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测序ppt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技术路线
将双链DNA样品变为单链 ↓ 每个单链的同一方向末端都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以便显示DNA条带 ↓ 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获得只差一个核苷酸的 降解DNA群体 ↓ 电泳,读取DNA的核苷酸顺序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化学法测序
优点:克隆片段可达10kb以上。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PCR产生单链DNA
引物决定模板链的测序起点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化学修饰DNA测序法,是美国哈佛大学的A.M.Maxam 和W.Gilbert于1977年发明的。化学降解法主要用于测 定短片段DNA的序列。
198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F. Sanger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DNA 测序法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区分 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DNA分子。 • 利用DNA聚合酶不能够区分 dNTP和ddNTP的特性,使 ddNTP参入到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因为ddNTP 3’不是-OH, 不能与下一个核苷酸聚合延伸, 从而终止DNA链的增长。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的原理: 用化学试剂处理末端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段,造成碱基 的特异性切割。由此产生的一组具有各种不同长度的 DNA链的反应混合物,经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直 接读出待测DNA片段的核苷酸顺序。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碱基特异的化学切割反应
技术路线与要求
制备单链模板 ↓
将单链模板与一小段引物退火 ↓ 加入DNA多聚酶4种脱氧核苷酸 分别加入少量4种双脱氧核苷酸 ↓ 将4种反应产物分别在4条泳道电泳 ↓ 根据4个碱基在4条泳道的终止位臵读出基因序列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在每一反应试管中,都加入 一种互不相同的ddNTP和 全部4种dNTP,其中 ddNTP带有32P同位素标记。 反应混合物样品加在聚丙烯 酰胺凝胶中,按片段大小进 行电泳分离。谱带的判读是 从胶的底部开始,所得的核 苷酸碱基顺序,与模板链为 互补链。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4 基因组测序
§4.1 基因组测序的方法 DNA测序的两种方法: 链终止法(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单链DNA分子的序列由与之互补的多核苷酸链的酶促合 成来判定,互补链在某一特定的核苷酸位臵终止。
化学降解法(chemical degradation method)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LI-COR 4300 DNA 遗传分析系统
LI-COR 4300 DNA 遗传分析系统单向测 序能力可达1.2kb, 测序准确率99%, 是目前测序长度最长、 准确性最高的测序仪。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非常规DNA测序 光点测序(pyrosequencing) 又叫焦磷酸测序。链合成反应体系中没有ddNTP, 各种dNTP分别加入,当dNTP连接到DNA 3’-末 端时会释放1个焦磷酸(PPi) ,焦磷酸在磷酸化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化学能,并发出光亮.由此,往反应液 中每次只加入1种核苷酸,当加入的核苷酸结合时, 反应液发出亮点,并记录核苷酸种类;当核苷酸未 结合时,反应液中的核苷酸酶迅速分解此核苷酸, 由此来测定DNA序列。
利用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测序的原理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第三代DNA测序技术新突破—— 单分子DNA纳米孔测序技术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纳 米生物学技术获得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突破, 这种新方法能为癌症、糖尿病或某些成瘾患 者量身绘制个性化基因测序蓝图,提供更加 高效的个体医疗。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PNAS杂志上。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自动化测序的改进 毛细管电泳DNA自动化测序
用毛细管电泳取代聚丙烯凝胶平板电泳,可
使DNA的测序速度更为迅速。这种电泳装臵有
96个泳道,每次可同时进行96次测序,每轮实验
不到2小时,1天可完成近千次反应。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链终止反应要求单链作为模板 如何得到单链DNA ?
