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PPT课件
类,目前无益无害,有希望但需进一步证实,不推荐 使用。 Ⅲ类:不可接受,无益,可能有害。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 • 适应症
——可用于治疗室早、室速和室颤,特别适 用于心肌梗塞病人
——室颤/无脉搏室速除颤后(未确定类) ——控制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室早(未确定 类)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Ⅱb) ——不推荐用于无室早的AMI的预防 ——静滴用于心律失常转复后的维持(未确 定类)
抗心律失常药
索他洛尔: • 适应症: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 剂量:1~1.5mg/kg静注,10mg/分 • 注意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促心律失常作
用,特别是扭转性室速 • 心功能不好时慎用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 适应症:
——除颤后的室颤/室速(Ⅱb)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形性室 速、未明确诊断的QRS心动过速(Ⅱb) ——控制快速房颤、房扑、房速的室率 (Ⅱb) ——特别适用于有心功能受损的病人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 • 心脏停搏时,只可静推。剂量1.0~
1.5mg/kg,无效3~5分钟可重复,总量 <3mg/kg • 负荷量后可用1~4mg/分静滴 • 24小时后应减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 心功能不好,70岁以上老年人,肝功能 异常者应减量
抗心律失常药
普罗帕酮: • 口服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
剂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普鲁卡因胺(Ⅱa)、 胺碘酮(Ⅱa)、氟卡胺(Ⅱa)、索他洛尔 (Ⅱa)。
•心功能受损时,选用地高辛(Ⅱb)、胺碘酮
(Ⅱb)。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房颤/房扑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房颤、房扑,不论持续时间长短,
均应立即电转复(Ⅰ)。
•控制心室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房颤、房扑,不论持
续时间长短,均需用药物控制室率。 ——心功能正常者可用β阻滞剂(Ⅰ)、钙拮抗剂(Ⅰ)、 地高辛(Ⅱb)。对常规控制室率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可 考虑用静脉胺碘酮。 —— 心 功 能 受 损 ( LVEF < 40% ) 时 可 考 虑 地 高 辛 (Ⅱb)、胺碘酮(Ⅱb)。
▪ 要在严密的临床和心电图监护下应用 ▪ 剂量要准确,最好用输液泵 ▪ 注意避免静脉炎,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 ▪ 再负荷时仍可采用前述给药方法,但剂
量应偏小 ▪ 静脉用药时间过长,也会出现口服给药
的效应
注意事项
▪ 每日记录静脉、口服和总药量 —一般第一天静脉用量1000~1500mg —个别病人可超过2000mg —剂量过小,疗效要受到影响 —第一天以后剂量要逐渐减少 ▪ 每日至少做一次心电图,记录心率、PR、 QRS、QT、QTc等参数
失常,终止阵发房颤。避免用于心功能不全和有传导障碍的病人
抗心律失常药
β-阻滞剂:
• 适应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Ⅰ类) • 用法:
——阿替洛尔:5mg静注(5分钟内),10分 钟后可再给5mg,然后口服 ——美托洛尔:5mg静注(5分钟内) ,可间 隔5分钟连续给3次,共15mg,然后口服
静脉应用早期主要表现为I, II, IV类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作用,III类药物的作用出现较晚
氨碘酮电生理特性
传导系统
窦结 房室结 H.P.
自律性
=
传导
=
兴奋性
收缩性
收缩纤维 心房 心室
=
==
氨碘酮血流动力学作用
▪ 降低外周阻力,血管舒张作用 ▪ 有报道认为有微弱的正性肌力作用
注意事项
▪ 不同病人用量、反应均不同,要因人而 异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 促心律失常作用少 • 负荷量150mg,10分钟内注入。需要时
以后还可再用。室颤抢救时可给300mg 静注 • 维持量1mg/分,6小时后减至0.5mg/分 • 每日总量可达2g •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胺碘酮电生理特性
• 频率依赖性的钠通道阻滞作用 • 非竞争性的 肾上腺素能抑制作用 • 钾通道阻滞作用 • 钙通道阻滞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 II类药物:-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 III类药物:延长复极时间 他洛尔
• IV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
美托洛尔; 胺碘酮;索
维拉帕米;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 其他药物: – 腺苷——A1受体激活剂 – 阿托品——M2受体阻滞剂 – 洋地黄类——Na+/K+泵酶抑制剂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首先试用迷走神经刺激。 •无心功能受损者可首选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Ⅰ)和腺苷
• 也可选用β阻滞剂(Ⅰ)、普罗帕酮(Ⅱa)、
地高辛(Ⅱb)。
•药物不能终止时可考虑食管心房调搏或电转复。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不能行电转复或电转复不成功、房室结阻滞
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概况
• 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阿托品、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非药物治 疗主要是起搏器安置术
治疗方法循证医学评价
Ⅰ类:非常好,有明确的证据证实安全有效,明确推荐 采用。
Ⅱa类:可接受,安全,有用,有好至很好的证据支持应 用。
Ⅱb类:可接受,有用,有一般至好的证据支持使用。 未确定类: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现有证据不足以进行分
抗心律失常药
Ibutilide: • 用于急性终止房颤、房扑,特别是改善电转复
的效果 • 剂量:1mg静注(10分钟),间隔10分钟可重
复 • 需持续心电监测4~6小时,防止扭转性室速
抗心律失常药
钙拮抗剂: • 只用于终止室上速和控制快速房颤的室
率 • 维拉帕米可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蚌埠一院
2008.6.
• 正常心脏的传导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 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 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 I类药物:延迟快钠通道介导的传导 – IA类:抑制0相,延迟传导,延长不应期。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 IB类:对正常组织的0相影响小,对异常组织的0相 抑制大,缩短APD或影响甚小。 利多卡因;美西律; 笨妥因钠 – IC类:明显地抑制0相,明显地减慢传导,对复极影 响轻微。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