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墨家思想对李贽思想形成的影响
论墨家思想对李贽思想形成的影响
[ 摘 要] 李贽思想的组成是多元的, 传统儒、墨、道、法等家思想都是 其 思 想 的 来 源 , 而 墨 家 思 想 是 其 重 要 的
来源之一。我们认为, 李贽极力推崇墨子学说, 其思想中部分吸收了墨家“兼爱”、“尚贤”、“尚同”、强力进取、“节用”
等学说, 进而提出了其“人道之爱”、男女平等、个性自由 、“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重商等思想, 所以墨家思想对李贽
墨 家 “尚 贤 ”思 想 认 为 “然 则 众 贤 之 术 将 奈 何 哉 ? 子墨子言曰: 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必将富 之 , 贵 之 , 敬 之 , 誉 之 ”, [5]墨 子·尚 贤 下 可 见 , 其 “众 贤 之 术 ” 是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给予, 对此“众贤之术”, 李 贽 深 以 为 然 , 在 其 《墨 子 批 选 卷 一 尚 贤 中 》中 圈 点 以 下文字: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 以尚贤使能为政, 高 予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而无禄, 民不信也, 曰: ‘此非中实爱我也, 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 民将 岂 能 亲 其 上 哉 ? ”并 在 此 语 上 评 曰 : “说 到 髓 ”, 在 此 “众 贤 之 术 ”的 基 础 上 , 李 贽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物 之 不 齐 , 物 之 情 也 ”的 个 性 自 由 、发 展 的 思 想 。 正 是 因 为 “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 他要求“各从所好”、“各聘所 长 ”、“物 各 付 物 ”、“因 材 并 育 ”, 使 人 们 的 个 性 、才 能 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在他看来, “千万其人者, 各得 其千万人之心, 千万其心者, 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 谓物各付物, 天地之所以因材并笃也, 所谓万物并育 而不相害也”。[2] 卷上天下万物千差万别, 人的才能、性 情 、喜 好 也 不 相 同 , 如 果 硬 把 这 些 差 别 整 齐 划 一 , 约 束在一个框子里, 就等于强迫天下所有的人服从自 己 。 他 要 求 尊 重 人 的 生 理 、物 质 方 面 的 欲 望 和 要 求 , 发展人的个性, 主张“有德者隆之以虚位, 但取具瞻; 高才者处以重任, 不问出入。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 作到“无一人不重用”[2] 卷上。
针 对 孟 子 批 评 墨 子 “兼 爱 无 父 ”的 观 点 , 李 贽 在 《墨 子 批 选 序 》中 指 出 这 是 “不 深 考 其 所 自 而 轻 于 立 言 ”的 结 果 , 他 质 问 道 : “据 他 一 种 兼 爱 之 道 , 君 惠 臣 忠父慈子孝……是以治天下, 孟子诋之, 何谓也? ”李 贽认为: “兼爱者, 相爱之谓也。使人相爱, 何说害仁? 若谓使人相爱者, 乃是害仁, 则必使人相贼者, 乃不 害仁乎? 我爱人父, 然后人皆爱我之父, 何说无父? 若 谓使人皆爱我父者, 乃是无父, 则必使人贼我父者, 乃是有父乎? 是何异禽兽夷狄人也? 岂其有私憾而故 托公言以售其说邪? 然孟氏非若人矣。赵文肃所谓不 深 考 其 所 自 而 轻 于 立 言 是 也 ”。李 贽 认 为 孟 子 的 批 评 是“好入人罪”, 并且说“孟氏非若人矣! ”认为“儒者 好入人罪, 自孟氏已然矣”, [3]卷一 兼 爱 上从 而认同墨 子的 “兼 爱 ”伦 理 。
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李贽; 墨家思想; 影响; 《墨子批选》
[ 中图分类号] B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 5674( 2008) 02- 0001- 04
李 贽 一 生 公 开 以 不 见 容 于 世 俗 的 “异 端 ”面 目 出 现 , 显 示 出 非 儒 、非 释 、非 道 , 为 学 不 守 绳 辙 的 倾 向 。 传统儒、墨、道、法等家思想都是其思想的来源, 而墨 家思想是其重要来源之一, 下面笔者分而论之。
一 、李 贽 极 力 推 崇 墨 子 学 说 墨 学 在 春 秋 时 与 儒 学 并 称 为 “显 学 ”, 在 战 国 之 后就逐渐衰微了。后世学者对之多取批判态度, 李贽 却认为百家之学各有所长, 不应一概否定, 替早已被 罢 黜 的 诸 子 百 家 翻 案 。 他 认 为 墨 子 、商 鞅 、申 子 、韩 子 、张 仪 、苏 秦 等 等 “皆 有 一 定 之 学 术 , 非 苟 苟 者 , 各 周 于 用 , 总 足 办 事 ”, [1]卷 五 对 墨 家 思 孔 明 为 后 主 写 申 韩 管 子 六 韬 想更是褒扬有加, 在其《道古录》一书中, 他把墨子看 成是禹的传人: “禹之学, 后传为墨翟之俭, 不敢辟以 为非, 盖信其传之有自也。”认为是传之圣脉, 应该得 到充分肯定: “今墨子之书其在, 有能取其书读之, 而 得其所以非乐之意, 则经纶之术备焉, 断断乎可以平 天下而均四海也。”[2] 并作《墨子批 选》二卷, 此书 基 本 上 是 其 读 书 笔 记 , 不 仅 就 《墨 子 》原 文 之 精 采 之 处 做了大量圈点, 而且还直接就某些重要语句、段落加 以正面的评述、阐发, 断然回击孟子等对墨学的指 责 , 在 《墨 子 批 选 序 》里 , 这 种 思 想 反 映 得 尤 为 明 确 。 他 说 : “吴 子 一 书 , 吴 起 之 言 也 , 当 时 用 之 魏 则 魏 强 , 用之楚而楚伯矣……虽至于苏、张、范、蔡之徒, 其人 虽反复变诈而难信, 其言利害则晓然分晰而可审, 但 非无用之言, 即为有德之言, 即为圣人之言, 不可以 苏、张目之, 明矣, 而况申、商、吴起数子乎? 而况不为 申、商、吴起者乎? 墨子是已! ”《墨子批选》二卷中大
