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摘要:通过结合我校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对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实践,重点阐述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探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对提高我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教育模式
一、探讨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有的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生的学习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

尤其是教师把实践操作过程在教室板书教学时,学生觉得“摸不清头脑”、“抽象空洞”、“枯燥乏味”。

到进入上业实训课时,学生虽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
去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学长期沿用普通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将容量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3.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职高教学计划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因此,改变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求,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是需要经验型技能、技能型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汽车后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转变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
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在原初中学习阶段大多是一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较差的学生。

针对这一实际现状,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首先设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汽修专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在上汽修专业课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枯燥的、刻板的教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效果比用口头说要好得多。

如:在讲解汽车点火系统故障时,可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把点火线路接好,在讲课前,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及求知欲,教师根据这些现象,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紧接着指导学生如何连接线路及诊断维修点火系统的故障,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可提高学生学习汽修专业的兴趣。

2.采用实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汽修专业涉及知识面广,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实例分析教学,边做边讲解,让学生觉得书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汽车维修中关系是如此密切,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如以“发动机汽缸压缩压力不足的维修”为例,引出与发动机相关的各系统工作原理和处理发动机汽缸压缩压力不足维修的相应技能,如下表所示:
理论课中讲过“发动机汽缸压缩压力”,实践教学中,学生亲自在发动机上进行气门间隙的调整,请一组学生按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进行调整,发动机很快发动起来;而让另一组学生随意调整,结果发动机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以此告诫学生汽修的技术要求很严,一定要按有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好车维护时也会搞出故障。

3.校企结合,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本学期,我校聘请了两位汽修厂的师傅到校上专业课,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到汽修厂实习,从洗车到发动机、底盘的拆装,到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维修、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到汽车的美容保养等,经过一系列的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初步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方面得到提升,学到技能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技能。

由企业的师傅带领,师傅诊断,学生维修,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排除故障,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相关主题