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7
设计学
慧仪 武鹏飞 泯雯雯 徐艳秋 廖呢喃 编著
尹走邦 邵 宏 主编
第七章
设计批评
美术方面,设计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 中或者制成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产品的设计首先指准
备制成成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通常要受四
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
整体上各部件的紧密结合,整体对观赏者、使用者或受其
举办,每一次在不同城市,由该国政府出面承办。展览主要是在几个
工业国家举行,展品却是全球性的,包括非洲、远东国家的工艺品、 家具等。
图7.3.1 帕克斯顿,“水晶宫”,英国伦敦,1851年
图7.3.2 勒柯布西耶,“新精神馆”内景,1925年
二、族群批评
另一种较为特殊的设计批评方式是我们所说的族群批评,其 中 包括审查批评与族群购买。
•
设计与艺术不同,它不可能孤芳自赏,也不能留到 后 世待价而沽,设计必须当时被接受,被社会消费
。
• • 设计品绝对地依赖它的批评者。 设计批评的主体具有族群性。
图7.1.1 塑料休闲椅
图7.1.2 罗德琴柯,苏维埃工人俱乐部, 1925年展出于法国巴黎的“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
二、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标准
一、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根据设计的要素和原则,我们可以创立一个评价体系。 中国当今评价设计采用的参考坐标是从设计的科学性、适
用性及艺术性上去进行考察,这三方面包括了技术评价、
功能评价、材质评价、经济评价、安全性评价、美学评价 、 。 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等多个系统。当然,不同 和地区沿用的评价标准及其量次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国家
图7.3.4 跷跷板浴缸
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理论
设计批评的理论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当时的人所 提出的关于设计的批评思想;其二是后人对这些批评思想 所作的分析与理论研究。后一种情况带有史学的意味。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最早出现的设计批评理论是关于设计功能的探讨,我们可以追 溯到18世纪的威廉 · 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在该书中,他对设
新柏
间概念
拉图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提出重组空间的概念,即把空
缩减成并列系统,不论是设计一把椅子还是设计一幢大厦,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区别减到最小限度,这便是风格派
都应该使
提出的新造
现代主义设计
型主义。这种追求“纯粹和谐设计”的思想一直贯穿于
批评。
图7.4.2 《风格》杂志
图7.4.3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书影
”。
• 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出现了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它 有两个不同说法,叫“先驱设计”或“软”设计。 • “绿色设计”作为一个广泛的设计概念始于 20世纪 80 年代,但有关绿色革命的思想运动与设计批评理论却
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就出现了。
图7.4.4 Roberto Pezzetta & Zanussi工业设计中心,Oz冰箱模 型(软设计代表作),1994年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 法国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鲍德里亚曾用解构方式探
索了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尤其对原创性 提 出挑战。
•
“产品符号学”(Product Semantics)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
年代才被工业设计师广泛使用,然而符号学的设计批评在 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盛行。
•
图7.2.1 协和式飞机,1976年开始民航服务,2003年底停飞
对同一设计品的评价,由于批评者立足的差异可能采 取不同的尺度,如设计师强调创意,企业强调生产,商家 强调市场,政府强调管理,然而标准的分离现象最典型的 莫过于设计者与使用者参照标准的反差。
图7.2.2 普鲁依特— 艾戈住宅区于1972 年3月16日被炸毁
图7.4.1 皮金《对比》中的插图 “《对比》为穷人设计的住宅”
20世纪早期的设计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构成主义美学和新造型 美学。构成主义美学宣扬打破传统,赋予艺术和设计更大的民主性而
非精英文化;强调人类经验的“广泛性”,认为人类在自然的象征主
义和抽象的象征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语汇。这一理论对荷兰“风格派 ” 的设计批评造成显著的影响。风格派以《风格》杂志为喉舌,在
的发展也正好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 课后回顾
一、名词解释 1.设计的批评对象 2.装饰即罪恶 3.国际式风格 4.机器美学 6.构成主义美学 7.商品美学 5.族群批评
8.先驱设计(软设计)9.女性主义的族群批评
二、思考题 1.试简述设计批评的主体及其主要
特征是什么?
