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中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个Know-how,一项规范,一个做法等当被证明是高效可行的有代表意义的以后,就被当做规范遵守下来,这就是标准。
然后培训和等待后来者达到这个标准。
当多数人达到这个标准后,再打破标准,进行创新或者改善,当达到一个稳定的更高水平后,再将最新的状态规范下来。
这样标准不断提升,改善不断进行,企业体质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这里的核心就是标准化作业。
Cell、一个流、平准化等,都是一步步层递式实现的,在实现过程中要不断建
立“止档”,这就是建立标准,再打破标准。
标准的推动在标准化活动中体现出来。
而标准化程度是企业制造系统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以制造业为主。
在制造业里,标准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技术层次的设备、模具、材料、环境、技术参数的标准化。
应该包括基础执行层面的5S推动、人员培训、标准化动作、物流规范、模具保养规范等人、机、物料、工艺文件、环境维持、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标准化,应该包括管制执行层面的计划控制、制造流程、品质管控、产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也应该包括组织系统方面的组织切分、在各制造模块中的部门职责、KPI管理、绩效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化。
在标准化作业状态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公开的、互通的、执行面可替换的、稳定的。
在这里,当一个产品停产一年后再回复生产时,不必再等人、机、料、技术参数、文件、环境等重新调试很长时间才可以正常,而是马上就可以正常运转。
管理标准化是制造系统体质优良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精益生产中标准化也是一种类似的广泛性的标准化。
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你会看到同样的流程,同样的人力配置,同样零部件在统一规划的平台上生产。
这种高度重复性,保证了最佳的经验可以传承下去,可以使生产达到同样的高效率,企业的体质是一个对内外市场快速响应的优秀体质。
这也是精益企业多年来稳定迅速健康成长的秘诀之一。
文章来源:/jyscglnews/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