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杆制造工艺规程一.总则1.1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钢管杆的制造过程,对于本工艺规程未提及的内容应按GB/T2694《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DL/T646《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JGJ8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ECS80《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110-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及有关工艺文件的内容执行。
二.原材料控制2.1 钢管杆所用的Q460、Q420、Q345、Q235等材料其材质和强度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700《碳素结构钢》之规定,有产品合格批次号,使用前必须经化学分析及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并做到专料专用。
2.2 钢材厚度偏差必须符合GB70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9787《热轧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中的有关规定。
2.3 焊接过程所用的焊接材料其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必须符合GB/T5117《碳钢焊条》、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GB/T14957《熔化焊用钢丝》、GB/T 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5293《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 10045《碳钢药芯焊丝》GB/T 17493《低合金钢药芯焊丝》标准之规定。
2.4 气体保护焊及埋弧焊所用焊丝使用时不允许有局部弯折及锈蚀。
2.5气保焊所用CO2气体纯度>99.5%,混合气的混合比例为80%Ar + 20%CO2,使用前作放水处理。
三.人员控制3.1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公司或国家职能部门培训且取得合格资质,特别是焊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焊工合格证书,其焊接的钢材种类、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等均应与焊工本人考试合格的项目相符。
四.构件的加工电力塔、广播电视塔、通信铁塔的生产、安装、服务过程主要包括:放样(检验)——原材料采购或顾客来料加工(检验)——材料矫正——制做样板——下料——成型——制孔——组装(检验)——焊接(特殊过程,检验)——半成品矫正(必要时进行)——试组装(检验)——除油污——除锈——溶剂处理——浸锌(特殊过程,检验)——成品矫正(有必要时进行二次试组装)——包装——运输——安装(当合同要求时进行)——验收——售后服务。
直缝电焊钢管的生产、服务过程主要包括:放样(检验)——原材料采购或顾客来料加工(检验)——材料矫正——制做样板——下料——成型(此处为铣边、预弯、折弯工序)——组装(此处也称合缝,检验)——焊接(特殊过程,检验)——矫正(此处为退火,精整)——包装——运输——安装(合同要求时进行)——验收——售后服务。
一)、放样工艺说明:根据设计院来的图纸,利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对钢塔结构进行放样。
1、结构几何尺寸的放样,目的是对施工图安装尺寸进行校核。
2、节点放样目的是对安装节点进行校对,如节点上各构件或零件是否相碰,构件尺寸与结构安装尺寸是否正确。
3、制作出加工工艺卡及装配工艺卡、构件图,并在工艺卡上注明工种、工序、精度、公差及工艺加工符号。
二)、号料工艺说明:根据加工工艺卡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原材料是否与工艺卡要求一致,如材料规格、材质,材料大小是否合适,并对材料的外观及锈蚀等缺陷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依据工艺卡提取原材料。
三)、制作样板工艺说明:根据工艺卡尺寸在样板(样板铁材料)上利用拐尺、直尺、划规、划针,作出由工艺卡的尺寸所组成的图形,然后对该图形进行检验,无误后再用划针记上钢印号并在有孔的位置准确地冲印,最后用铁剪沿线剪下。
剪刀要与样板垂直,上下剪刀要间隙严密。
若批量大时,可多做几张样板,应每20块做一张样板,不足20块时做一张样板。
制作样板要求如下:四)、下料工艺说明:根据技术科编制的零件加工工艺卡的标注尺寸数据、规格采用不同的下料设备。
1、零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4mm 的钢板,采用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
⑴编程:首先依据工艺卡对钢板进行编程,编程结束后,吊入钢板,选择测距项检查零件各基本尺寸是否与工艺卡相符。
如不符则应立即修改程序,重新编程,直到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⑵选择割距:先检查所用割距是否合适,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割嘴型号选取如下表:⑶调火:选择好割距后进行调火,使之达到连续切割的要求,火焰调好的数据为割嘴线或圆柱状是挺直。
⑷完成以上操作后开始切割,切割速度的选择如下表:⑸切割完毕后,再清理干净氧化铁及其熔渣,最后进行样冲打点,并采用5m 、20m 卷尺进行岗位自检。
自检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员采用相同的工具依《气割下料检验标准》进行专项检验。
专职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附:《气割下料检验标准》:切割边缘垂直度<t/8且不大于2.0mm (t 为板厚);长:0-1mm ;宽:±1.0mm ;对角线:±1.0mm ;局部缺口<1mm;样冲打点偏差:±0.5mm 。
