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12-2013(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于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特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共有学生44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3人。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时期。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

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在古诗的朗诵、欣赏和背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册共有26课,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内容具有活动性、趣味性。

本册教材内容如下:1.“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名人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学期我们只学前两部分。

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大体了解其意思。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3.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3.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八、教学进度上学期:第1周《南园十三首》第3周《无题》第5周《问刘十九》第7周《塞上听吹笛》第9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第11周国庆放假第13周《生查子》第15周《望江南·超然台作》第17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19周《诉衷情》第21周《扬州慢》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1课唐诗1、南园十三首授课时间:2012年9月24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授课时间:2012年10月8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2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授课时间:11月5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授课时间:11月19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宋词6、生查子授课时间:12月3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7、望江南授课时间:12月17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授课时间:12月31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9、诉衷情授课时间:1月8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诉衷情》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陆游。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0、扬州慢授课时间:1月22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扬州慢》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姜夔。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三课元曲1、寿阳曲·渔村夕照授课时间:2月4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南仙吕傍妆台·无题授课时间:2月18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12-2013(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于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特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共有学生44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3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