2.试简述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是怎样的? 3.试简述设计批评的博览会模式和族群批评模式。 4.试论述设计批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5.试论述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对当代设计发展的深刻意义。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 标准本来是设计及批评发展的归纳与表达,然而在某些特 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出于国情的需要提出一套 统 • 一的批评标准,作为一种国家政策加给设计工作者。
设计批评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
发展而不断地演化着。
• 功能本来是具有共性、相对稳定的标准,然而,设计品的 功能可能发生转移,同一设计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满足不
朱迪丝· 威廉逊连载的“广告解码”(Decoding
Advertisement)在广告设计界引起轰动,备受青睐,广告 设计也由此走向成熟老练。
图5.2.7 弗拉米尼奥· 伯 通尼,雪铁龙DS豪华轿 车,1955年
•
在后现代这一不是由生产“指令”控制的时期,对新 的设计美学的探讨,自然属于设计批评理论的课题。 20世纪 70年代,“商品美学”的命题成为设计界的 热 门话题,批评家宣称它应取代过去的“生产美学
诉诸文辞的设计批评者有着广泛的背景,包括设计理
论家、教育家、设计师、工程师、报纸杂志的设计评论
员 份、 次性。 和编辑、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他们以不同的社会身 不同的立足点去评价设计,表现出设计批评的多层 这里层次所指的不是高下差别,而是相对于不同 的批评取向。
目的需求
图7.1.3 勒柯布西耶,波尔多郊区佩萨克现代住宅方案,1924年
计的美应以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作了敏锐的分析。
对于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影响最深远的批评来自 拉斯金,以及其设计美学思想的追随者、艺术与工艺运动的领袖莫里
斯和阿什比。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建筑家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上去追根 溯 源,在例证中对建筑的评论大于设计与工艺。全书的理论核心
在于
。
“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至20世纪逐渐扩大的工业化之反响”
图7.4.5 拉夫格罗夫,“太阳能 种子”概念性建筑,1999年
从诸多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当代设计的多元
化相呼应,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也趋于多元化。然而, 各种各样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迅速地吸 收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设计批评在观念 上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传统科学的根本原则,即秩 序、简单、稳定,已被新的科学世界观所抛弃,取而代 之的是新的准则,即混乱、复杂、变化。设计批评理论
审查批评指的是设计方案的审查小组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
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计的投资方与设计方进行谈判磋商的过 程。 族群购买是消费者直接参与的设计批评。所谓族群购买,是指消 费者表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而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
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
图7.3.3 西尔斯 — 罗布克公司产 品目录《消费者指南》第110期 封面,1900年
影响者所产生的结果。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一节
•
•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主体
一、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品。
作为批评对象的设计品,往往是指狭义上的,即现代设计 创作的一切形式,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
设 计。
• 设计批评的主体是指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设计批评的 主体除了以消费方式进行批评外,还有以文字、言论发 表 字、 批评意见的一类。。批评主体的批评活动可以诉诸文 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
高的,是一个时代的理想,而整个看来,标准又是运动的
, 表现出明显的历时性和相对性。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
设计批评有两种特殊方式 —— 国际博览会( Great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 or World’s Fair )和族群批评 (Minority Criticism)。
同 的功能要求。
图7.2.3 里索姆,666WSP型椅, 1942年,诺尔家具公司生产
图7.2.4 凡· 德· 维尔德,银餐具(约1902年)和瓷盘(约1904年)
图7.2.5 密斯,玻璃摩天楼方案, 1922年
图7.2.6 孟菲斯设计小组, 伦敦展览宣传单,1982年
正如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一样,设计批评也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更换着标准。标准总是很
一、博览会模式
以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购买
为目的的国际博览会,其来历应追溯到 1851 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个博览会在设计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它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在致力
于设计改革的人士中兴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起到了指导设 计的作用。而且从此以后,国际博览会这一形式就被固定下来,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