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教案讲义(二合一)二级学院(部、中心)食品科学学院学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课时 48学时授课对象 08食品本授课教师马长中职称职务讲师教材名称发酵产品工艺学2011年 8月 13日发酵食品工艺学第一章酒与酒精第一节啤酒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啤酒、下面啤酒酵母和上面啤酒酵母的概念、啤酒酿造原料、啤酒花的酿酒功能、麦汁煮沸与添加酒花的目的、主发酵的物质变化,了解啤酒及其种类、麦芽制备、麦芽汁的制备、啤酒酵母的种类、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啤酒主发酵。

2教学内容:主要讲啤酒概述、啤酒酿造原料、麦芽制备、麦芽汁的制备、啤酒主发酵。

3重点和难点:啤酒、下面啤酒酵母和上面啤酒酵母的概念;啤酒酿造原料;主发酵的物质变化。

4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启发式、问答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传统讲解。

6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7教学进程:一、概述(一)啤酒及其种类1.定义由大麦和酒花制成的含有CO2的酒精饮料。

2.种类下面发酵啤酒(1)按生产方法和酵母种类分下面发酵啤酒营养啤酒(麦汁浓度2.5~5%)(2)按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分佐餐啤酒(麦汁浓度4~9%)贮藏啤酒(麦汁浓度10~14%)高浓度啤酒(麦汁浓度13~22%)浅色啤酒(3)按啤酒的色泽分浓色啤酒黑色啤酒鲜啤酒(3)按啤酒是否杀菌分熟啤酒纯生啤酒(二)啤酒生产工艺过程1.制麦大麦→粗选→精选→浸麦→发芽→绿麦芽→烘干、除根↓成品麦芽2.糖化麦芽及辅料→粉碎→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冷却→冷麦汁↑↑水酒花3.发酵冷麦汁→主发酵→后发酵4.后处理及包装后发酵完的酒液需进行过滤,才能包装出售二、啤酒酿造原料(一)大麦(barley )1.大麦的形态死亡,大麦就失去发芽力。

2.大麦的种类根据大麦在穗轴上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大麦分为二棱大麦、四棱大麦和六棱大麦。

酿造啤酒通常用二棱大麦。

3.大麦的化学成分(1)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占大麦干物质的 58% ~65%,另外还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糖类等。

(2)蛋白质占大麦干物质的9%~12%,其中一部分是酶类。

大麦经过发芽后,酶的种类和活力会有所增加。

(3)类脂物质占大麦干物质的2%~3 %,其中95 %以上为甘油三酸酯,它们对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和泡持性有不利影响。

(4)无机盐占大麦干物质2.5% ~3.5%,对发芽、糖化及发酵有很大影响。

(5)其它磷酸盐、维生素、酚类物质等。

4.原料大麦的质量鉴定千粒重为34~45g ,发芽力≧90%,发芽率≧96%。

水分为12 % ~ 13%,淀粉为63%~65%,蛋白质为9%~12%。

(二)啤酒花(hops)啤酒花简称酒花,又称蛇麻花。

蛇麻为大麻科葎草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系雌雄异株,用于啤酒酿造者为成熟雌花。

胚乳皮层胚1酒花成分酒花树脂:10%~20%;酒花油:0.5%~2%;多酚物质:2%~5 %;其他:单糖、蛋白质、果胶、脂和蜡等。

2啤酒花的酿酒功能酒花树脂—赋予啤酒特有的苦味和防腐能力;酒花油—赋予啤酒香味;多酚物质—具有澄清麦汁和赋予啤酒醇厚酒体的作用。

酒花树脂包括α-酸、α-酸等成分,其中α-酸是啤酒苦味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啤酒花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2保藏要求低温贮存。

以避免-酸被氧化。

3酒花制品酒花粉、酒花浸膏、酒花油、颗粒酒花。

(三)辅料1.使用辅料的作用①降低啤酒生产成本,②有利于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和降低啤酒色度,③提高设备利用率,简化生产工序2.辅料的种类及使用量大米——国内大多数厂家使用;玉米——少数厂用。

