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教学案例

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教学案例

• 净现值的计算步骤: ①计算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②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③计算净现值。 (多选) • 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的步骤: (1)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如每年NCF相等,按年金折
成现值;如每年的NCF不相等,先对每年的NCF进行贴现,然后合计。 (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成现值。 (3)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设备残值;WC为追加的营运资金。 • 只有高于期望的平均报酬率的方案才能入选。 • 优点:简明、易算、易懂。 • 缺点:没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 值的指标。
• 净现值 • 内部报酬率 • 利润指数
净现值
• 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 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后的余额叫净现值。(流入现值减流 出现值)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 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 为正时则采纳,净现值为 负时不采纳;
• 在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 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 值为正值中的最大者。
净现值法的优缺点:
• 优点:考虑了货币时间 价值,能反映各种投资方 案的净收益,是一种较好 的方法。
• 缺点:不能揭示各方案 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 率是多少,在资本有限量 的情况下,指根据各投资 项目净现值的绝对额作出 决策还不能争取实现最大 的投资收益。
• 20世纪50-80年代,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建 立。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广泛应用的原因
(1)非贴现指标把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当作无差别的资金进行对比, 忽略货币时间价值;贴现指标把不同时点收入或支出的现金按统一的贴现率 折算到同一时点,使不同时期的现金具有可比性。
(2)非贴现指标中的投资回收期法只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不能反映利润的多 少。回收器没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夸大投资回收速度。
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决策指标 风险管理
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指标分为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 流量指标。
• 现金流量:指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增加资本、增加负债和减少非现金资产,会引起现
金流入;
减少资本、减少负债和增加非现金资产,会引起现 金流出。
• 现金流量的构成的两种表述方法: (1)按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来表述; (2)按现金的流入、流出来表述。
• 投资回收期的 缺点:没考虑 货币时间价值 和期满后的现 金流量状况。
(2)平均报酬率:三种计算方法 平均报酬率(ARR)=年平均净利/初始投资额 平均报酬率(ARR)=年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 平均报酬率(ARR)=P/[1/2(C-S)+S+WC] P为年均净利;C为投资方案的原始成本;S为预计
内部报酬率
• 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教内部报酬率。目前很多企业使 用该指标。
• 如每年的NCF相等,则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步骤: (1)计算年金现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NCF; (2)查年金现值系数表; (3)用插值法计算该方案的内部报酬率。 • 如每年的NCF不等,则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步骤: (1)先预估一个贴现率,按此贴现率计算净现值:如计算的净现值为正
• 采用内部报酬率法的决策 规则:
在只由各一个备选方案的
采纳与否决策中,如计算
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
企业的资本成本或期望的 报酬率就采纳;反之拒绝。 • 内部报酬率法
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 选择决策中,选用内部报
优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 值;
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期望 缺点:计算过程复杂。
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5)运用投资回收期时,标准回收器是方案取舍的标准,缺乏客观依据;贴现 指标中的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指标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取舍依据,符合客观实 际。
(3)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等非贴现指标对寿命不同、资本投入的时间和提供 收益的时间不同的投资方案取法鉴别能力;贴现法指标可通过净现值、内部 报酬率和利润指数作出合理决策。
(4)非贴现指标中的评剧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没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夸大项 目的应力水平;贴现指标中的内部报酬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并加算出真实利 润率。
利润指数(现值指数)
• 利润指数(现值指数):使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 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利润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流入现值/流出现值
• 利润指数的决策规则:一个备选方案时只要利润指数大于 或等于1,就采纳,反之拒绝。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中, 采用利润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
• 利润指数法的优缺点: 优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用相对数表示,有利于在初始
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间的对比。 缺点:概念模糊不清,不便于理解。
评价企业投资效益的主要方法
• 20世纪50年代投资回收期是评价企业投资 效益的主要方法。
• 20世纪70年代,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占主导 地位,形成了以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为主, 以投资回收期为辅的多种指标并存的指标 体系。
• 按发生时间,现金流量分为: ①初始现金流量; ②营业现金流量; ③终结现金流量。
• 现金流入指营业现金收入; 现金支出指营业现金支出和缴纳的税金
按现金流量流入、流出,现金流量分为: (1)现金流入量;(2)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包括:
(1)投资项目完成后每年可 增加的营业现金收入;
(2)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 收入或中途的变价收入;
数,表示预估的贴现率小于该项目的实际内部报酬率,应提高贴现率 再进行测算;如计算的净现值为负数,表明预估的贴现率大于该方案 的实际内部报酬率,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经过如此反复测算, 找到净现值由正到负且较接近于零的两个贴现率。 (2)根据上述两邻近的贴现率在采用插值法,计算方案的实际内部报酬 率。
(3)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 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 上资金的收回。
• 现金流出量包括: (1)自固定资产上的
投资;
(2)在流动资产上的 投资;
(3)营业现金支出; (4)其他投资。
非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金流量指标
(1)投资回收期: 指回收初始投 资所需要的时 间。
• 如果每年的营 业净现金流量 (NCF)相等, 投资回收期 =原始投资额 /每年NC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