—1—
其 故 何 也 …… 今 若 夫 兼 相 爱 、交 相 利 , 此 其 有 利 , 且 易为也, 不可胜计也……故兼者, 圣王之道也, 王公 大人之所以安也, 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 故君子莫若 审兼而务行之”, 并在“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 然 后 人 报 我 以 爱 利 吾 亲 也 ”一 句 上 批 一 “妙 ”字 , 在 “兼 者, 圣王之道也, 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 万民衣食之 所 以 足 也 ”一 句 上 批 一 “好 ”字 , 可 见 李 贽 对 墨 家 “兼 相爱, 交相利”思想深以为然。
三 、李 贽 吸 取 了 墨 家 “尚 贤 ”、“尚 同 ”思 想 并 提 出 了“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的个性自由、发展等思想。
在墨家看来, 在天面前人人平等, 从表象上看, 人 有 贫 富 亲 疏 之 分 , 但 从 本 质 上 说 , 人 只 有 贤 、不 肖 之别。只要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 人 , 有 道 者 劝 以 教 人 ”[5]墨 子·尚 贤 下 , 就 是 贤 者 , 就 应 该 不 管 他 的 地 位 如 何 , 就 要 “列 德 而 尚 贤 , 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人, 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 [5]墨 子·尚 贤 上 李 贽 认 同 墨 家 “尚 贤 ”思 想 , 在 《墨 子 批 选 卷 一尚贤下》圈定了下面原文: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 居 处言语皆尚贤; 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 莫知尚贤而 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 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也, ”并在文后批到“妙”。同时李贽反对把人划分“高 下 贵 贱 ”, 提 出 了 “人 人 皆 可 以 为 圣 ”, “圣 人 不 曾 高 , 众人 不曾低”[1] 答 京 中 朋 友的 理论观点, 激 烈反 对 封 建 专 制主义对人们言行的压迫和束缚, 主张充分发挥个 人 的 个 性 和 才 能 。 李 贽 在 《墨 子 批 选 卷 一 辞 过 》中 对 墨 子 原 文 “圣 人 有 传: 天 地 也 , 则 曰 上 下 ; 四 时 也 , 则 曰阴阳; 人情也, 则曰男女; 禽兽也, 则曰牝牡雌雄 也。真天壤之情, 虽有先王不能更也”圈点并加以批 语, 认为是“透彻甚”。
其次, 李贽还提出了男女平等思想。李贽对《墨 子兼爱下》的一句加以圈点: “我以为当其于此也, 天 下无愚夫愚妇, 虽非兼之人, 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 也。此言而非兼, 择即取兼, 即此言行费也”, 并对此 句批以“妙绝 ”二字, [3]卷 一 兼爱 下 这应 可以看作 是 其 男 女 平 等 思 想 的 一 个 来 源 。 李 贽 针 对 道 学 家 “妇 人 见 短 , 不 堪 学 道 ”的 观 点 , 一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 “谓 妇 人 见 短 , 不堪学道。诚然哉! 诚然哉! 夫妇人不出阃城, 而男 子则桑孤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 不待言也……故 谓人有男女则可, 谓见有男女起岂可乎? 谓见有短长 则可, 谓男子之见尽长, 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设 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 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 听, 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 则恐当男子视之, 皆当羞 愧流汗, 不敢 出声矣。”[1]卷 二 李 贽 认 为 男 子 与
二 、李 贽 吸 收 墨 家 “兼 爱 ”说 , 提 出 了 其 “人 道 之 爱 ”及 男 女 平 等 思 想
墨 家 的 “兼 相 爱 , 交 相 利 ”思 想 得 到 了 李 贽 的 赏 识 , 李 贽 在 《墨 子 批 选 卷 一 兼 爱 下 》把 以 下 《墨 子 》原 文加以圈点, 即: “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 然后人 报我爱利吾亲乎? 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 然后人报 我以爱利吾亲乎? 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 然后 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爱人者必见爱也, 而恶人 者必见恶也。不识天下之士, 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
另外, 李贽之所以与同时代的好友、崇尚墨学的 学者焦竑过从甚密, 是由于二人的见解有类似之处。 如焦竑论墨家学说云: “墨氏见天下无非我者, 故不 自爱而兼爱也。此与圣人之道‘济’何异? 故贾谊、韩 愈往往以孔墨并名。然见俭之利而因以非礼, 推兼爱 之意而不殊亲疏, 此其弊也。”[4]纪昀在《四库全书总 目 提 要 》中 说 : “( 焦 竑 ) 友 李 贽 , 于 贽 之 习 气 沾 染 尤 深。二人相率而为狂禅, 贽至于诋孔子, 而竑亦至崇 杨 、墨 , 与 孟 子 为 难 , 虽 天 地 之 大 , 无 所 不 有 , 然 不 应 妄诞至此也。”可见焦竑在正统派的眼中也是一个 “异端”, 从李贽与焦竑的关 系也能看出 李贽受墨家 思想影响是有其社会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