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版学案】201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策略一 选择题备考策略(共66张PPT)
【金版学案】201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策略一 选择题备考策略(共66张PPT)
第三,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如试题的设问是 “为改善城市环境节能减排,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 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
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 排”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废气排放,只能
例2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降低废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 “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 忽略掉,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 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土地面积显 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 ……”,实际上“近年来”就是 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
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B.乙国人口增长为过渡模式 C.丙国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D.丁国人口增长为现代型 (2)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B.丙国城市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 D.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数值判断,甲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高,不是最低, A 错;乙国人口出生率较高,
第二,搞清基本信息。
A .明确试题要求和提示信息。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
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
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少)的 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错误 的是”等等。
B.明确试题意图和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全面分 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三)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 表述是正确的。 (四)定势诱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入陷阱。
(五)误联因果。 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 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 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六)变式迷惑。 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图文转换、形式变换或通过 新情境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 (七)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
以独立题出现,而逢双年广东地理高考选择题则会出现两 道组合连题?大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到这变化,并在做出 相应的对策。
第三,从选择题图表的数量与形式来看,2012-2014
年选择题图表数量分别为5幅、6幅、4幅;其中数据统计类 图表占有很高的比重。虽然图表阅读量较大,但是相关题 目难度较小,基本上以数据信息直接获取或进行简单的数 据转换即可得到答案。另外,2012年、2013年都有一幅实
以组合连题形式出现; 2013年组合连题没有出现; 2014年
选择题第4、5题又以组合连题形式出现;独立题通常更多 考查的是主干知识,组合题一般以两道题选择组合模式
出现,考查的形式多为第一小题设问多是直接考信息获取,
第二小题设问多是图文信息所反映的地理原理,难度稍微
增加。这会不会给我们启示,逢单年广东地理高考选择题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 (1) 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 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 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 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浙江经济较江苏落后,
自然增长率较高,且人口迁入比重较江苏大,人口增
长率高于江苏;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 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3.应试策略。
坐标图的解读一般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观察图名和图例。必须准确地判读整个坐 标系统中各个坐标的含义,搞清楚图中反映的是哪些地 理事物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观察图像特征。根据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判
第二部分
高考备考策略
策略一
选择题备考策略
一、广东地理高考选择题特点
归纳2012-2014年的广东地理高考试题选择题部分主 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选择题分值分布来看, 2012-2014年选择题 都是沿用11道单项选择题,每道4分,共44分的模式。 第二,从选择题形式来看, 2012年选择题第 10、 11题
第二次筛选,即“排异项”。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 型,虽然题肢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
这种试题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标准是“是
否符合题意”。做好“第二次筛选”的关键是要仔细分析每 个选项和题干的联系,以题干给定的条件为“筛子”,对选
项逐一进行筛选,检查验证,弃误留正,得出正确答案。
(二)认真筛选。 “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 的关系上对备选项进行认真推敲。可以通过对现象特征的
对比分析来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选项与题干
的关系。根据限定语,得出题干中的引申义,对地理特征、 现象进行纵横对比,正反区分,明确现象发生的区域与时 限。一般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即“排错项”。在审清选项的基础上, 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选项。
就选一开始选的那个!如果过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反而会怀疑正确的选项。 第二,不要空题。当你实在确定不了正确选项的时候, 单选题就要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正确答案。
第三,不能多选。如果发现有超过规定数量以上 的答案,应该按照第二点的筛选顺序认真进行筛选得到
符合题意的答案。还应注意题目是否是要求选择不正确
多
于背风坡”;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 较好地散热”;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 壳分为六大板块”;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 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 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
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区 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要提高 解答的正确率与速度,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设疑方法,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混淆概念。
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
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
(二)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
交通。很明显,必修 1 、必修 2 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有一道题, 主干知识覆盖度很大。从集中度看: 2012 年到 2014 年,三 年文综分值最多的知识点与原理考查主要在“天气与气候、 水循环、地质作用、人口与城市、工业与农业”。这要求
在教学中对这些相对集中的单元要特别“照顾”。
二、认清选择题“迷惑选项”几种常见“迷惑” 手法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暗示条件:多潜
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 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 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C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选项叙述错误常有 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 长江中下游多雨”;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的降水一定
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大于1%),人口增
长为过渡模式, B 对;丙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应属于发达国家, C错; 丁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低,属 于原始型, D 错。第 (2) 题,结合前面分析,乙国属于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A 错;丙国属
读各要素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同时特别注
意坐标图中出现的峰值和谷值。 第三步,分析图像特征。明确这些变化与相关地理 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相关性,确定选项。
4.实战演练。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B )
A.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或错误的选项。
四、几种常见选择题题型的解题策略
(一)坐标图形选择题。 1.题型特点。 一般的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图(平面直角坐标)、三维坐标 图 (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 ) 和多维坐标图 ( 如雷达统计图、风向 玫瑰图等)三种类型。坐标图将数个地理要素的信息反映在 一张图上,能够清楚地反映两个或多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 关性或比例关系,是图表判读最基本的类型之一。通过对 题目中坐标图的解读,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因此也是 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第三次筛选,即“选最符合题意项”。在单项选择题中 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时,要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 则,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 “挂钩”的选项,即“最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其余相关 但不相符的题肢。
(三)果断确定。
第一,相信直觉。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
一感觉。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改动,如果经过一番考虑后, 仍然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就先选上一个最有可能的选项,然 后打上问号,等做完全部试题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作重点 检查。假如在检查的时候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正确选项时,
节”。 D. 留意图中信息的细微差别。
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不同坐标中的数值变化 不一样,不认真审题的同学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错。如下 面给出两幅图,要求比较雅典 8月和北京 9 月的降水量多少,
由于给出的两幅图大家非常熟悉,不少同学只比较降水柱
的高低,而忽略降水量的数值不同,从而出现误判。
E.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有的选项本身的叙 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所以也是错误答案。
物景观图,2014年虽然没有出现,但不代表2015年不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