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二)皮肤粘膜的暴露
血/体液通过破损皮肤 血溅到口腔、鼻腔、眼睛等 气溶胶的吸入
(三)、针、刀刺伤与割伤:
文献报道,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 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80%。有报道证 实,只需0.004ml(0.08d)带有HBV的血液足 以使受伤者感染HBV。现已证实,有20种病 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在美国,大约有440 万名医务人员,其每年平均发生针刺伤和 其他锐利器械损伤事件约80万人次,其中 约1.6万人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
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4、 5、 6、 7、 接触途径 时间长短 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三、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标准预防
1995年美国CDC提出标准预防。将整的皮肤、粘膜都具 有感染性。预计暴露时需要采取一系列 预防措施。
概念
(二)预防锐器伤
1)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如确需回套,用单手回套。 2)操作后立即处理用物,不要留给他人处理。使 用后的针头或锐器应立即置入利器盒内。(锐器 盒未装满,且无针头突出) 3)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4)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 5)锐器和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不能将针头 随意丢弃在垃圾袋内。 6)有条件时使用安全的注射工具。 7)发生锐器伤时立即报告,确保得到及时有效 的预防措施。
(五)空气污染
空气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空气中的 病原体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 排泄物、皮肤碎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 讲话、咳嗽、喷嚏、清扫整理病房、人员走动、 物品传递、空气流动等污染空气。一些医疗器 械如呼吸机、雾化器、吸引器等在操作过程中 也会把病原体播散到空气中。污染的空气可直 接引起呼吸道感染、传播呼吸道疾病、造成手 术切口感染、导致输液污染以及通过被污染医 疗器械间接感染人体。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这种 污染的空气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
(六)相关因素
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制度不 完善、未能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 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对工作中的感染认 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无菌观念淡薄、 不正规的诊疗护埋操作等均是感染性职 业暴露因素。
暴露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1、病人的病毒数量 2、刺伤深度 3、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血体液 的量
国内研究者检测了400名医务人员,其 在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为1 00%。国内还有研究者对供应室回收人员 的手上细菌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戴手套 操作后,不脱手套细菌检测率达100%,表 明手套上微生物存留严重;脱手套后未洗手 者,手细菌检测不合格率为26.7%;脱手 套洗手后,手细菌检测菌数则明显减少,全 部合格。因此,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 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洗手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乙肝(HBV) 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 面抗原携带率9.75%。
AIDS(HIV)
HIV/AIDS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 0.07%。在感染HIV的人群中,仅10-15% 的人被发现,而85-90%的感染者表现轻 微甚至症状全无,但已具有传染性,可以 通过血体液传播病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驻中国办事处卫生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目前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与女 性的比例已经接近5:5,按照国际经验, 男女比例大致平衡时意味着艾滋病已经在 普通人群中流行。"
丙肝
目前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占全国人 口的3.2%,高达4000万人之多。在临床 上约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不能自 行清除病毒而发展成慢性丙肝,部分患 者再由慢性丙肝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 肝癌而危及生命。
最早的时候,专家认为丙肝主要以输血 和使用血制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后来发 现在感染丙肝的病人中,有50%的人并没 有输血史,这才发现丙肝来源于多种途 径,比如和丙肝病人共用剃须刀,拔牙、 美容等可能存在微小伤口或者皮肤、黏 膜破坏的操作等。
感染性疾病的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感染性职业暴露概念 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三、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四、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一、感染性职业暴露概念
指工作人员在从事某些疾病 的防治和其他工作中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了粘膜、破损的皮 肤或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 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 而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著名护理学家毛秀英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 部主任,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 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士中有 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 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护士在取静脉 血及输液时带手套率只有7.7%,在刺伤发 生后向上级作了汇报的只有10.2%
(四)、手污染
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要防 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空 气隔离、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内容
(一)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预 防感染传播的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 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 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 染其他人。
结核病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感染率达到 44.5%。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 450万人,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每年 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45万人。
三、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一)缺乏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
1、缺乏职业暴露法律保护意识。对《职业病 防治法》不了解,更遗撼的是我国医务人员 的职业暴露,特别是因化学性及感染性职业 暴露而发病者从未纳入职业病对待,暴露后 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自我法律保护的意识。 2、缺乏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如被患者的分泌 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中等,根本没 有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