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试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主干知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力要求:•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原因•认识生产力发展(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一)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6-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初步发展的阶段,最早的空间范围在欧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17、18世纪俄国等封建国家的改革资本原始积累(1)时间:长达四五百年•两个阶段:•新航路开辟之前是第一个阶段;•从开辟新航路到19世纪初期,是第二个阶段(主要阶段)。

•因为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完全确立之前,所以叫资本的“原始积累”。

(2)方式•①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

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典型。

它造成大批雇佣劳动力,更造成了大牧场和大农场。

•②在海外的殖民掠夺。

先是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封建殖民帝国,继起者有荷兰、英、法。

新航路为殖民者带来了巨额财富。

•③奴隶贸易。

•④“价格革命”。

•⑤早期的商业战争。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

(3)后果•给美洲、亚洲、非洲带来灾难、破坏•促成了手工工场在欧洲的广泛建立,也为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准备了条件3、资本主义经济初兴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的初兴,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在欧洲的整个经济领域中,仍然是农业经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

(二)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长期的工场手工业准备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一次飞跃。

•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是用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过程。

使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关系发生巨变。

1、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兴盛和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原因和条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到后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获得全面胜利;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影响•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世界格局: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经济结构:工业经济逐渐取代农业经济•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不断壮大进程中的重点是:①从棉纺织业开始使用机器。

②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并投入使用,人类的“蒸汽时代”开端于英国。

③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⑤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有现象,必然要向其它国家扩展。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先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封建经济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19世纪中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时期,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统一,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①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社会;②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兴起;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3)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②工业强国尤其英国的炮舰加商品到处横行,在世界上大肆抢占市场,抢夺原料,加剧了当地的贫固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三)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自由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原因:•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间,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垄断组织出现,局部调整生产关系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经济结构:重工业为主•世界格局: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尤为迅速重大成就内燃机新显著特点——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电讯——内燃机的创制使用。

交通工具有了发动机,促进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发明,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产生。

交通工具——电力广泛应用,跨入电气时代。

过程:法拉第的磁力生电→西门子的发电机。

电力主要发明和应用:有三大内容,如表:重大影响: •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这里仅说两点。

•①垄断组织的形成。

因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生产和资本都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

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意等国,相继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帝国主义列强尤其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都最终形成了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也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部分。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低谷•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几次严重经济危机简表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年社会影响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工运高涨,促成第一国际成立。

由美国开始,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57年欧洲1848年革命的原因之一。

危机1847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促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特点时间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束中东国家大幅世纪70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由美国开始。

1929年稳定发展时期进入“滞胀”阶段。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由美国开始。

20年代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大。

——1933社会影响特点时间 •表内的各次危机,以1929——1933年危机最突出,对资本主义各国和世界局势都有巨大影响。

著名的颇有成效的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都发生在这次大危机的背景下。

•这次大危机的破坏性极强,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又是一次空前沉重的打击。

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低谷时期,唯有德、日、意的军事工业在发展。

“低谷期”是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的形势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毁灭。

美国的损失极小,其它那便是赢得了战争的国家也都耗尽了财富,英、法最典型。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动荡。

•基本特征是产品过剩。

•根本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即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强,造成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可以缓和经济危机,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二战后,英法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几年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过程。

“马歇尔计划”起了很大的援助作用。

从50年代初开始,往后近2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增长的速度之快,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所罕见。

原因是多样的,各国也不尽相同,下面仅浅析其带共性的主要原因1、共同原因(1)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现代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持续发展。

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经济向真正现代化前进。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开拓了许多新产业。

高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大危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2、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是西欧、日本和美国。

西欧•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

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创造了“经济奇迹”。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日本——飞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且发展势头不衰。

•美国——二战的“暴发户”,二战经济稳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但7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日本和“欧共体”的挑战。

3、资本主义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可以相对缓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如前所说70年代中期那次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结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

“滞”是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生产停滞;“胀”是通货膨胀。

两者并存,互相交织。

这就是“滞胀”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