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无创通气(修改稿)南京-肖志辉

新生儿无创通气(修改稿)南京-肖志辉

1997年至1998年:法国巴黎大学Antoine Beclere医院 、Saint-Vincent-de-Paul医 院进修重危新生儿监护、围产医学
内容概述

无创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无创机械通气的分类(N-CPAP) 无创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的比较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各种先进的治疗理念、手段与方法被 引入临床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 治疗效果。其中,无创性(非侵袭性)治疗方 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 无创性机械通气技术即是非侵袭性治疗方 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无创治疗的基本要求

在保证基本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温和 的方法,尽可能减轻或弱化治疗措施对机体的 伤害。即:保证治疗 + 减少伤害 新生儿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无创治疗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无创的概念是相对的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史源,等: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316-7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以无创连接方法(不进行气管插管)建立 患儿与呼吸机的通气回路,并在整个呼吸周期 (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提供持续可控性气道正 压,即: 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从而达到辅助机械通气的目的。
肺泡压力变化: 正压通气和自主呼吸的对比 P 正压通气
t
吸气
自主呼吸
二、无创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目的:在不造成患儿创伤性损伤的前提下, 提供有效的辅助通气效果。 即:提供气道正压,保证FRC
无创机械通气的分类

无创间歇指令正压通气:(N-IMV) 无创辅助/控制正压通气:(N-A/C) 无创同步间歇指令正压通气:(N-SIMV)
“肺不张损伤”
PIP, PEEP压力不够
E I V P
V
T
FRC COP P
CCP
通气不足, 肺不张损伤, 低氧血症
PIP适当, PEEP不够
E I V
VT P FRC CCP COP P
RECOREX, high delta P, increased surfactant turnover
适当的 PIP, 适当的 PEEP
V VT FRC P CCP
氧合良好, FiO2较低, 肺损伤减少
COP
P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前提:明显的自主呼吸,且无严重的PCO2蓄积

1、无上机指征的早产儿 2、呼吸暂停 3、新生儿湿肺 3、呼吸窘迫综合症(轻度) 4、新生儿肺炎 5、呼吸机撤机后过渡 6、其他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肖志辉
肖志辉,男,1956年7月出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医学博士 江苏省围产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专长:儿内科学,新生儿专业 省级重点临床专科、重点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医学专家库成员 1989年至1990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 学医学院进修儿内科、医学遗传学

无创通气的可能并发症

气压伤:发生率为有创通气的1/3左右 原因:设定压力过高 腹胀:常见于过度烦躁或呼吸急促患儿 原因:大量吞咽空气 循环功能的影响:如心功能、肾功能影响 原因:胸腔压力过大、回心血流量减少 鼻粘膜损伤: 原因:鼻塞尺寸、压迫过紧、时间过长



结语



新生儿无创通气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安全性较 高的治疗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创通气符合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呼吸生理 需要 早期、及时应用无创通气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有 创通气的必要性 应用无创通气时应有有创通气的备用方案

早产儿发生率不断上升 早期干预理念不断加强 治疗方法学的多样性 医疗器械的可选择性 患儿家属的要求与配合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

原则:先无创,后有创,再无创; 尽早、尽快、足够疗程 对所有胎龄30-35周的早产儿均适用 应用过程中严密监视呼吸状况


无创/有创通气的主要区别

无创通气(非侵袭性操作)
无创机械通气的定义

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予以 患儿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 证患儿呼吸支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 患儿的损伤和并发症的产生。
无创机械通气概念的提出



基础医学的不断进步 —— 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微生物学等 临床治疗学的不断深入 —— 治疗手段、治疗 目的、治疗效果(近期和远期)等 人文医学的不断完善 —— 病人的感受、家属 的心理要求等 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 —— 材料学、机械制造 学、微电子技术学等
无创治疗 ventilation) 有创通气(invasive ventilation)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目标
1、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PaO2,PaCO2 2、尽可能减少肺损伤 3、尽可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 4、尽可能避免其他损害(如脑损伤) 5、尽可能减少呼吸功(work of breathing)
新生儿呼吸生理
新生儿呼吸生理的基本特征

潮气量小 呼吸频率快 呼吸节律不稳定 气道阻力较大 呼吸代偿能力差 易受其他疾病的影响
肺泡通气的基本要素

肺泡 Ball 气流 Flow 压力 Pressure 容量 Volume
顺应性(compliance)
“气囊的特性”

有创通气(侵袭性操作)
优点: 1、使用简单 2、对患儿影响小 3、并发症少 4、易脱机 缺点: 1、易漏气 2、通气效果不肯定
优点: 1、通气效果肯定 2、适应症广 3、通气模式多 缺点: 1、对患儿影响大 2、并发症多 3、治疗费用大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不必要的、过度的 医疗干预往往是得不偿失、甚至是有害的
Volume
C=
P
Pressure
V P
V
Volume Change = Pressure Difference xx Compliance of the Balloon Volume Change = Pressure Difference Compliance of the Balloon
N-CPAP的作用机制

增加肺泡功能残气量(FRC) 增加跨肺压 增加呼吸驱动力 降低气道阻力 减少PS消耗 减少呼吸功

RDS患者非均匀性的肺泡
呼气
稳定的 机械通气
不稳定的 机械通气
非机械通气状态
吸气
“Baby Lung”
Recruitment/de -recruitment injury


侵袭性操作与非侵袭性操作的区别

侵袭性操作

非侵袭性操作
1、治疗部位直接 2、适应症广 3、治疗时间长 4、治疗效果肯定 5、容易产生并发症 6、对病人伤害较大 适应病人:病情较重者
1、治疗部位间接 2、适应症相对较窄 3、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4、治疗效果不肯定 5、不易产生并发症 6、对病人伤害较小 适应病人:病情较轻者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运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为两种:
1、经鼻罩(塞)通气法 2、经鼻-面罩通气法
无创机械通气的必要性
在保证主要治疗目的的基础上:

治疗的精细化、简单化和准确化 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痛苦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无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
呼吸系统问题仍是新生儿医学的重点问题:
持续气道内正压
10 cm H2O PEEP
Time
N-CPAP的临床应用

1973年Kattwinkel首先将鼻塞(nasal prong) 装置应用于CPAP,即经鼻CPAP(NCPAP) 。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目前的NCPAP已能 满足压力调节、氧浓度控制、气源加温与湿化 等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NCPAP应用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禁忌症:
前提:无有效的自主呼吸,有明显的PCO2蓄积
1、重度窒息 2、严重RDS 3、胎粪吸入综合症 4、重度肺炎 5、频发呼吸暂停 6、其他心肺功能不全情况
无创通气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与PS的联合应用: 适用对象:30-32周以下的早产儿 与i-NO的联合应用: 适用对象:MAS或复杂先心病患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