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 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 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 地进行,故浸出效率较高,当浸出液很浅 时提取基本完全。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 长。
3、煎煮法
此法是我国最
早使用的传统的浸
出方法。
操作:将中药粗粉加水加热(加热时最
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容易焦糊) 煮沸,将中药成分提取出来。 一般药材易煎2次。所用容器一般为陶 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 以免药液变色。
亲脂性成分有游离生物碱、非水溶性有 机酸、树脂、脂溶性色素、油脂、蜡等。
3、溶剂的选择
选择适当溶剂是溶剂提取法的关键。要做到
最大限度的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首先
需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另外还要注意:
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
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起化学变化。 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易于回收 等。
石油醚
乙醚、氯仿 氯仿-乙醚 (2:1) 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
中偏大 亲水性较强
亲水性强
蛋白质、粘液汁、糖类、氨基 酸、无机盐、苷类
水
4.五种常用提取工艺
常用提取工艺: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1)浸渍法 (1)、浸渍法
此法适用于有效
成分遇热易挥发和易
破坏的中草药的提取。 按溶剂的温度分为热 浸、温浸、冷浸等。
O
葡萄糖醛酸-O HO
O
O
HO
O
黄芩素 (baicalein)
黄芩苷 (baicalin)
萜类和挥发油(terpeonids and volatile oils )
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C5H8)n的 衍生物。 挥发油(精油):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溶 的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优劣对比:
浸渍:简便,但效率低,用水时易发霉。 渗漉:效率高,效果好(较澄清);但溶剂消耗大,费时。 煎煮:简便,但杂质溶出多,难过滤。 回流提取:效率高,但溶剂消耗大,操作烦琐。 连续回流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少,但操作烦琐。 *后三种不适宜加热易分解成分的提取。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思考: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 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醌类(quinones)
具有醌式结构化合物。分子中多有酚- OH,有一定 酸性。
HO
O
OH
glc-O
O
OH
CH3 O O
CH3
大黄酚 (chrysophanol)
大黄酚-D-葡萄糖苷 (chrysophanol-8-D-glucoside)
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 )
以苯丙基(C6-C3)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 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木脂素:有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常用溶剂的性质
溶 剂 沸点 30-120 80.7
介电常数 (20℃)
1.89 2.02
溶解度 溶剂/水% 水/溶剂%
石 油 醚 环 己 烷
苯
乙 醚 氯 仿 乙酸乙酯 正 丁 醇 丙 乙 甲 水 酮 醇 醇
80 35 61 77 118
56 78 65 100
2.29 4.34 4.81 6.02 17.8
(5)连续提取法
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 作较烦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实验室常 用索氏提取器。此法需要溶剂量较少,提取成 分也比较完全,但一般需数小时(提取液受热 时间长)才能完成,因此对热不稳定易变化的 成分不宜用此法。 尽管如此,在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时, 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
2、提取的温度
第2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
目的要求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及理化性质。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的方法。
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苯丙素类 黄酮类 强心苷 皂苷 萜类和挥发油 其他成分
生物碱(alkaloids)
操作:现将中草药粉或碎片装入适当的容 器中,然后加入适宜的溶剂,浸渍药材以 溶出其中有效成分。
特点:简单易行,但提出率较低。最好采 用二次、三次浸渍,以减少损失,提高提 取率。如果溶剂为水的话,需加入适当的 防腐剂。
渗漉法 (2)、渗漉法 操作: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使 药材浸渍24~48小时膨胀,然后不断添加 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过药粉,从渗漉 筒下端出口流出、收集浸出液。
(4)回流提取法
如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
则需采用回流提取法以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浸出效 率。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 量仍大,操作亦麻烦。
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但是由于操作的局 限性,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冷凝管
通气侧管 药材 虹吸管
溶剂
水浴
回流提取装置
索氏提取装置
苯 bp.80.1℃,毒性大 石油醚 沸程30~60℃、60~90℃、
90~120℃ 脱脂、脱色
28
3.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原理:相似相溶。
亲水性成分易溶于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中 亲脂性成分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除蛋白质、 多糖、无机盐等) + 亲脂性有机溶剂 - +
亲水性成分 亲脂性成分
L-鼠李糖
D-葡萄糖醛酸
(L-rhamnose)
OH CH2OH HO O CH2OH O
(D-glucuronic acid)
HO
6 4 5
OH
O O
OH O O HO OH H,OH OH
HO
3
2 1
O HO
OH
α-D-Gal-(1→4)-β-D-Glc-[β-D-Fru-(1→6)]-(1→4) -β-D-Glc
CH3O CH3O HO CH3O HO O O CH3O CH3O CH3O OH CH3 CH3
七叶内酯 (aesculetin)
五味子酯甲 (schisantherin A)
黄酮类(flavonoids)
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连接而成( C6-C3-C6)的化合 物。多有酚-OH,有一定酸性。
HO HO HO
2.水溶性杂质少、易纯化 3.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 缺点:1.多易燃烧 对提取设备要求高 3.穿透力较弱,提取时间长 挥发油 连续回流法 油脂 树脂 生物碱 苷元等
27
回流法
2.挥发性大,有毒、价格昂贵, 叶绿素
作为提取溶剂不常用
乙醚 氯仿
bp.35℃,极易燃
bp.61℃,不易燃,毒性大 对生物碱溶解性好
生物碱盐 苷类 糅质 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
煎煮法
渗漉法
23
缺点: 易酶解苷类成分 有些脂溶性成分溶解不完全 提取液易发霉变质,不易保存 提取液中水溶性杂质多,过滤困难 沸点高,浓缩困难
24
亲水性有机溶剂
(和水可任意混溶) 优点:1.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 2.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 3.可抑制酶的活性 4.提取出的蛋白质、多糖 除多糖、 蛋白质外 大多数 化学成分 渗滤法 浸渍法 回流法 连续回流法
三、溶剂的选择
1、常见的溶剂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水;②亲水性有机溶剂;③亲脂性有机 溶剂。
2、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包括被溶解的成分) 也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的不同。 亲水性、亲脂性及其大小与化合物的分子结 构有关。
植物中的亲水性成分有蛋白质、单糖、
及低聚糖、氨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
色素、生物碱等;
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物,有似碱的性质(能与酸 成盐),有生理活性。
O O
N+ Cl
OCH3 OCH3
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苷类(glycosides)
苷元与糖或糖的衍生物通过苷键(缩醛键)连接而
成的化合物。苷易水解成苷元和糖。
CH2OH O OH HO O CH2 OH OH
1.概述
中药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
同种植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 总成分含量少而种类多 有效成分含量低
1.概述
不同的中药材,成分不同,提取的方法也应不
同。设计合理的提取方法、正确的操作不但能 提取出有效成分,而且还有利于下一步的分离
纯化。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经典的溶剂提
取法,其次还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
20.7 24.3 32.6 80.4
0.175 6.04 0.815 6.07 7.45
0.063 1.465 0.072 2.98 20.5
任意混合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常用提取溶剂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强极性溶剂 水 性能特点 适宜提取成分 提取方法
①溶解范围广 穿透能力强 安全、经济 ②药厂提取 最常用
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
2.原理
规律:相似相溶。
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 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将溶质渗出,进行提取。
范围:所有化学成分。
2.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 对杂质成分(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等水溶性杂质少
5.价廉毒小,回收方便 6.有防腐蚀和保护成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