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日历数规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其解方程的方法等知识,并且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设未知数,并利用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相系,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字问题。

4、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议程,根据实
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二、教法设计
本节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更好的学习数学,因此整体设计中采用“创设情境——探索交流——变式训练——总结归纳”的模式安排教学。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利用“日历”这一直观教具,挖掘学生身边的题材,让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合作与交流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转化、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增台了创新意识,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
借助学生熟知的话题,适时展示2008年8月的日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借此让学生分析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为用代数式表达日期作好铺垫。

2、讲授新课
在了解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和师生互动玩猜日期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代数,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
决问题,在这一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同时通过检验解的合理性,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之一,体会利用列方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在互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

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补充“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的自然常识,在解答完上述问题后,能体会到用方程的优越性,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特别强调要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这个问题的总结反思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

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通过设计三个层层推进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较灵活地掌握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紧扣本节教学重点,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加强交流合作,在交流中思维,在交流中探索,创新,可以取长补短,触类密通,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活动了给学生一个发现自己,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各自的才能得到发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从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从中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4、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通过思考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得,使学生再次回顾探究的
过程,体会方程的重要性的过程。

5、布置作业
习题5、6、问题解决2、3、题。

日历中的方程
说课稿



户县电厂中学
2010年12月1日
日历中的方程
电厂中学闫晓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设未知数,并利用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3、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日历中数学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的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2、通过有趣的探索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
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字问题。

三、教学难点:
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探索法、导学法
五、教学准备:
日历、学案若干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8时开幕,我们把日历翻到那激动人心的一页,观察日历,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同学们把2008年8月的日历按照一定规律补充完整,并说明日期排列规律?
问题:2、请同学们在这页日历上按竖列任意圈出相邻的三个日
期,并告诉老师这三个数的和,老师便能很快的告诉你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你知道解决问题的决窃吗?请让我们一起学习《日历中的方程》(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阐述的数字排列规律也不同,只要合理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横差1,竖差7,左斜差6,右斜差8……,问题2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热情和求知欲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师生互动:(师生互换角色)如果老师告诉你在日历上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之和为60,你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生互动:请同学们利用个人手中的日历“你问他答”,验证这一规律是否普遍适用。

想一想:你能通过列方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吗?
议一议:解答问题时设未知数的方法唯一吗?如果不唯一,你认为怎样设比较简捷?请说明你的理由。

做一做:观察某月日历上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三个数的和是21,你能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如果它们的和是75呢?它们的和会不会是40?
问题:在上述解答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同时通过检验解的合理性,启发学生要学会思考,“议一议”让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的
解法,并说出理由,同时引导对各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做一做”中,在学生解完方程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三)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两人一组做下面的游戏:
活动1:每人在准备的日历上任意圈出2×2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的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活动2:请每位同学认真观察日历中数的规律,仿照上述题目,编出不同类型的游戏规则,看哪个小组编的更有创意?
活动3: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游戏规则。

(三个活动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教师适时帮助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暂时较差的同学扫除游戏中的障碍,学生展示时,适时给予鼓励,日历中蕴涵着许多规律,根据学生的出题情况进行补充,“十”型,“X”型,“I”型,“M”型,“T”型,“回”型,“日”型,……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总结:1、通过对日历中的方程的研究,结合第三章中对此类问题的探讨,对日历中的这个特殊的数字问题中呈现的规律及等量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2、在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个未知量出现时,尝试用合理的方法设未知数。

4、养成对所列方程的解检验的习惯,尤其注重背景下解的合理性。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81页习题5、6、问题解决第2、3、题。

日历中的方程


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