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的两大方法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的两大方法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的两大方法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线的。

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法应有所改变。

要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重新组合新旧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 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想使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从死沉沉中解放出来,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要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要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气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要使学生在自己营造的宽松气氛中学习,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允许学生思错和说错,教师应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

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等等。

学生应在多想、多说、多做的锻炼中,提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个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一题多问,多提供灵活性、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兴致高昂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2 创设情景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事物来理解题意,分析解题。

我所教育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还离不开生活实际和动手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抽象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①结合课题想象,创设直观情景。

没有想象的活动,就不可能有创造。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除法竖式中除号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说出“除号像什么?”在提问中,有的学生说除号像一杆横放着的称,有的学生说除号像一个“厂”字,其他学生在这几个同学的提点之下,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记住除法竖式的写法,使原本的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也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掌握了知识。

有了成功的经验,他们更喜欢观察探索了,数学的抽象在他们的眼里也不再是一个可担心的问题。

在创设情景教学上,应让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

比如学习加减法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创设“黑羊”和“白羊”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编出各种不同的题目,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掌握新知识;②动手操作,讨论学习。

学生是学习主体,因此,教学中应通过主体方式的交换和提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探索中学习,还经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全班共同讨论。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得到反馈,加强有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解疑,从而及时补缺补漏,做到较全面教学。

2 加强探索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29÷6=?商取几?余数是几?怎样想?有的学生说商取4,有的说取5,教师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因势利导,让大家动手试商。

最后,大家从动手中知道了商取4是正确的,余数是5。

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取新知识,探索也为创新做准备。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是常用的数学形式。

而我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问题,我经常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我还让学生自己先找出疑点,再问老师。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提问一一回答。

有的学生从一道题的不同条件入手,可以发现很多数学知识的联系,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除法竖式和其它三种竖式的异同和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既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技能技巧的创新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