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件]胰岛素泵的使用PPT
[课件]胰岛素泵的使用PPT
胰岛素泵的使用优点、缺点
优点: 1.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延缓 并发症。胰岛素泵模拟生理性分泌,胰岛素吸 收稳定,故血糖控制平稳达标。 2.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增加患者生活自由 度。 3.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病人还可以 正常吃、正常睡。 缺点: 1.长期注射对皮肤的伤害较大,由于吸收不好容 易使肚皮出现凝块。
⑧对出院后长期带泵的患者,作好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 容易发生的故障及处理,门诊随访和接受胰岛素泵专职 护士的指导。 ⑨加强患者教育,泵在使用中避免接触尖锐或坚硬的物品, 避免被撞击、滑落。
讨 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 最佳手段。 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胰岛素泵操作程 序、准确调试各项参数、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细心观察患者病情、保证泵 的正常运转。及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 健康教育,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 重要因素。
适合人群
1.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人,尤其是那些病情“难以控制” 、“易变”、“脆性”的1型糖尿病病人。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病人。可根据血糖水 平增加基础量,缩短“加速”时间(2~4小时1次),可 替代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法。 3.微血管并发症。国外报道可使微量蛋白量减少以至消失 。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4.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5.缓解新发的糖尿病。 6.适用于妊娠的糖尿病妇女或糖尿病妇女婚后希望能妊娠 者。 7.重型糖尿病2型,用既往方法难以控制或合并严重感染 时,可考虑使用。 8.糖尿病人必须接受较大外科手术时。 9.因工作原因而生活不规律的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稳定 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者。
谢谢大家
置泵方法
1.置泵前清洁皮肤,以防置管部位发生皮肤感染。 2.患者取平卧或坐位,输注部位首选腹部(避开脐周4~5cm以内的 区域),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此处隐蔽,皮 下脂肪较厚不易脱落,胰岛素吸收快而稳定,可平稳控制血糖 。 3.避开硬结、瘢痕、皮肤病、腰带摩擦部位。孕妇选择臀上部或三 角肌处皮肤作为最佳部位。穿刺方向顺皮肤皱褶方向。由于注 射部位和方法对胰岛素的吸收效果不同,发挥作用也不一样, 同一部位长期注射可致局部组织缺血、皮下脂肪变性萎缩。 4.多部位轮换注射。硬针穿刺点每3天换一个。输注部位进行常规 消毒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以透明敷贴固定针头,近针头的 泵管以“U”型固定。检查泵运转正常后,将泵卡在患者的皮带 上或放在上衣兜内。 5.按要求及时更换输注部位和管路,以免感染和硬结出现。腹部穿 刺点可按“W”或“M泵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 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 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再 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 岛素输注到体内胰岛素泵的基本用途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 ,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 ,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胰岛素泵的管理2
⑤告知患者泵发生故障时可自动报警,泵发出声音及时报 告护士,给予处理,保证胰岛素的持续泵入。 ⑥每次追加餐前大剂量时要待胰岛素输注完成后护士再离 开,以免发生输注无效。
⑦使用中,泵最常见警报是“无法输注”,可能的原因是 软管堵塞、折管、泵内胰岛素余量不足,应重新固定管 路及补充胰岛素而消除故障。
胰岛素泵的管理1
①置泵后防止管道的过度扭曲、折叠,检查泵是否正常运转, 电池是否充足,观察胰岛素剩余量,以便及时处理。 ②胰岛素泵避免接触强大的电磁场,如做放射检查应使用快速 分离器将泵取下,检查完后再接上。目前不能完全排除移动 电话对胰岛素泵干扰的可能性,使用电话时必须与泵保持 10cm以上距离。 ③洗澡时可使用快速分离器将泵脱开,但不应>1小时,沐浴完 毕应立即装上。 ④专职护士每天检查泵的各种参数的准确性并根据医嘱进行调 试。在外科给择期手术的患者用泵,对相关科室的护士进行 一般操作培训,胰岛素泵专职护士每天去查看使用情况,及 时作好患者指导,使血糖在短期内控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