将DNA克隆到质粒载体 这种方法是获得测序模板DNA最常用的方法。 获得的DNA通过热变性或者碱变性转变为单链DNA进 行测序。
优点:可双向测序。
缺点:样品可能有少量细菌的DNA或者RNA污染,会
干扰测序。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DNA 样 品 TATGCAATCTAG 与基因芯片上 65,000 种可能的 八聚体进行杂交从而形成特定 的结合图形 1 ATACGTTA CGTTAGAT 22 GTTAGATC
4 CGTTAGAT 4 ACGTTAGA 33 TACGTTAG ACGTTAGA 5 GTTAGATC 1 ATACGTTA 3 4 2 5 TACGTTAG ACGTTAGA CGTTAGAT GTTAGATC 计算机分析杂交图象 并由探针的重叠情况 推导样品的核酸序列 互补序列为:ATACGTTAGATC 样品序列为:TATGCAATCTAG
将DNA克隆到M13噬菌体载体
M13噬菌体载体是专 为得到单链DNA测序模板而设 计的。 M13噬菌体本来含有单链DNA基因组,感染大肠杆 菌的M13可转变为双链复制型。 M13噬菌体载体是 双链的,相当于M13噬菌体的复制型。 用含有待测序片段的M13噬菌体载体感染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分泌的噬菌体就含有单链DNA基因组。 缺点:只能用于短片段DNA,大于3kb的片段在克隆 过程中会发生缺失和重排。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盛顿大学的Jens H.Gundlach,其它研 究人员包括:Ian Derrington, Tom Butler, Elizabeth Manrao 和Marcus Collins等人。 接二连三的个人基因组图谱绘制陆续完成,说明了第二代测 序技术的强大力量,但是第二代测序技术很快就遇上了强劲 的对手——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就是被称为下下一代的测序 (next-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的直接测序方法。这 一测序技术是基于纳米孔(nanopore)的单分子读取技术, 不同于之前的两代技术(需要荧光或者化学发光物质的协助 下, 通过读取DNA聚合酶或DNA连接酶将碱基连接到DNA链 上过程中释放出的光学信号而间接确定的),可以直接读取 序列信息,简洁快速。
化学修饰法的测序过程
(a)利用32P标记DNA片段的末端;
(b)将32P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分成4个反 应管,进行化学切割反应;
(c)在聚丙烯酰胺测序胶上电泳,经放射 自显影,根据带谱可读出相应的序列。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高通量自动化测序 DNA 序列分析自动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方面是指“分析反应”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是 指“读片过程”的自动化。 自动化的DNA 序列分析,也是根据Sanger 双脱 氧链终止DNA测序法的基本原理发展起来的。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光 点 测 序 原 理 图 示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 将各种排列顺序的寡核苷酸点播在芯片上, 每个点播 的寡核苷酸在排列的方阵中都有指定的位臵.待检测的 DNA分子与芯片温浴,凡是能杂交的寡核苷酸都会在确 定位臵发出信号,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将寡核苷酸的顺 序进行对比组装,拼接成完全的DNA顺序. 缺点:每次测序的长度受寡核苷酸数目的限制。
可用双链DNA做模板;
模板用量少,不必克隆; 可实现高通量自动化。
由激光发射器产生的激 光束,通过精密的光学 系统后被导向凝胶表面 的检测区。在此,激光 束垂直射向凝胶,同经 过检测孔的DNA片段发 生作用,并提供能量激 发荧光发色基团发射出 具特异性波长的荧光。 这些荧光通过聚焦镜集 中后传给滤光镜/棱镜组 件,以便四种碱基产生 的不同标记波长区别开 来。经成像透像最后由 高灵敏度的相机分段收 集信号,传送给计算所 分析处理。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第一代测序技术是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根据核苷酸在某 一固定的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A, T,C,G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变性的 PAGE胶上电泳进行检测,从而获得DNA序列。第二代测序 技术是焦磷酸测序法——由4种酶催化的同一反应体系中的 酶级联化学发光反应,适于对已知的短序列的测序分析。而 第三代测序技术则是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读取技术,这种方 法读取数据更快、有望大大降低测序成本,改变个人医疗的 前景。这一技术的研发是系统工程,涉及生物、半导体、计 算机、化学、光学等多个领域,需要不同学科顶尖力量的合 作。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自动化测序原理
自动化测序类似于PCR反应,但只用 一条引物,反应混合物中含有不同荧 光标记的ddNTP与4种dNTP。由于 每种ddNTP带有各自特定的荧光颜 色,而简化为由1个泳道同时判读4种 碱基。产物条带经过检测仪时给出特 定信号,由计算机判读并记录。 优点 :
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将DNA克隆到噬粒
这是一种改造过的质粒克隆载体,含有两个复制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