使用量——原料的20%~30%,有的厂高达40%~50%。

大麦——国外使用,使用量不超过20%。

另外,也可直接添加糖类,如蔗糖、葡萄糖和糖浆等,使用量一般为原料的10 %。

(四)水除符合饮用水标准外,还需满足酿造专业要求。

三、麦芽制备(一)浸麦1.浸麦的目的使大麦吸收充足的水分,利于发芽;洗去大麦表面的尘埃、泥土和微生物。

2.浸麦方法及操作要点湿浸法:湿浸法几乎被淘汰。

间歇浸麦法:又叫断水浸麦法,即先将大麦上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把水放掉,进行空气休止,并通风排CO2,一段时间后再放进新鲜水浸泡,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浸麦度。

常用的有浸2h断6h、浸4断4、浸4断6等。

整个浸麦时间约40~72h。

喷雾浸麦法:喷雾浸麦法的特点耗水量较少,供养充足,发芽速度快。

浸麦水温一般不超过20℃3.浸麦度大麦浸渍后所含水分的百分率,一般为43%~48%。

(二)发芽1.发芽技术条件发芽温度:浅色麦芽控制在12~16℃,浓色麦芽控制在18~22℃。

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

发芽时间:浅色麦芽控制为6d,浓色麦芽为8d。

2.发芽方法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

地板式发芽是传统发芽方法,现已逐步被通风式发芽所取代。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萨拉丁(Saladin)发芽箱。

3绿麦芽的质量检验发芽好的麦芽称为绿麦芽,要求新鲜、松软、无霉烂;溶解良好手指搓捻呈粉状,发芽率在90%以上;叶芽长度为麦粒长度的2/3~3/4。

麦芽溶解——麦粒中胚乳结构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三)绿麦芽干燥和后处理1.干燥目的①停止绿麦芽的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②除去多余的水分,防止麦芽腐败变质,便于贮藏;③使麦根干燥,便于脱落除去;④除去绿麦芽的生青味,增加麦芽的色、香、味。

2.干燥过程(1)凋萎期一般从35~40℃起温,每小时升温2 ℃,最高温度达60~65 ℃,所需时间15~24h。

此阶段要求风量大,每2~4 h翻麦一次。

麦芽干燥程度含水量在10%以下。

(2)焙燥期麦芽凋萎后,每小时继续升温2~2.5℃,最高温度达75~80℃,约需5h,使麦芽水分降至5%左右,此期间每3~4h翻动一次。

(3)焙焦期此阶段进一步提高温度至85 ℃,使麦芽含水量降至5%以下。

深色麦芽可增高焙焦温度至100~105℃。

整个干燥过程约24~36h。

四、麦芽汁的制备包括:原、辅料粉碎、糖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麦汁冷却等。

(一)麦芽及辅料粉碎1.麦芽粉碎干粉碎、湿粉碎、增湿干粉碎。

2.辅料粉碎大米、玉米等辅料粉碎多使用锤式粉碎机,要求有较大的粉碎度,粉碎成细粉状,有利于糊化和糖化。

(二)糖化糖化—利用麦芽中所含有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将麦芽和辅料中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等)逐步分解为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的分解过程。

由此制备的浸出物溶液就是麦汁。

1.糖化工艺技术条件(1)料水比淡色啤酒为1:4~5;且第一次麦汁浓度控制在14%~16%;浓色啤酒为1:3~4;第一次麦汁浓度控制在18%~20%。

(2)糖化温度一般分几个阶段进行控制,每个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下表所示。

(3)pH比较合理的糖化pH应为5.6左右。

对残余碱度较高的酿造水应加石膏、加酸等处理;也可添加1%~5%的乳酸麦芽。

(4)糖化时间随不同的糖化方法而时间不同。

2.糖化方法(1)煮出糖化法将部分糖化醪液分批地加热到沸点,与其余未煮沸的醪液混合,使全部醪液的温度分阶段的升高到不同酶分解底物所要求的温度,最后达到糖化终了温度。

