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温热药

第七讲温热药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制子、淡附片、黑 (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治疗作用大致相同。 若细分起来,炮附子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 淡附片药力较和缓;黑附片与炮附子药效差不多; 白附片药力稍小于以上几种。另有川乌,与附子 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不 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风 用川乌。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配熟地、当 归,能助生血之力;配肉桂,能补助肾阳;配桂 枝、白芍、黄耆皮,治阳虚自汗。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 忌用;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一般不可与半 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同用。

3. 寒痰咳喘:由于阳气虚;水湿不化,聚而为 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 可致咳嗽,吐白色稀 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 季易发等 症,可以本品配细辛、五味子,名 “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 , 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例如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白芍、甘草、半夏、 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薤白辛苦温滑, 入心经,通气滞,助胸阳而治胸痹(心、胸及背 疼痛)。 干姜辛温入脾经,兼入心肺,助阳而补心 气。 炮姜炭偏用于温经止血,偏治小腹、脾 肾之寒。干姜偏用于治胃脘、脐腹 、心肺之寒。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炮姜炭用二分至一钱。 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宜用。

3、疝痛:因肝肾寒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 等,可以本品配乌药、青皮、川栋子、桔核、小 茴香、肉桂、荔枝核等同用 4、痛经:子宫寒冷而致月经愆期,血少而黑,经 行腹痛,可以本品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 香附、小茴香、牛膝、熟地、肉桂等同用。据近 代研究,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半夏止胃气不和、中焦有湿的呕吐。吴茱萸止脾 胃虚寒、厥气上逆的呕吐。川椒偏治肾火衰微、 肾经冷气上逆。吴茱萸偏治浊阴不降、肝经厥气 上逆,并能引热下行(可用于虚火上炎的口舌生 疮)。 山茱萸滋厥阴(肝经)的阴液,温肝补肾而收 虚汗,止遗精。吴茱萸开厥阴的气郁,温肝暖脾 而下逆气,止寒呕。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特殊重症可用三钱。凡 燥热之证皆忌用。

2. 逐寒燥湿: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 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 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 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 松节、苍术、当归等同用。脾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 便清絺,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 常与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3. 温助肾阳:肾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能低下,男子则 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本品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 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 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附子有强心作用。肉桂助肾阳,暖下焦, 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附子回阳气,通行 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白附子是另一 品种,白色、形似附子(体较小),故名白附子。性偏上 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 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 白附子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的作用迅速急烈,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的阳气 (回阳救逆),故前人称它能“救阴中之阳”。肉桂的作 用和缓浑厚,能补下焦肾中不足的真火(温补肾阳),更 能引火归元,以息无根之火,故前人称它能“救阳中之 阳”。救急药中多用附子,补益药中多用肉桂。 干姜温中逐寒,偏入脾经气分,回阳通脉,兼通心阳。 肉桂温中逐寒,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肾。 质量好药力足的肉桂称“紫油桂”;刮去外面粗皮及里 面薄皮的称“桂心”,性不太燥,适用于助心阳、交心肾: 幼桂树皮,称“官桂”,力弱性燥,适用于温中燥湿。一 般通称肉桂。 我常以六味地黄汤(熟地二两或生熟地各一两、山药二 两、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二钱)中加肉 桂(最好是紫油桂)三至七分,煎水一至二暖瓶,晾温, 代茶饮,用于治糖尿病口渴引饮者,渴则饮此水,症情逐 渐减轻,饮水日渐减少,煎药汁也逐渐减少,减至与正常 人差不多时,则改为汤药服用,每日一付。常收良效,谨 供参考(有时再加五味子二、三钱)。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钱半;特殊重症可用三至五钱。阴虚 火旺,热病伤津者忌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石脂同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川椒 川椒味辛,性热。有温中祛寒,下气,杀虫等作用。因寒所致的胃 痛、腹痛、腹中冷气攻胀等症。可配干姜、党参(人参)、饴糖(大 建中汤)、高良姜、香附等同用。据动物贾验报导,本品所含的挥发 油,小量时离体肠管呈持续性的蠕动增强,大量则使之抑制。由于蛔 虫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等,常以本品配乌梅、黄连、黄柏、细辛、 桂枝、附子、干荁、当归(《伤寒论》乌梅丸)等同用。本品煎汤外 洗,可用于皮肤湿疹、四肢风湿疼痛等。 附:“川椒目” 椒目味辛苦,性寒。入肾行水,能利小便、消水肿、除水饮。常配合 茯苓皮、大腹皮、槟榔、赤小豆、泽泻、木通等同用。我曾用“椒目 瓜蒌汤”(《医醇剩义》)随证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数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常用的处方如下:川椒目三钱、全瓜蒌 一两、桑白皮四钱。葶苈子三钱、泽泻四钱、猪苓五钱、茯苓五钱、 车前子四钱(布包)、杏仁三钱、白蒺藜三钱、枳壳三钱、冬瓜皮一 两、桂枝一钱半,随证加减。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一钱半。川椒目的用量可稍大些。阴虚火旺者忌 用。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 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 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郚的寒证,经久不愈。 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 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 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 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 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 (三至五钱)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 合干姜(三钱)、炙草(二钱)(名四逆汤)或人参(三至五钱,甚 至一两)(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 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 味子各三钱。我常用此药抢救各种休克,一般都配合人参、麦冬、五 味子等同用,效果此较理想,请参考试用,如不能内服时,可用鼻饲 法绐药。参看“人参”、“干姜”二药。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第七讲温热药 本讲介绍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 物。前人有“寒者温之”的治疗经验,就是说 用温热药以治疗寒证。寒邢在表的用辛温解表 药,已在“发散药”中谈过。寒邪在里的则须 用“温热药”来治疗。因为袪除寒邪的药也能 扶助人体的阳气,所以从“扶正”的角度来看, 温热药又有补药(补阳)的性质,并且时常与 补药同用,可与“补益药”互相参看。

