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厂热工检修规程

电厂热工检修规程

热工检修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录总则 (1)第一篇检测仪表 (3)一、压力检测仪表 (3)二、温度检测仪表 (5)三、流量检测仪表 (10)四、水位测量仪表 (13)五、ZO-4III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 (14)第二篇变送器、调节单元 (17)一、变送器 (17)二、电动执行器 (18)第三篇信号与保护装置 (20)一、压力保护装置 (20)二、温度信号与保护装置 (21)第四篇自动调节系统 (22)一、给水自动调节系统 (22)二、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23)三、辅助设备自动调节系统 (25)第五篇DCS系统维护 (27)一、DCS系统检修管理要求 (27)二、工程师站管理制度 (28)三、DCS系统日常维护 (29)附录Ⅰ:误差定义与计算 (31)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南京协鑫热电有限公司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一般性检修调校与日常维护工作。

1、2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与调校的目的就是恢复与确认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性能与质量;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维护原则就是确保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状态良好与工作可靠。

1、3机组设备完善与可控性良好,就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随机组投入运行的重要条件。

当由于机组设备总就是使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无法工作时,仪表及装置不得强行投入运行。

1、4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其大、小修一般随机组大、小修同时进行;非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一年;对于在运行中可更换而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可采用备用仪表及控制装置替换,进行轮换式检修。

1、5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机组启动前的现场调校,重点就是对包括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内的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联调,使其综合误差与可靠性符合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1、6不属于连锁保护系统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运行中的就地调校,重点就是检查与确认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准确度、稳定度与灵敏度,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

1、7对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进行现场运行质量检查,其检查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周期不得超过半年。

电子皮带秤校验实物周期不得大于一个月。

1、8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常规性调校时,室内环境应清洁,光线应充足,无明显震动与强磁场干扰,室温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1、9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准时,其标准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一般应等于或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在现场进行仪表及装置比对时,其标准器的基本误差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绝对值。

1、10凡主设备厂或仪表制造厂对提供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质量与运行条件有特别规定时,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与运行维护工作应遵守其特别规定。

1、11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控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仪表与继电器的检修调校与运行维护,应按照电气仪表及继电保护检修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一篇检测仪表一、压力检测仪表本章压力检测仪表,就是指采用弹性应变原理制做的各种单圈弹簧管(膜盒或膜片)式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

1、结构及工作原理单圈弹簧管压力表的结构,表内除弹簧管外,还有一套由拉杆、轴、齿轮等组成的机械放大传动机构。

中心齿轮轴上装有游丝与指针,刻度盘装在外壳上。

当有压介质通入弹簧管内时,它的自由端将产生位移,此位移通过杠杆带动扇形齿轮转动,与啮合的中心齿轮旋转,固定在中心齿轮轴上的指针也一起转动。

指示出被测介质压力的大小。

扇形齿轮与拉杆相连部分为一开口槽。

改变拉杆与扇形齿轮的连接点位置,可改变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放大机构的放大倍数。

在中心齿轮上装有游丝,其作用就是减小扇形齿轮与小齿轮的间隙。

2、压力表的调校2、1压力表的校验设备及使用方法2.1.1压力表校验器工作原理:使用前,向油杯内注入介质(YJY-60型用变压器油,YJY-600型用医用蓖麻油)。

开启油杯阀门,逆时针旋转手轮,工作介质被吸入管路系统。

关闭油杯阀门,打开单向阀门,顺时针转动手轮,油压与活塞压缩系统内的工作介质,使管路内的介质压力升高。

根据流体传递压力的原理,系统内各点压力相等。

根据选定的校验点,将被校表读数与标准读数逐点进行比较,从而完成压力表的校验。

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作耐压试验,其质量要求见表1。

2.1.2、1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等应完整、清晰。

2.1.2、2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

2.1.2、3压力表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方现象。

2.1.2、4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牢固,与表盘或玻璃面不碰擦。

2.1.2、5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

2.1.4电接点检查2.1.4、1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与烧损。

2.1.4、2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2、2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2.2.1弹簧管压力(真空)表2.2.1、1零点检查a、有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

b、无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范围内。

2.2.1、2仪表校准a、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准确度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校准点可以取3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

b、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c、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d、仪表的轻敲位移,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2.2.1、3电接点压力表校a、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部分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b、电接点压力表的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