根据部分醪液煮沸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煮出法。

(2)浸出糖化法将全部醪液从一定的温度开始,缓慢分段升温到糖化终了温度,利用酶的作用进行糖化的一种方法。

糖化过程:采用两段式糖化,先经过62.5℃糖化,再升温至酶所需温度。

(三)麦芽醪的过滤1.过滤目的和方法过滤目的:糖化结束后,应立即过滤,把麦汁和麦糟分开以免影响半成品麦汁的色、香、味,另外,麦汁中微小的蛋白质颗粒,会破坏泡沫的持久性。

麦汁过滤方法:过滤槽法、压滤机法、快速过滤槽。

(四)麦芽汁煮沸与酒花添加1.麦汁煮沸与添加酒花的目的①蒸发多余的水分,使麦汁浓缩到规定的浓度;②溶出酒花中的有效成分,增加麦汁的香气、苦味和防腐能力;③促进蛋白质凝固析出,增加啤酒稳定性;④破坏全部酶,进行热杀菌,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⑤通过煮沸形成一些还原性物质,以保持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

2.麦汁及酒花在煮沸过程中的变化蛋白质的凝固—温度高于85℃时蛋白质热变性而凝固析出;酒花成分的溶出—部α-酸转变成α-酸,α-酸比α-酸易溶解,且具有良好的苦味和防腐能力。

α-酸较α-酸难溶解,其溶解产物能赋予麦汁可口的香气。

麦汁颜色的变化—在煮沸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酸发生糖氨反应,生成类黑精,使麦汁颜色加深。

还原物质的形成——麦汁经煮沸后,生成类黑精、还原酮等,还原能力有显著增加。

3酒花的添加添加方法:通常分3次添加,即麦汁初沸时—添加20%的酒花,煮沸40min 后—添加40%,煮沸终了前10min—添加40%。

添加量:一般为0.15%~0.2%。

优质酒花一般在最后添加,使酒花中的香味成分能较多的保留在麦汁中。

(五)麦芽汁的冷却与澄清1冷却目的与要求降低温度,适于酵母发酵;去除热、冷凝固物,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增加麦汁的溶解氧,利于酵母的生长繁殖。

2冷却方法采用二段冷却,即先冷却到55~60℃,再冷却到发酵温度。

第一段冷却:排除热凝固物( 50%~60%蛋白质、16 %~20%酒花树脂、2%~3%灰分、 20%~30%其他有机物)。

第二段冷却:排除冷凝固物(主要是蛋白质与单宁的络合物)3麦汁的澄清一般采用板框压滤机或离心分离机。

五、发酵(一)啤酒酵母的种类1下面啤酒酵母发酵终了时,酵母很快凝结成块并沉积到发酵容器底部。

细胞多呈卵圆形,胞内含有转化酶和蜜二糖酶,能完全发酵棉子糖。

2上面啤酒酵母发酵终了时,酵母很少下沉到发酵容器底部。

细胞多呈圆形,胞内只含有转化酶,只能完全1/3发酵棉子糖。

(二)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斜面试管→富氏瓶培养→巴氏瓶培养→汉森罐培养→酵母繁殖槽→主发酵池(三)主发酵1.工艺过程及管理接种量:0.4%~0.6%泥状酵母,为了便于管理,根据发酵现象,将主发酵过程分为低泡期、高泡期、和落泡期三个阶段。

低泡期—接种后20h左右即进入主酵期,再经4~5h后发酵液表面出现洁白而致密的泡沫,逐渐形成菜花状。

特点:品温每天上升0.5~0.8℃,日降糖为0.3~0.5Bx。

不需要人工降温。

高泡期—泡沫层呈卷曲状隆起,高达20~30cm。

特点:降糖最快,每天降糖1~1.5Bx,品温最高达9℃,此时应注意降温。

落泡期—高泡期过后,发酵力逐渐减弱,泡沫层逐渐低落,泡沫变为棕褐色。

特点:品温每天下降0.4~0.9℃,日耗糖为0.5~0.8Bx。

落泡期约为2d。

2主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1) 糖的发酵酒精与CO2的生成:麦汁中80%的可发酵性糖经酵母作用生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付产物(醇、醛、酸、酯)。

(2)杂醇油的生成杂醇油——高级醇的总称。

其中,异戊醇、α-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以及乙酸苯乙酯构成了啤酒的主要香味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