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功能温肾祛寒、行气开胃。为治疝气疼痛的要药。 下焦有寒邪导致肝肾气逆而出现小肠疝气、少腹疼痛、小腹坠胀、睾 丸肿胀疼痛、或睾丸偏坠牵掣疼痛等,可用本品配合乌药、桔核、吴 萸、青皮、炒川楝子、荔枝核、木香、葫芦巴等同用。我曾用此方随 证加减,治疗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 ,取得良好效果。谨供参考。据 近代研究,本品所含的茴香醛用于豚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可增强双氢 链霉素的效力。 小茴香能入下焦,温经散寒,故也可用于治疗月经后错、行经腹痛、 腹部喜暖、月经色黑有块等症。常配合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 川楝子、元胡、五灵脂 、南红花等同用。 小茴香还能行气开胃,对胃中寒气疼痛、气逆呕吐等,可配半夏、生 姜、吴萸、茯苓、木香等同用。如因胃寒导致消化不好、食欲不振、 饭后胀饱迟消等症者,可配合麦芽、陈皮、香稻芽、炒神曲、砂仁、 木香等同用。 葫芦巴、小茴香均能温肾、散寒、治疝,但葫芦巴偏用于陈久痼寒, 小茴香偏用于浅近新寒。 吴茱萸、小茴香俱治寒疝,但吴茱萸偏于温肝,小茴香偏于温肾。 小茴香生用偏于理气,盐水炒用,偏于温肾。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 阴虚有热者忌用。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 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袪寒回阳。 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腹痛、腹泻: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 功能而致脘腹冷痛, 喜热喜按,或吐或泻,吐泻物清稀 等症,可用干姜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 、炙甘草、 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俱冷痛、大寒、 呕吐不能 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 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大建中汤)。 2. 亡阳虚脱:体弱阳虚者抵抗力弱,如遇寒邪太盛, 内侵脏腑,而出现 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 便清稀、完谷不化;或用发散药过多致大 汗淋漓出汗太 多而出现四脉厥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 亡阳而 造成阳气欲脱的证候。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 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 》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 汗不止者,还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 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 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 1. 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则可发生男子阳萎、精冷,妇女久不生育等 症。男子常配鹿茸、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潼蒺藜、山萸、附子、 肉苁蓉、巴戟天、山药、茯苓、泽泻等同用。女子常配合当归、熟地、 白芍、川芎、香附、生艾叶、附子、紫石英、吴萸、乌药等同用。肾 阳虚也可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发生水肿等,可用本品配合熟地、山药、 牛膝、山萸、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车前子(济生肾气丸)等同 用。 2. 温中逐寒:因受寒冷之气而导致的心腹疼痛、腹胀、少腹冷痛、 寒疝、痛经等,可用本品配合高良姜、香附、吴萸、小茴香、乌药、 丁香、沉香等同用。脾肾阳虚影响到中焦运化失调而产生虚寒性泻泄, 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党参、白术、茯苓、炙 甘草、干姜、附子、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等同用。我常以 本品配附子、党参、白术、茯苓、木香、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 五味子、诃子、炒山药、灶心土(煎汤代水,用此汤煎药)等,随证 加减,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病,表现为虚寒泄泻者,可取 得一定效果,供参考试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