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5倍。

2.2.2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的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2、3压力开关设定值的调整2.3.1将压力开关旋入压力校验台的接口上,注意必须用板手夹持压力开关接头螺母部分,绝对防止开关壳体与接头发生相对的转动2.3.2打开盖板,将电缆穿过电缆接口接入端子板,电缆另一头接上万用表,万用表打在电阻测量档。

2.3.3将压力加至某一值,2.3.4 上切换值报警时,顺时针旋动设定值调节螺丝,使设定值有大变小,直至开关触点动作,万用表显示的电阻值应不大于万用表表棒的线路电阻、( 下切换值报警时,逆时针旋动设定值调节螺丝,使设定值有小变大,直至开关触点动作)2.3.5 旋紧锁紧器,调整完毕、2、4运行维护2.4.1仪表投入前检查2.4.1、1一、二次阀门、排污门及各管路接头处应严密不漏。

2.4.1、2二次阀门与排污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2.4.1、3对带信号装置的压力表,应检查与调整其信号装置,将设定指针调至设定值。

2.4.2冲洗取样管2.4.2、1汽、水压力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排污冲洗。

2.4.2、2有隔离容器的压力测量系统,不许采用排污冲洗。

2.4.2、3冲洗油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时,应有排油收集装置与防火措施。

2.4.3仪表的投入与停用2.4.3、1缓慢稍开一次阀门,检查确认取样管路各接头处无泄漏后,全开一、二次阀门,仪表即启动投入。

2.4.3、2关闭二次阀门,仪表即停用。

长期停用时,必须关闭一次阀门。

2.4.4维护2.4.4、1经常保持仪表及其附件清洁。

2.4.4、2经常检查管路及阀门接头处有无渗漏。

2.4.4、3定期检查仪表零点与显示值的准确性。

2.4.4、4定期检查信号报警情况,保持报警动作正确。

二、温度检测仪表本章温度检测仪表,就是指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液体与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

1、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1、1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1.1.1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与严重腐蚀等缺陷。

1.1.2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

做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

套管内不应有杂质。

1.1. 3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1.1. 4铂铑-镍硅贵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损伤,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发黑现象。

1.1. 5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损伤等缺陷。

1.1.1、6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断路。

1.1.7当周围空气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热电阻感温元件与保护套管之间以及双支感温元件之间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20MΩ。

2、热电偶校准与技术标准2、1热电偶校准见表2规定、表22、3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采用双极法。

校准读数时,炉温对校准点温度的偏离不得超过±10℃。

2、4当炉温恒定在校准点附近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读取各热电偶的热电势,再按相反顺序进行读数。

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后,炉温变化应不超过±1℃。

2、5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3、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3、1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与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W100(W100=R100/R0)。

3、2校准热电阻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等标准测量电阻的计量器具。

测定时通过热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

4、1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4.1.1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她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正确读数的缺陷。

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牢固、均匀与光洁,不得有锈蚀与脱层。

4.1.2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与其她标志应清晰准确。

4、2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4.2.1基本误差与回程误差校准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少于4点。

有0℃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

温度计的基本误差应大于表7中的规定。

表75、1测温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5.1.1感温件a、在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应能达到管道中心处。

对于高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应在70―100mm之间,或采用热套式感温件。

b、在其她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c、在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安装感温件时,应加装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件。

d、感温件插座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对于高温高压管道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检定报告。

e、保温管道及设备上感温件的外露部分应保温良好。

f、感温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完整、接线牢固。

g、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热电偶,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极应沿被测表面敷设至少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应很好地保温,两热电极之间也应很好地绝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