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 《诗经・大雅》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尚书・召诺》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统治者也有意识地整编前代文献。
“殷鉴”观念A. 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B. 旨在强化对思想的控制C. 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延续D. 是对商文化传统的沿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形成的“殷鉴”理念是为了吸取商亡的历史教训,并且整编文献,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故A项正确;B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贵族政治的延续依靠宗法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殷鉴”理念是要反思殷商之失,D项表述错误。
2. 据考古发现:汉代海昏侯墓中出土器物铭文中,昌邑(王国封地)年号出现过六次,分别为昌邑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公元前87年);而汉宣帝使用过的元康年号也出现过六次,分别为元康三年和四年(公元前62年)。
这反映出A.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纪年法推动国家统一C. 王国问题成为心腹大患D. 郡国体制已完全废止【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出的昌邑年号主要是前期,而后期年号则以汉宣帝的元康年号为主,说明朝廷对昌邑的影响力扩大,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一时期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C项与史实不符;王国问题解决后,郡国体制依然并行,但地方王侯仅“得衣食租税而已”,不再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
3. 宋人记载:“田农之家,往往举息钱以市种与牛,乃克播种”,又有人总结道“富贵之家,积谷以邀价,放债以取息,与民争利,不一而足”。
这表明当时A 小农经济脆弱 B. 抑商政策松弛C. 借贷关系普遍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C【详解】无论是田农举息借债以农耕,还是富贵之家放债取息以牟利,均说明当时社会层面的借贷关系普遍,财产关系日益明确化,C项正确;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常量,不是宋代所独有的,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国家政策层面的松弛,B项错误;土地兼并涉及产权变更,材料中无法得出结论,D项错误。
4.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
清雍正时起,中央政府逐步取消土司制度,改派流官、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
这一举措旨在A. 维护华夷秩序B. 完全控制西南C. 消除民族差异D. 增加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清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有助于消除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融,A、C项错误;清查户口和核实赋税的目的在于强化基层治理,进而维护中央集权,D项错误。
5. 甲午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行团共同瓜分贷款份额。
这表明当时A. 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 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华手段C. 门户开放政策已开始推行D. 瓜分中国成为列强间的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对巨额战争赔款,决定向西方各国举债,各国为了争夺贷款份额形成争夺局面,利益纠葛的背后表明当时对华资本输出已成为主要侵略手段,故B项正确;列强在华之间即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A排除;材料与门户开放政策无关,C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
6. 梁启超曾说:爱国,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不知有世界。
我们是要托庇在这个国家底下,将国内各个人的天赋能力尽量发挥,向世界人类全体文明有所贡献。
梁启超意在A. 批判激进的革命方式B. 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C. 宣传渐进的改良思想D. 阐释理性的爱国主义【解析】【详解】梁启超认为爱国应将国家、个人、世界三者连接起来,国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个人才能和文明发展的手段,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7. 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多是通过各种读书会、学会等途径进行的。
这主要是因为A. 无产阶级的觉醒B. 知识分子的推动C. 国共合作的实现D. 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由当时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学会或杂志进行宣传,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国共合作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C项错误;俄国革命是外部影响,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国内传播的条件,D项错误。
8. 1950—1955年国内加工订货情况(单位:亿元)据表可知,当时国内A.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B. 私营工业持续发展C.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D. 经济统筹能力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表中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由国家订货购销比重不断上升,表明这一时期国家对私营工业的统筹加强,服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能力强化,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私营工业产值在下降,B项说法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于1957年,C项错误。
9. 罗马执政官托克瓦突斯曾下令任何将士不得与敌方将军独自对阵。
其子自恃骁勇,不顾军令杀了敌方将领,但仍然受军法处置。
此后“己法自守”被确定为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A. 导致了执政官权力的滥用B. 旨在维护军事行动的严肃性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己法自守”原则的实质是“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这有利于防止执政者滥用权力,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至上,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的案例被抽象为法律原则,已经不再仅适用于军事行动,而是成为基本原则,故BD两项均与设问无关。
10. 下图是15世纪意大利的建筑图样:左图是建筑物前视图,右图是室内地板样式。
这反映出当时的建筑设计A. 以实用功能为主B. 宗教色彩依然浓厚C. 体现出男性权威D. 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建筑图样以人体比例进行设计,结合材料中的时空信息,可判断是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故D正确;A项实用功能在图中没有体现;图样中没涉及宗教题材,B项错误;图中虽然是以男性人体作为比例,但权威无法得出,C项错误。
11. 一战后,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电影流派,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而是以风景或者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这一流派A. 重视影像的视觉表达B. 否认电影的叙事功能C. 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D. 意在揭示战争的残酷【答案】A【解析】【详解】一战后形成的印象派电影,受到同时期印象画派的影响,强调氛围的营造,追求新奇的光影视觉效果,故A项正确;不注重故事情节不等于否认电影的叙事功能,B项错误;这一流派主要受印象画派影响,与浪漫主义无关,C项错误;以风景或背景为角色,不是揭示战争的残酷,D项错误。
12.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建立各种经济核算组织,改组农工综合体管理机构为经济实体,广泛推行租赁承包制等。
此举旨在A. 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B. 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 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D.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进行独立经济核算,减少行政指令管理,加强市场因素,使农民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故D项正确;长期以来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材料中未涉及对工农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人与其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是对抗性而非顺应性的,他们致力于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需要的同时,建立在公共范畴内的个人主义开始萌芽,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到体现。
中世纪时期,宗教性的外部权威对个人自由构成了极大禁锢。
14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自治权的出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体逐渐冲破神学束缚,人作为独立个体去面对上帝。
启蒙运动时期,英国霍布斯第一次把人提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他认为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是平等的,人们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个人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
——摘编自吴彬《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渊源与发展》材料二受地理环境、农耕文明和专制集权体制的影响,传统中国的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不断演变。
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
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个人主义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国家主义变迁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
【答案】(1)特征:古希腊时期个人价值建立在公共范畴之内;中世纪时期个人精神受到禁锢;近代时期个人自由被认可,个人主义不断完善。
原因:城邦政治的影响;中世纪基督教提倡禁欲主义,束缚人性;近代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推动。
(2)特征:冲破传统国家权力的桎梏;受到近代民族主义影响;蕴含爱国主义倾向;国民自信不断提升。
(3)认识: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国家主义应当关注个人主义,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国家实现独立和富强,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自由。
【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到体现”可归纳出古希腊时期个人价值建立在公共范畴之内;根据材料“中世纪时期,宗教性的外部权威对个人自由构成了极大禁锢”可归纳出中世纪时期个人精神受到禁锢;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体逐渐冲破神学束缚,人作为独立个体去面对上帝”、“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可归纳出近代时期个人自由被认可,个人主义不断完善。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主要和其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关,中世纪人文精神遭到束缚主要和中世纪基督教提倡禁欲主义,束缚人性有关,近代以来的人性解放主要和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革有关。
(2)特征:根据材料“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可归纳出冲破传统国家权力的桎梏和受到近代民族主义影响;根据材料“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可归纳出国民自信不断提升;根据材料“‘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可归纳出蕴含爱国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