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
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和指导学生
修改的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具体方法的探讨,意欲找到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方法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无法充分挖掘学生
的内在潜力。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
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来培养小学
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简单几句就完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生活等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殊
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
的事时有发生。
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周围发生的事、人、物中就
有很多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
长流不息。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
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学会观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
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观察,最重要的是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如:对同样的一处景物——三都县城同心桥上的建筑,有的同学看见它是一
座雄伟壮丽的建筑,有的同学看见它里面座位很多,有的同学认为与自家的房屋
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同学则细心地发现:崭新的同心桥展示出三都水族的民族特色……建筑物是不言不语的,是直观地放着的,只有看的人才会知道和理解它,从中发现特点。
对小学生,要多进行一些找出一事物不同点的观察的练习,在练习
中让小学生感悟观察的技巧——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观察,要把细致的地方
也看进自己的眼睛里面,达到观察的目标。
二、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
有些学生,写作文总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写,可写不出来,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是学生没有掌握表达的方法造成的。
学生要在写作中学会表达:
首先,要学会积累,积累材料,积累语言,文章就有东西可以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
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
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
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
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有次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描写风景的好词连成一段话,于是大
家热烈地讨论起来,看谁能够把最多的词语放进一段话里。
讨论以后,大家都发
表了自己的创作,词语明白了,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
其次,要懂得修辞的手法。
一篇文章是平淡无奇还是生动鲜活,区别在于是否灵活地运用描写、比喻、
拟人等等修辞手法。
“公园里有许多花。
”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但对比“公园里百
花齐放,花瓣柔嫩可爱,颜色鲜艳欲滴”和“公园里有许多花,像一个个年轻的小
姑娘在跳舞,互相展示着美丽的身姿”来说,明显是后者要好得多。
高年级的习作
要求具体和详细,修辞手法也必不可少。
我要求学生必须能灵活运用“描写、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六种修辞手法,会区分,会运用。
三、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
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
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修改,多采用先让学生
自己修改,然后同桌交换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批改。
当然,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得有目标、有标准,这个标准是老
师指导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为了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每一次的作文练习
我都先让学生起稿,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下来,然后收上来,在文中写上我的点评,再让学生自己去修改,好好改正字词错误,想出新点子,把作文写完整。
我
注重学生自改习作习惯的养成。
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因此,在修改中
我教给学生一些自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文,修改语句;点题,审视中心;反思,分清详略……让学生在多次的修改中慢慢领会其中要义,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通过修改自己或者别人的文章,学生的写作能力就
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并非一日之功,从三年级开始,我通过不断
在作文课上指导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窍门。
在学生学到了方法后,我在作
文课上不再提范文、教好句,一切都交由学生去思考和发挥。
只有掌握了学习的
方法,才对学生有终生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