。

“老师怎么那么肯定呢?”孩子们交头接耳地说。

我趁机神秘地说:“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想!”孩子们急切地说。

“其实,这很简单,原因是老师掌握了它们的倍数的特征,你们想学吗?”“想!”“非常想!”通过这翻对话,老师已经把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调动起来了。

接着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哪些座号从双号门进,并板书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原来就是2的倍数,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发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出特征后,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上两个数“58和47”来验证。

学生发现果然如此,之后我又马上叫学生分别举出是2的倍数和不是二的倍数的两位数来强化概念。

接下来5的倍数的特征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在已有2的倍数特征的知识基础上,很快就能在1——100的表格里找出所有5的倍数,然后由学生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

接着由学生举例说明,紧接着进行游戏。

我让学生纷纷报自己的座号,然后,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同学站起来。

”学生按口令做出反应。

第二个问题:“是5的倍数的学号的同学站起来。

”学生如约而行。

第三个问题马上提出:“为什么有些同学站起来两次?”学生一下子愣住了。

几秒钟之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因为我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你,太棒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掌。

“他们的座号有什么特征?”“这些数的个位都是0,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样,本课的学习内容就在这样轻松的交谈中掌握了。

二、幽默点拨,开启学生思维大门
“点拨”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结构、教学方法。

适时的点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而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

增加点拨的力度,拓展点
拨的宽度,提高点拨的效度,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

愉快的教学方式,笑声贯穿其中的课堂应是学生所期望的。

幽默正是这样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艺术,它会使枯燥变生动;它会使被动变主动;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它会使我们的课改更具生命力。

在讲“鸡兔同笼”的问题时: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只脚,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

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

于是,老师像上体育课上喊口令:“请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脚站好。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我。

“现在,鸡和兔子的腿一样多了,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84×2=168条。

”学生回答。

“和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90-168=22条。

”学生马上作出回答。

“这22条腿到那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

”“那么现在你们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

”许多学生欢叫着。

“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幽默的语言,使之形象化,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快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幽默启悟,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教师的幽默话语,能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方法带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去解析、去领悟,从而发现知识规律,激活创新的欲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对学生进行幽默意识的熏陶,不必刻意而为之。

生活需要幽默,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幽默;如此不仅轻松了课堂、提高了效率,并且也能在潜移默化下影响学生幽默性格的养成。

在学习乘法交换律a×(b+c)=a×b+a×c的时候,学生往往把它应用成了a×(b+c)=a×b+ c,没有把a与c相乘。

在复习课的时候我这样教学:把a×(b+c)看成“老师和贝贝跟西西是好朋友”星期天老师要找这两个好朋友玩,那么老师只找贝贝行吗?只找西西也不行,其中一个会“吃醋”的,所以老师必须找贝贝玩,又要找西西玩,这样跟学生说,学生觉得又好玩又记得牢。

这时班长举手说:“老师我也可以这样想的,把a×(b+c)看成‘我喜欢(苹果和香蕉)’,‘我喜欢苹果和喜欢香蕉’就是a×b+a×c 了。

”真棒,学生的幽默,让我由衷地欣慰,我知道:是幽默,诱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是幽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是幽默,让他们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幽默在数学课堂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课堂时,必须遵循教育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

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随便穿插笑话只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教学,所以幽默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洁,不能将情节复杂化,过多花费时间。

语言的幽默要切合教学的主题,对学生有所启迪,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美丽的、健康的品质。

”没有幽默感的老师,像一尊雕塑;没有幽默的生活,则像一潭死水。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趣和知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使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欢笑,布满和谐、愉快的气氛,让每个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兴趣,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优化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教师用书》
3、黄爱华,《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国际文化出版社
4、唐树芝,《论课堂教学的幽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厉平,《幽默,教师的第一位助手》,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