普通等压式割嘴机械切割低碳钢的工艺参数:25-50 1.7-2.1 82-123.3 6.5-9.5 0.2-0.43 32-3550-125 2.1-2.2 90-193.3 7.5-13.7 0.2-0.45 20-19数控火焰切割机2、零件的厚度小于14mm的钢板采用剪板机剪切下料。
根据技术科绘制的加工工艺卡,把原材料放置到承料架上,启动剪板机,根据材料厚度检查两刀之间剪切间隙,间隙参照表:板厚(mm) 6 8 10 12 14 16 刀片间隙(mm)0.42 0.56 0.70 0.84 1.0 1.2旋转调整螺母,调到适当的间隙,然后检查两刀之间的落差尺寸,落差尺寸为1-2mm,采用专用板,调整压力机滑块行程。
调整完成后,开始进行下料,将钢板喂入剪板机并对好样板线,启动剪切开关,剪下材料,由拾料工将剪下的材料拾回或放入废料笼中,再将所用工件材料整齐放在划线平台上,并附上样板。
剪切完成后关闭电机,切断电源开关。
液压式剪板机五)、划线工艺说明:利用划线模、石笔、样板、手锤对工件进行划线,首先将工件放在划线模上,工件的基准边紧靠划线模底杆,然后把样板平铺到工件上,并将其压平实,在样板钻孔心用样冲打眼,孔深≥1mm,孔径≤1mm。
依次打完孔后,再检查一下第一个样冲点是否移动,若无移动则进行工件检测,正确无误后,再进行批量划线、打样冲液压式剪板机,并对批量生产的工件要进行抽检,以防样板变形或移位而造成工件错误。
六)、车削工艺说明:根据加工工艺卡的要求,对所下的法兰工件料,采用立式或卧式车床对法兰进行车削,法兰车削质量标准:法兰盘的外径允许偏差±0.2mm,内径允许偏差+0.2 mm,端面偏差±0.5mm。
七)、制孔工艺说明:1、连板制孔工艺说明:螺栓孔的孔径、间距、端距均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执行。
根据加工工艺卡选用不同的钻床和钻头、钻模。
装上钻头启动钻床。
利用专用扳手将钻头的行程调节到适当的位置,以便于钻透连板,最后将工件放在工作平台上并用夹具夹好,进行制孔。
钻完后,将钻头移开,检查工件是否合格,确认无误后,进行批量制孔。
工件钻完后,关掉电源,并且将工件的毛刺清理干净并摆放整齐。
制孔要求:C级螺栓孔的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螺栓孔孔距允许偏差(mm)注:①在接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螺栓孔为一组。
②对接接头在拼连板一侧的螺栓孔为一组。
③在两相邻接点或接头间的螺栓孔为一组,但不包括上述两款规定的螺栓孔。
④受弯构件翼缘上的螺栓孔,每米长度范围内的螺栓孔为一组。
2、法兰制孔工艺说明:根据加工工艺卡选用不同的钻床,根据孔径大小选用不同的钻头、钻模。
当孔径较大时,应先钻出Φ10的孔,然后在将工件移到80钻平台上扩钻到要求的孔径,制孔要求如下;八)、钢印工艺说明:打钢印根据加工工艺卡上所编制的零件钢印号,在摩擦压力机上进行压钢印。
使用不同的钢号模具,组成零件钢号,然后装压力机模具上,在零件适当位置压钢号,以便生产安装。
对首件压制无误后,进行批量的钢印压制,并不时查看钢模是否齐全。
根据构件加工工艺卡所编制的构件钢印号,使用不同的钢号模具,组成构件钢号,然后在构件的适当位置进行压钢印。
九)、调平工艺说明:调平主要是利用300吨双盘摩擦压力机J53-300型、500吨四柱液压机及调平模具,对工件进行调平。
首先是根据加工工艺卡选用合适的机械及调平模具,并调节好压杆行程,然后把工件喂入调平模内,对工件进行调平。
调平后,再用钢板直尺作为量具进行检验。
不平度要求见下表:十)、坡口加工工艺说明:坡口加工因板厚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加工:1、δ>30mm采用火焰切割方式进行加工:板料坡口加工时,操作工应严格按工艺卡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加工。
首先,操作工应先将钢材表面距切割边缘50mm内的锈斑、油污等清除干净,然后将导轨与割边放至平行,才能点燃火焰、调整角度进行切割。
火焰切割时,操作工应先试割,试割后用焊检尺检测一下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应调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坡口切割。
在切割过程中,操作工应不时的用焊检尺测量,以便保证坡口加工角度及钝边尺寸。
加工完成后清净氧化铁及熔渣。
操作工用焊检尺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员采用相同的工具依据《坡口加工检验标准》进行专项检验。
2、δ≤30mm采用滚剪倒角机加工:操作时按照工艺卡调好板厚及角度,然后用样板进行试加工,加工检验合格后进行板料的加工。
加工完毕后操作工用焊检尺先进行岗位自检,自检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员采用相同的工具依《坡口加工检验标准》进行专项检验。
3、检验标准:《坡口加工检验标准》(摘录)钝边: ±1.0mm,坡口角度偏差3度,切割后坡口边缘无氧化物,熔瘤和飞溅;机械加工时加工表面无台阶。
专职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附:全焊透的对接焊缝坡口尺寸(见图(一))及加工要求。
超过25mm板厚的采用图(一)坡口加工方式。
钝边:4mm十一)、塔柱加工制作工艺说明(一)构件组装工艺:1、构件或节点必须在专用胎具或组装胎上进行组装。
2、组装时,应参照构件图或组装工艺卡上的数据预留焊接收缩余量。
3、组装点焊定位时所用的焊材,其质量要求不得低于正式焊接所用焊材;点焊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点焊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2/3;当焊缝高度大于12mm时,点焊高度不得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1/2;点焊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施焊,确保定位的强度。
4、构件组装时,有拼接的杆件只许有一根,并应调整拼接位置,使其不在焊接节点处。
5、组合焊接构件,搭接焊接的构件其装配间隙不大于1mm,横腹杆与主杆的组装缝隙不得大于2.5mm,其余部位缝隙不得大于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